伊犁酒

伊犁酒

伊犁酒,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新源縣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 新源縣是新疆聞名的酒鄉,尤以肖爾布拉克鎮周邊沿鞏乃斯河一帶的肖爾布拉克白酒著名。經過多年的發展,白酒行業已成為新源縣乃至伊犁州的優勢產業和支柱產業之一。 2010年12月29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伊犁酒”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產品特點

伊犁酒 伊犁酒

伊犁酒,出產於新疆伊犁哈薩克自治州新源縣的肖爾布拉克鎮及相關區域。晶瑩透明,香氣濃郁、綿甜爽淨、回味悠長。

產地環境

新疆自治區伊犁州新源縣,深居西部天山腹地、伊犁河谷之東,號稱“草原明珠,新疆酒鄉”,屬北溫帶大陸性半乾旱氣候。綿亘環繞的天山山脈,宛如伸展的巨大雙翼將其環抱於中。三面環山,東高西低、兩側高中間低的特殊地形,使這裡降水豐沛,山清水綠,草壯苗肥,成為亞歐大陸腹地乾旱荒漠中的一座濕島。向西敞開的喇叭口,在接納大西洋、地中海的暖濕氣流中,形成全年自西向東平均315.6毫米-798.3毫米的降水,2532—2722小時的日照時數;2700-3500℃年積溫和156天無霜期的冬暖夏涼宜人氣候;特殊的逆溫帶溫和濕潤的空氣,使這裡的釀酒微生物繁衍與生長充滿了活力,堪稱中國乃至世界罕見的天然閉合式釀酒生態圈。

新源地理 新源地理

千畝良田、億萬年生長的原始森林、冰川,融化匯集的鞏乃斯等17條大小水系,蜿蜒流淌,為伊犁酒孕育出大麥、豌豆、小麥、玉米、高粱等優質原料和天然無污染釀酒自然環境;富含鉀、鈉、鈣、鎂、鋅等多中微量元素的甘美泉水,為釀造出“入口濃厚,回味醇香”的伊犁酒提供了最佳水資源。

歷史淵源

陝西省寶雞市楊家村6000年前仰韶酒器的出土和《黃帝內經》中的記載,不僅以確鑿的文物實證和文獻資料否定了儀狄、杜康最早造酒之說,把中國酒史又向前推進了1000多年,而且它向世界表明:中國黃酒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酒種,中國同4000年前發明啤酒的亞述地區(今地中海南岸地區)、5000年前發明葡萄酒的中東兩河地區相比,名列世界三大酒文化古國之首。這無疑是寶雞先民——炎黃部族對中華酒文化乃至世界酒文化作出的寶貴貢獻,這是所有炎黃子孫引以為豪的光輝成果。

新疆自古就有“美酒故鄉”雅稱的新源,有著悠久的釀酒歷史文化。據載,西漢元封六年(前105年),烏孫國王昆獵驕靡“使使者獻馬,願得賞漢公主,為昆弟。烏孫王以1000匹馬為聘禮,漢武帝以江都王劉建之女細君公主和親,遠嫁烏孫國王昆獵驕靡(伊犁哈薩克族先祖之一)。婚慶宴席上,烏孫國王昆獵驕靡以當地的美酒盛情款待送親漢官,並將美酒貢奉漢武帝。漢武帝飲後讚不絕口。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漢族商民遲運武、李漢清等人,以地產糜子(俗稱“塔爾米”) 為曲,以大麥為主要原料,採用傳統工藝“五甑法”釀製白酒,在新源阿熱勒托別合夥開設燒坊釀酒,日產60千克左右,不勾兌,不窯存,用以自飲和待客。

1952年,中國人民解放軍一野一兵團五師十三團(前身為三五九旅七一七團)進駐新源屯墾戍邊。1955年,在駐地肖爾布拉克鎮建造釀酒車間,用餘糧生產白酒。特邀五糧液技工現場指導,年底釀造出第一鍋伊犁白酒,命名為“伊犁大曲”。至此,伊犁酒倍受追捧,產銷量連年遞增。

1959年,越南國家主席胡志明訪問新疆,新疆軍區副司令兼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司令陶峙岳用“伊犁大曲”接待胡志明主席。席間胡志民主席稱讚“伊犁大曲”為“新疆茅台”。

生產情況

伊犁酒產量占新疆白酒總量的60%以上,也是伊犁地區“四大傳統產業”之一。

2005年,新源縣白酒年產量達2.4萬噸,共繳稅1.0019億元,占國稅收入的60.75%,增收1533萬元。

“十一五”(2006年—2010年)期間,新源縣白酒年產量達到5萬噸,實現銷售收入8億元。

伊犁酒原料 伊犁酒原料

2015年,新源縣白酒產能達到7萬噸,年產量約4.5萬噸,占全疆白酒產量的60%以上。

產品榮譽

2010年12月29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伊犁酒”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伊犁酒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產地範圍為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新源縣肖爾布拉克鎮、塔勒德鎮、則克台鎮、新源鎮、別斯托別鄉、胡地亞於孜鄉等6個鄉鎮和農四師71團、72團現轄行政區域。

質量技術要求

(一)原料。

1. 高粱:採用伊犁河谷生產的優質糯高粱,要求支鏈澱粉含量≥60%,其他品質指標符合國家標準規定。

2. 小麥:採用伊犁河谷生產的優質強筋冬小麥,要求蛋白質含量≥11%,其他品質指標符合國家標準規定。

3.大米:採用伊犁河谷生產的優質大米,要求支鏈澱粉含量≥70%,其他品質指標符合國家標準規定。

4.玉米:採用產於伊犁河谷的黃玉米,品質指標應符合國家標準規定。

5.豌豆:採用產於伊犁河谷的三角豌豆,品質指標符合國家標準規定。

6.釀造用水:來自保護區內的地下泉水和鞏乃斯河水。水質應符合國家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的規定。

7.降度用水:使用符合國家標準規定的純淨水。

伊犁酒 伊犁酒

(二)大曲。

1.制曲工藝:採用伊犁河谷內的冬小麥和三角豌豆製作中高溫曲,其曲心溫度為55℃至60℃。

2.主要工藝流程:小麥、豌豆→潤料→粉碎→加水拌勻→裝模→踩曲→晾汗→入房擺曲→培菌→堆曲→出曲→檢驗→入庫。

(1) 以小麥為原料,潤料水份3%至5%,時間4小時。粉碎成“爛心不爛皮”的梅花瓣狀。拌料水份37%至40%。

(2)入房堆曲,培養時注意待菌絲繁殖進入曲坯內部1.0厘米至1.5厘米,即可進行堆曲,堆曲8天至12天時,中高溫曲頂火溫度達到55℃至60℃,保持7天以上。整個養曲過程,中溫曲30天。曲子儲存3個月以上方可投入使用。

3. 大曲質量要求:

(1)感官要求:曲香濃郁,純正,茬口為灰白色,皮薄,無邪雜味。

(2)理化要求:水份為12%至14%,中高溫曲糖化力500至1200單位。

(三)釀造工藝。

1. 工藝:傳統混蒸混燒老五甑工藝,泥池固態發酵;以小麥為主原料的大曲作糖化、發酵劑。

2.窖池:窖泥取自保護區範圍內的粘土,經長期馴化培養而成,呈青灰色,對光觀察有螢光,手捏柔熟、滑膩。

3. 原料粉碎:原料經粉碎,通過20目篩的細粉約占75%至85%。

4.糧醅比:冬季1:4至4.5,夏季1:5至5.5,春秋季1:4.5至5。

5. 潤料:原料用30℃至50℃的熱水進行潤料,時間為120分鐘。

6. 稻殼:新鮮、乾燥,呈金黃色,使用前清蒸45分鐘以上,並攤涼。用量18%至25%。

7. 中高溫曲糖化力500至1200單位。粉碎度20目篩的細粉占75%至85%。糧曲比為4至5:1。

8. 分層起糟,糧糟分層入窖。

9.封窖:優質黃泥和窖皮泥混合踩熟後封窖,厚度≥10厘米。

10. 發酵周期:60至120天。

11. 發酵溫度:控制為前緩、中挺、後緩落。

12. 蒸餾:緩火蒸餾,低溫流酒(25℃至30℃);分層蒸餾,掐頭去尾,量質摘酒,分級儲存。

13. 陶壇密封儲存、藤編酒海地下儲存和不鏽鋼大罐長期儲存相結合,儲存至少在2年以上。

(四)質量特色。

1.感官特色:

項目 指標
酒精度%(VOL) 42 46 50 52
色澤及外觀 無色(或微黃)、清亮透明,無懸浮物,無沉澱
香氣 窖香濃郁 陳香舒適 窖香濃郁典雅 陳香舒適 窖香濃郁典雅 陳香怡人 窖香濃郁典雅 陳香怡人
口味 酒體柔和,綿軟爽口,醇甜爽淨,餘味悠長 醇甜柔和,綿軟爽淨,酒體諧調,餘味悠長 綿柔豐滿、甘冽,酒體醇甜,諸味協調,味淨悠長 綿柔豐滿、甘冽,香甜愉悅,味淨悠長

2.理化指標:

項目 指標
酒精度%(VOL) 42 46 50 52
總酸(以乙酸計)克/升≥ 0.4 0.50 0.55 0.55
總酯(以乙酯計)克/升≥ 2.0 2.2 2.3 2.3
己酸乙酯克/升 1.2—2.2 1.5—2.5 1.6—2.5 1.6—2.6
註:酒精度允許誤差為±1%vol

3.安全要求:產品安全指標必須達到國家對同類產品的相關規定。

專用標誌使用

伊犁酒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產地範圍內的生產者,可向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新源縣質量技術監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標誌產品專用標誌”的申請,經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質量技術監督局審核,由國家質檢總局公告批准。伊犁酒的法定檢測機構由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質量技術監督局負責指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