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比沙島

地中海西部的西班牙伊比沙島一直以來留給人們的印象就是潮人之地,是逃避無聊而疏遠的工業化西方生活的好去處,這也是全球消費主義泛濫的成果。1967年以後的“新居民”們在這裡體驗了縱慾,古怪潮流和夜夜狂歡的日子。

伊比沙島伊比沙島地中海西部的西班牙伊比沙島一直以來留給人們的印象就是潮人之地,是逃避無聊而疏遠的工業化西方生活的好去處,這也是全球消費主義泛濫的成果。1967年以後的“新居民”們在這裡體驗了縱慾,古怪潮流和夜夜狂歡的日子。
這裡有一種音樂叫Chill Out;這裡有種景色叫日落;這裡有種風格叫嬉皮;這裡有個名字叫Ibiza
Ibiza,這個離西班牙大陸50 英里的小島,一直是另類的有錢人士垂青的地方,如著名樂隊Pink Floyd 的成員、歐洲導演Roman Polanski 等(後者仍在島上有一棟小別墅),但是在1980 年代和1990 年代,當24 小時電子樂咆哮的派對夜場和酒店業大興之時,它又失寵了,而且得了一個“海邊的蛾摩拉城”(聖經中因其居民罪惡深重而與 SODOM城同時被神毀滅的城市)的綽號。
每年8月,這兒的俱樂部擠滿了像Mick Jagger 和Bono 等搖滾明星、各類歐洲貴族的後裔以及阿拉伯王子。當狂歡在凌晨5 點到達頂峰時,現場就如同一個超級放大版的Studio 54。新一代的潮人們開始重訪Ibiza,不是為了銳舞派對,而是重拾一種波希米亞式信念的懶人生活。Ibiza 看來正在回到它的嬉皮與時髦的源頭。
凌晨3 點,西班牙傳奇派對小島Ibiza,一場戰役正在露天酒吧Acura 的舞池裡硝煙瀰漫地進行著—這不是一次rap 飆歌,也不是銳舞大賽,而是一場超級吹牛秀—最近剛從最具異國風情和最遙遠的目的地回來的人將是勝者。
“我從剛果回來沒多久。”一個穿夾趾拖鞋、挑染紅色馬尾辮的英國人說道。他幾年前剛辭掉了摩根·斯坦利的工作,現在正沉溺於house 音樂。
“是啊。”一個穿著結拉巴長袍(伊斯蘭教國家男女均穿著的寬敞長袍)、戴太陽眼鏡的傢伙繼續發表演說,“那會我正在土耳其南部看日食,我們一路是坐著駱駝去的。”
然後旁邊一個其貌不揚的女人(除了她脖子上掛著的超大的部落徽章)張開雙手向我展示一些泛紫色的大麻嫩芽,很自然地說道:“我剛從津巴布韋帶回來的新貨,要搞一點嗎?”兩旁的人終於都甘拜下風。
重回嬉皮與時髦的源頭
相對不怎么發達的小島北部在圈內一直以“Ibiza 的嬉皮士領地”而著稱,而剛發生在此的這一幕則讓人仿佛回到1972 年的那段時光。
現在,新一代的造訪者開始重訪Ibiza,不是為了銳舞派對,而是重拾一種波希米亞式信念的懶人生活。操著外國口音的嬉皮士開始住在北部一些古老的種植園建築里,平時躺在太陽底下無所事事,而到了月圓派對時則整夜赤腳狂舞。
Jade Jagger—滾石樂隊主唱Mick Jagger 的女兒,在附近安靜的村莊Sant Joan 擁有一座傳統的西班牙莊園,名模kate moss 和設計師Matthew Williamson 是她府上的常客。
法國版《Vogue》雜誌的名編Carine Roitfeld、設計師jean paul gaultier、U2 樂隊主場Bono 和Phoebe Philo 經常戴著太陽眼鏡出沒在Eivissa 如迷宮一般的街道兩旁的二手商店裡,有時他們也會在Sant Carles 有名的嬉皮集市上被逮個正著。
Ibiza 看來正在重回它的嬉皮與時髦的源頭。“我們過去還能躲在令人窒息的夜店廣告裡喘口氣,現在看來不行了。”Jagger 小姐過去的私人廚師Serena Cook 說道。現在她自己開了一家名為Deliciously Sorted 的公司,專門幫訪客區分和篩選別墅租金、派對邀請和其他高端生活必需品方面的資訊。
時尚圈的大腕並沒有只是把Ibiza深藏閨中,相反他們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在去年Missoni、Gucci、Louis Vuitton 和Roberto Cavalli 等品牌的廣告裡,被太陽漂白的Ibiza 島以背景的形式出現在一堆堆的模特背後。
前年秋天,剛剛從戒毒所出來的Kate Moss 就以嶄新的形象為Cavalli 的新一季服裝拍攝大片,背景取自小島西海岸的一棵風化掉的老樹旁。英國時尚攝影室Mert Alas 和Marcus Piggot也在島上拍了不少廣告,因為這樣子就有了在他們3 年前買的、擁有十個臥室的Moorish 別墅里狂歡的藉口。“我們舉行大量的室內派對,並且在月光下坐遊艇出海。這兒給我們一種寧靜的力量。”他們在最近的一封從Ibiza 寫來的電子郵件里說道。
但正當小島的嬉皮傳統再次被發現的同時,保守的當地政府正在推行一項包括高爾夫球場、公寓房和高速公路在內的備受爭議的項目。很多小公路遭到了破壞,造成交通擁堵和大量的反抗聲。
前年夏天,17000 人涌到大街上集體抗議,Polanski 等名流還授權當地報紙用自己的名字譴責政府:“這種瘋狂的建設必將把這個美麗的小島變成一個萬劫不復的鋼筋水泥叢林。”
40 年的地中海伊甸園
對很多人來說,Ibiza 是一顆用來欣賞而不是過度發展的稀世珍寶。在1960 年代嬉皮士在此聚集之前,小島幾千年來一直是寂靜的農牧王國。反戰人士、越戰老兵、搖滾歌星和各路浪人紛紛來到這個物價便宜、風光秀麗和當地人友善的地中海伊甸園。即使今天,為了保持小島的反主流傳統,這兒還是很少能看見一些奢侈品連鎖店。
嬉皮士們在當年營造了一個漫遊式的國際部落—夏天屯居在Ibiza,寒冷的月份則在果阿、加德滿都和喀布爾等地方消磨時光(很多人認為果阿的Trance 派對發源於Ibiza 的滿月狂歡夜)。1970 年代, 在Ibiza 嬉皮時髦之名達到鼎盛時期,設計師yves saint laurent 還以小島為靈感設計了一整季的系列作品。任何人如果要一睹當年Ibiza 的盛況,可以買一張Orson Welles 的紀錄片《F for Fake》,裡面有1970 年代小島上的派對影像,以及街道兩旁咖啡館裡坐滿的束著寬邊皮帶、戴著愛斯科式細領帶並大口抽菸的陽光老外。
但是當DJ 和搖頭丸這類的毒品在1980 年代撒滿歐洲大陸時,俱樂部的頹廢文化開始朝另外一個方向發展。“亂七八糟的人在1990 年代後期來得最多。”英國老牌連鎖夜店pacha的品牌經理Danny whittle 說道—他在小島上已經定居了20 年。飛機載著醉醺醺的嗑藥青年來到這兒,特別是小島西端旅遊業發達的Sant Antoni 地區。雖然最後這幫旅遊團都遷徙去了希臘等其他地方,但過去幾年另外一撥更龐大的人群開始湧入。“現在這兒聚集著老而富的人群,”Whittle 先生繼續說道,“可他們也很頹廢,並且希望能在此地得到安慰。他們租獨棟的別墅,經常在凌晨5 點趕往各大夜店的VIP 包廂。”
在西班牙莊園上改建起來的如Cas Gasi 和Atzaro 等精品酒店開始在此流行起來,這種精美絕倫的住處通常設有超大的火爐、時髦的游泳池和欣欣向榮的花園,但每晚的房價也要400美元左右。跟Las Salinas 和Playa d’en Bossa 等海灘春天般的自然景致相比,小島中部顯得更時尚一些—在以17 世紀教堂聞名的Santa Gertrudis de Fruitera 等村莊,裹著傳統黑頭巾的西班牙老嫗和提供新鮮色拉的露天咖啡座相映成趣。還有一種對有時尚意識人士更便宜的方法,便是住在很多時尚工業隱居者在他們的私宅旁包下來的圓錐帳篷或者小旅館內。
全球潮人再次發現Ibiza
認為Ibiza 是一個18 英里長、12英里寬的超級大夜店的說法是個誤解。事實上,像Amnesia、Space 和Privilege(它能容納萬人,號稱全球最大夜店)等俱樂部往往空空蕩蕩,相反在南部以另外一種方式被取代。成千上萬的派對動物在一夜宿醉之後,戴著蛤蟆鏡躺在沙灘上享受地中海的烈日燻烤。
老牌夜店仍然受歡迎的有Pacha—1973 年由一個西班牙嬉皮士所創建。老式莊園的廚房仍然仿佛是通向全世界貴賓室的入口,每年8 月,這兒擠滿了像Mick Jagger 和Bono 等搖滾明星、歐洲貴族的後裔以及阿拉伯王子們。當狂歡在凌晨5點到達頂峰時,這兒就如同一個超級放大版的Studio54。但是在嬉皮士和波希米亞時尚擁躉聚集的北部地區,卻是另外一番田園風景—這兒的農場都被覆以白色屋頂的小房子、柑橘樹和零散放牧的羊群。在依靠松樹林的Benirras 海灘,在日落時分,仍然能聽到罕見的環成一圈的鼓聲。
狹窄的泥路通往岩石聳立的海灣和與世隔絕的海灘。我最喜歡的是Aguas Blancas 海灘,在那兒,柔軟的細沙一直延伸至陰影覆蓋下的懸崖,年輕的東柏林人運動型的身材堪比阿咯琉斯,搭著浴巾穿過正在享受日光浴的裸體海灘。在旁邊的小木屋,人們坐在遮陽傘下享受烏拉圭籍老闆Oscar 送上來的Panini 麵包、胡蘿蔔蛋糕和新鮮的caipirinhas 美酒。這兒簡直就是一個顛覆性的世外桃源,一個在過度發展的地中海沙灘群中脫穎而出的、不帶商業味的諾亞方舟。
同樣,小島西岸臨海酒吧SunsetAshram 的日落,也讓人想起來1960年代Peter Sellers 的嬉皮電影。老闆以前是個男模,已經習慣洞穴般隱居生活的他穿著一條拖地的中東長袍,幾杯桑格里酒(用葡萄酒加水、糖、香料的一種西班牙式冷飲)下肚之後,開始讓印度廚師現身並奉上一段didgeridoo(又稱澳洲吹管,是澳洲與紐西蘭一帶的土著吹奏樂器)獨奏。午夜時分,人群開始轉移到Las Dalias—Ibiza 島一個新興的嬉皮大本營。呈延伸狀的“庭院花園”看上去就像高端版本的果阿,周圍是紅色旗幡和紫色棉布裹繞的小樹。幾百個人聚集在五顏六色的地毯上,喝著印度chai 和茴香飲料,而長笛藝人和羚羊鼓手則用催眠音樂為大家伴奏。
所有這一切都遠離了揮霍和造作,在某種程度上,酷得一塌糊塗。畢竟,剝開一切外在回到本質,全球的頂尖潮人、時裝設計師和名流們還能在哪裡找到如此觸動他們內心嬉皮不羈一面的去處呢?古老的Ibiza 島,如此看來,將仍然繼續生機勃勃。
遊記:
如果 , 你喜歡海,喜歡音樂,喜歡自然,那么一定會夢想去西班牙伊比沙島。落日餘暉傾灑在湛藍的地中海海面上,清涼的海風夾雜著慵懶的夏日氣息。輕輕吹撫人們古銅色健康肌膚,縱情歡笑聲蕩漾在潮濕空氣中,久久不散。潔白沙灘,茂密熱帶叢林,邃藍海面,燃燒天空中,無不呼吸到淡淡音樂馨香。每年夏天,成群的舞客、旅人湧進這西班牙小島,體驗與海共舞的解放快感。靜謐午夜,約三五知己,共陷酒吧沙發,沉浸飄逸馳放音樂,輕輕晃動自己。桀驁不羈音符令人放鬆,思想穿越身體穿越空間,到達夢想國度,就是馳放。女人散亂秀髮,男人結實胸膛,交織成動人畫面,性感在這融化成天然美景。全心縱身其中,夜不再黑暗,酒不再醉人,壓抑,寂寞,煩惱,已經不復存在。這是西班牙伊比沙島,馳放音樂發源地,亦是愛樂者瘋狂追隨的馳放天堂。 1994年,一種清新舒適電子音樂出現在這座小島上,人們稱其為馳放音樂。不是獨立創造音樂形式,而是將各不同音樂元素調和一起的全新音樂類型。人們發現這種音樂具有種神秘力量,可舒緩神經放縱心情,讓人享受悠閒。也許,我們無法遠去夢中的西班牙,無法遠去地中海如夢如幻的伊比沙小島。也許,只能在現代都市拖著沉重腳步,讓生活的壓力無情地撕扯疲憊的靈魂。同樣可在某角落找到感覺,馳放天堂就在那裡,靜下心,它,其實就在你心裡。
這裡有一種音樂叫Chill out;這裡有種景色叫日落;這裡有種風格叫嬉皮;這裡有個名字叫IBIZA。
Ibiza,這個離西班牙大陸50 英里的小島,一直是另類的有錢人士垂青的地方,如著名樂隊Pink Floyd 的成員、歐洲導演Roman Polanski 等(後者仍在島上有一棟小別墅),但是在1980 年代和1990 年代,當24 小時電子樂咆哮的派對夜場和酒店業大興之時,它又失寵了,而且得了一個“海邊的蛾摩拉城”(聖經中因其居民罪惡深重而與 Sodom城同時被神毀滅的城市)的綽號。
每年8月,這兒的俱樂部擠滿了像Mick Jagger 和Bono 等搖滾明星、各類歐洲貴族的後裔以及阿拉伯王子。當狂歡在凌晨5 點到達頂峰時,現場就如同一個超級放大版的Studio 54。新一代的潮人們開始重訪Ibiza,不是為了銳舞派對,而是重拾一種波希米亞式信念的懶人生活。Ibiza 看來正在回到它的嬉皮與時髦的源頭。
凌晨3 點,西班牙傳奇派對小島Ibiza,一場戰役正在露天酒吧Acura 的舞池裡硝煙瀰漫地進行著—這不是一次rap 飆歌,也不是銳舞大賽,而是一場超級吹牛秀—最近剛從最具異國風情和最遙遠的目的地回來的人將是勝者。
“我從剛果回來沒多久。”一個穿夾趾拖鞋、挑染紅色馬尾辮的英國人說道。他幾年前剛辭掉了摩根·斯坦利的工作,現在正沉溺於house 音樂。
“是啊。”一個穿著結拉巴長袍(伊斯蘭教國家男女均穿著的寬敞長袍)、戴太陽眼鏡的傢伙繼續發表演說,“那會我正在土耳其南部看日食,我們一路是坐著駱駝去的。”
然後旁邊一個其貌不揚的女人(除了她脖子上掛著的超大的部落徽章)張開雙手向我展示一些泛紫色的大麻嫩芽,很自然地說道:“我剛從辛巴威帶回來的新貨,要搞一點嗎?”兩旁的人終於都甘拜下風。
重回嬉皮與時髦的源頭
相對不怎么發達的小島北部在圈內一直以“Ibiza 的嬉皮士領地”而著稱,而剛發生在此的這一幕則讓人仿佛回到1972 年的那段時光。
現在,新一代的造訪者開始重訪Ibiza,不是為了銳舞派對,而是重拾一種波希米亞式信念的懶人生活。操著外國口音的嬉皮士開始住在北部一些古老的種植園建築里,平時躺在太陽底下無所事事,而到了月圓派對時則整夜赤腳狂舞。
Jade Jagger—滾石樂隊主唱Mick Jagger 的女兒,在附近安靜的村莊Sant Joan 擁有一座傳統的西班牙莊園,名模Kate Moss 和設計師Matthew Williamson 是她府上的常客。
法國版《Vogue》雜誌的名編Carine Roitfeld、設計師Jean Paul Gaultier、U2 樂隊主場Bono 和Phoebe Philo 經常戴著太陽眼鏡出沒在Eivissa 如迷宮一般的街道兩旁的二手商店裡,有時他們也會在Sant Carles 有名的嬉皮集市上被逮個正著。
Ibiza 看來正在重回它的嬉皮與時髦的源頭。“我們過去還能躲在令人窒息的夜店廣告裡喘口氣,現在看來不行了。”Jagger 小姐過去的私人廚師Serena Cook 說道。現在她自己開了一家名為Deliciously Sorted 的公司,專門幫訪客區分和篩選別墅租金、派對邀請和其他高端生活必需品方面的資訊。
時尚圈的大腕並沒有只是把Ibiza深藏閨中,相反他們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在去年Missoni、Gucci、Louis Vuitton 和Roberto Cavalli 等品牌的廣告裡,被太陽漂白的Ibiza 島以背景的形式出現在一堆堆的模特背後。
前年秋天,剛剛從戒毒所出來的Kate Moss 就以嶄新的形象為Cavalli 的新一季服裝拍攝大片,背景取自小島西海岸的一棵風化掉的老樹旁。英國時尚攝影室Mert Alas 和Marcus Piggot也在島上拍了不少廣告,因為這樣子就有了在他們3 年前買的、擁有十個臥室的Moorish 別墅里狂歡的藉口。“我們舉行大量的室內派對,並且在月光下坐遊艇出海。這兒給我們一種寧靜的力量。”他們在最近的一封從Ibiza 寫來的電子郵件里說道。
但正當小島的嬉皮傳統再次被發現的同時,保守的當地政府正在推行一項包括高爾夫球場、公寓房和高速公路在內的備受爭議的項目。很多小公路遭到了破壞,造成交通擁堵和大量的反抗聲。
前年夏天,17000 人涌到大街上集體抗議,Polanski 等名流還授權當地報紙用自己的名字譴責政府:“這種瘋狂的建設必將把這個美麗的小島變成一個萬劫不復的鋼筋水泥叢林。”
40 年的地中海伊甸園
對很多人來說,Ibiza 是一顆用來欣賞而不是過度發展的稀世珍寶。在1960 年代嬉皮士在此聚集之前,小島幾千年來一直是寂靜的農牧王國。反戰人士、越戰老兵、搖滾歌星和各路浪人紛紛來到這個物價便宜、風光秀麗和當地人友善的地中海伊甸園。即使今天,為了保持小島的反主流傳統,這兒還是很少能看見一些奢侈品連鎖店。
嬉皮士們在當年營造了一個漫遊式的國際部落—夏天屯居在Ibiza,寒冷的月份則在果阿、加德滿都和喀布爾等地方消磨時光(很多人認為果阿的Trance 派對發源於Ibiza 的滿月狂歡夜)。1970 年代, 在Ibiza 嬉皮時髦之名達到鼎盛時期,設計師Yves Saint Laurent 還以小島為靈感設計了一整季的系列作品。任何人如果要一睹當年Ibiza 的盛況,可以買一張Orson Welles 的紀錄片《F for Fake》,裡面有1970 年代小島上的派對影像,以及街道兩旁咖啡館裡坐滿的束著寬邊皮帶、戴著愛斯科式細領帶並大口抽菸的陽光老外。
但是當DJ 和搖頭丸這類的毒品在1980 年代撒滿歐洲大陸時,俱樂部的頹廢文化開始朝另外一個方向發展。“亂七八糟的人在1990 年代後期來得最多。”英國老牌連鎖夜店Pacha的品牌經理Danny Whittle 說道—他在小島上已經定居了20 年。飛機載著醉醺醺的嗑藥青年來到這兒,特別是小島西端旅遊業發達的Sant Antoni 地區。雖然最後這幫旅遊團都遷徙去了希臘等其他地方,但過去幾年另外一撥更龐大的人群開始湧入。“現在這兒聚集著老而富的人群,”Whittle 先生繼續說道,“可他們也很頹廢,並且希望能在此地得到安慰。他們租獨棟的別墅,經常在凌晨5 點趕往各大夜店的VIP 包廂。”
在西班牙莊園上改建起來的如Cas Gasi 和Atzaro 等精品酒店開始在此流行起來,這種精美絕倫的住處通常設有超大的火爐、時髦的游泳池和欣欣向榮的花園,但每晚的房價也要400美元左右。跟Las Salinas 和Playa d’en Bossa 等海灘春天般的自然景致相比,小島中部顯得更時尚一些—在以17 世紀教堂聞名的Santa Gertrudis de Fruitera 等村莊,裹著傳統黑頭巾的西班牙老嫗和提供新鮮色拉的露天咖啡座相映成趣。還有一種對有時尚意識人士更便宜的方法,便是住在很多時尚工業隱居者在他們的私宅旁包下來的圓錐帳篷或者小旅館內。
全球潮人再次發現Ibiza
認為Ibiza 是一個18 英里長、12英里寬的超級大夜店的說法是個誤解。事實上,像Amnesia、Space 和Privilege(它能容納萬人,號稱全球最大夜店)等俱樂部往往空空蕩蕩,相反在南部以另外一種方式被取代。成千上萬的派對動物在一夜宿醉之後,戴著蛤蟆鏡躺在沙灘上享受地中海的烈日燻烤。
老牌夜店仍然受歡迎的有Pacha—1973 年由一個西班牙嬉皮士所創建。老式莊園的廚房仍然仿佛是通向全世界貴賓室的入口,每年8 月,這兒擠滿了像Mick Jagger 和Bono 等搖滾明星、歐洲貴族的後裔以及阿拉伯王子們。當狂歡在凌晨5點到達頂峰時,這兒就如同一個超級放大版的Studio54。但是在嬉皮士和波希米亞時尚擁躉聚集的北部地區,卻是另外一番田園風景—這兒的農場都被覆以白色屋頂的小房子、柑橘樹和零散放牧的羊群。在依靠松樹林的Benirras 海灘,在日落時分,仍然能聽到罕見的環成一圈的鼓聲。
狹窄的泥路通往岩石聳立的海灣和與世隔絕的海灘。我最喜歡的是Aguas Blancas 海灘,在那兒,柔軟的細沙一直延伸至陰影覆蓋下的懸崖,年輕的東柏林人運動型的身材堪比阿咯琉斯,搭著浴巾穿過正在享受日光浴的裸體海灘。在旁邊的小木屋,人們坐在遮陽傘下享受烏拉圭籍老闆Oscar 送上來的Panini 麵包、胡蘿蔔蛋糕和新鮮的caipirinhas 美酒。這兒簡直就是一個顛覆性的世外桃源,一個在過度發展的地中海沙灘群中脫穎而出的、不帶商業味的諾亞方舟。
同樣,小島西岸臨海酒吧SunsetAshram 的日落,也讓人想起來1960年代Peter Sellers 的嬉皮電影。老闆以前是個男模,已經習慣洞穴般隱居生活的他穿著一條拖地的中東長袍,幾杯桑格里酒(用葡萄酒加水、糖、香料的一種西班牙式冷飲)下肚之後,開始讓印度廚師現身並奉上一段didgeridoo(又稱澳洲吹管,是澳洲與紐西蘭一帶的土著吹奏樂器)獨奏。午夜時分,人群開始轉移到Las Dalias—Ibiza 島一個新興的嬉皮大本營。呈延伸狀的“庭院花園”看上去就像高端版本的果阿,周圍是紅色旗幡和紫色棉布裹繞的小樹。幾百個人聚集在五顏六色的地毯上,喝著印度chai 和茴香飲料,而長笛藝人和羚羊鼓手則用催眠音樂為大家伴奏。
所有這一切都遠離了揮霍和造作,在某種程度上,酷得一塌糊塗。畢竟,剝開一切外在回到本質,全球的頂尖潮人、時裝設計師和名流們還能在哪裡找到如此觸動他們內心嬉皮不羈一面的去處呢?古老的Ibiza 島,如此看來,將仍然繼續生機勃勃。
遊記:
如果 , 你喜歡海,喜歡音樂,喜歡自然,那么一定會夢想去西班牙伊比沙島。落日餘暉傾灑在湛藍的地中海海面上,清涼的海風夾雜著慵懶的夏日氣息。輕輕吹撫人們古銅色健康肌膚,縱情歡笑聲蕩漾在潮濕空氣中,久久不散。潔白沙灘,茂密熱帶叢林,邃藍海面,燃燒天空中,無不呼吸到淡淡音樂馨香。每年夏天,成群的舞客、旅人湧進這西班牙小島,體驗與海共舞的解放快感。靜謐午夜,約三五知己,共陷酒吧沙發,沉浸飄逸馳放音樂,輕輕晃動自己。桀驁不羈音符令人放鬆,思想穿越身體穿越空間,到達夢想國度,就是馳放。女人散亂秀髮,男人結實胸膛,交織成動人畫面,性感在這融化成天然美景。全心縱身其中,夜不再黑暗,酒不再醉人,壓抑,寂寞,煩惱,已經不復存在。這是西班牙伊比沙島,馳放音樂發源地,亦是愛樂者瘋狂追隨的馳放天堂。 1994年,一種清新舒適電子音樂出現在這座小島上,人們稱其為馳放音樂。不是獨立創造音樂形式,而是將各不同音樂元素調和一起的全新音樂類型。人們發現這種音樂具有種神秘力量,可舒緩神經放縱心情,讓人享受悠閒。也許,我們無法遠去夢中的西班牙,無法遠去地中海如夢如幻的伊比沙小島。也許,只能在現代都市拖著沉重腳步,讓生活的壓力無情地撕扯疲憊的靈魂。同樣可在某角落找到感覺,馳放天堂就在那裡,靜下心,它,其實就在你心裡。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