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蘭書法

伊斯蘭書法,是一種以阿拉伯字母的書法一種。

百科名片

12世紀安達盧斯字型的《古蘭經》12世紀安達盧斯字型的《古蘭經》
伊斯蘭書法,是一種以阿拉伯字母為基礎的書法,故也常被稱為阿拉伯書法。在伊斯蘭藝術中,伊斯蘭書法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它主要流傳於穆斯林分布廣泛的伊斯蘭國家和地區中。由於根據伊斯蘭教教義,一些有形的都會湮滅,故真主也絕不能以具體的偶像形式來表示。因此,文字以及其衍生的書法就成為了表露對真主感情的重要渠道,使得今日伊斯蘭書法字型種類繁多。實際上,在《古蘭經》中約有一百多處提及書法,書法被賦予了宗教的神聖色彩。這也是伊斯蘭書法作品多與《古蘭經》和伊斯蘭教相關經典相關的主要原因。除了獨立藝術品外,伊斯蘭書法還較常見於清真寺的頂部及牆壁上,通常伴隨著阿拉伯式花紋。伊斯蘭世界的當代藝術家們充分地繼承了古人留下的寶貴遺產,並將其發揚光大,在企事業牌匾、書籍標題、影視廣告等方面隨處可見。

歷史

8世紀的有裝飾型庫法體《古蘭經》8世紀的有裝飾型庫法體《古蘭經》
伊斯蘭書法歷史與阿拉伯文以及伊斯蘭教曆史密切相關,而阿拉伯文則起源於手抄本的《古蘭經》。
遠古時阿拉伯半島的各個部落有諸多不同的語言,4世紀初葉,隨著交流的加深,各部族阿拉伯人在各種不同方言的基礎上,採用納巴泰字母來逐漸改進自己的字型。而詩人們將自己用藝術手法書寫的詩歌(如《懸詩》)帶到集市進行宣售,推動了書法的發展。
公元6世紀之前,《古蘭經》都是由朗誦家所誦讀的,甚至先知穆罕默德去世時都未成書。直至公元650年左右,伊斯蘭教第三任哈里發奧斯曼·本·阿凡才統一了世界各地的《古蘭經》,並用統一的古萊什族文字寫成,這部聖典才從口耳相傳走向了書面記載。在公元7世紀,在伊斯蘭教的廣泛傳播以及哈里發國家的擴張作用下,古萊什族的文字逐漸占據了西亞各語言的主導地位,並最終演變成了如今的阿拉伯文。在公元8世紀,我們已經可以看到用於抄寫《古蘭經》的各式各樣伊斯蘭書法。
土耳其奧斯曼帝國時期有一個說法,《古蘭經》成在阿拉伯,吟誦在埃及,書寫在伊斯坦堡。12世紀波斯的詩人政治家圖格拉擅長優美的字型,他首創性的將文書頒布者的姓名封號等組合成為圖案,即所謂的花押體。這大大地引起了土耳其人的興趣,而奧斯曼帝國對書法藝術頗為重視的態度,也使得伊斯蘭書法在土耳其得到了很大的改進和升華。伊斯蘭書法藝術的大規模興起,正是在伊斯蘭教向小亞細亞和中亞地區傳播時出現的。

特點

阿拉伯字母共有28個字母,由其所構成的各類語言文字全部為拼音文字,具體可分為輔音音素文字(如阿拉伯文)與全音素文字(如維吾爾文)兩大類。位於不同單詞中的不同位置決定了這個字母的不同形式,使得字的表現力本身即相比其他拼音文字較強。字型變換的多樣和隨意性,使伊斯蘭書法更具平面裝飾效果。根據阿拉伯字母構型的特點,伊斯蘭書法多將文字組合為幾何形圖案,或者表現出枝葉、花朵或藤蔓的意境,也有將字母組合成為圖像(包括漢字)的微寫書法。
在伊斯蘭教傳播的初期,書法家們主要將文字書寫在羊皮、樹皮和布料之上。由於這些材料粗糙和吸水力差的特性,使得伊斯蘭書法演變為一種注重結構繁複,然較少採用流暢筆劃的獨特書法形式。
書法的書寫順序可以同常規順序一樣從右到左,也可以由下向上直線上升,或是由上向下地曲線下降。字的組合、排列及整體選型是最為重要的。字與字母之間的關係可疏可密,字母可長可短。而在字型的使用上,則不僅僅取決於書法家的個人能力,更重要的是取決於書寫作品的用途。常見的字型有工整的庫法體,隨意的三一體、謄抄體,以及里卡體、波斯體,簽署體,公文體等等。

幾何風格

漢志體(خط حجازي‎),也稱馬以爾體(ma'il),是最早的伊斯蘭字型之一,在公元7世紀至8世紀出現在阿拉伯漢志地區,現存最早的《古蘭經》以及石刻上可以發現這種字型的作品。
伊斯蘭書法中很重要的一種字型即是庫法體,其特點是形狀整齊。主要分為在字裡行間添加花葉等裝飾的有飾型、簡潔明了的無飾型和橫平豎直的幾何型。早期的古蘭經均是用庫法體抄寫而成的,這一習慣一直延續至數百年後的阿拔斯王朝

行草風格

行草風格的書法字型約出現於公元10世紀,由於書寫的便捷,這種字型風格很快便推廣開來,並取代了原幾何風格的地位,目前幾何風格字型一般僅作為藝術品而呈現。行草風格主要分為六大種字型,俗稱“六種筆法”:
謄抄體,書寫相對流暢,因便捷而套用最為普遍,多用於謄抄文字而得名三一體,字母圓滑而字形規整秀逸,沙烏地阿拉伯國旗上的清真言即是用三一體寫成公文體,是阿拔斯王朝哈里發簽署公文所用的字型里卡體(الرقعة),公文體的小巧版本,日常使用普遍。學者體(محقق,muhaqqaq),伊本·巴瓦卜始創,風格大氣磅礴,較為少見,現僅存部分太斯米作品雷哈尼體,學者體的縮小版除上述六種字型之外,波斯體也是一種較為常見的字型,在伊朗最為常見。該字型始創於公元14-15世紀,在阿富汗巴基斯坦等大伊朗地區以及南亞影響較為廣泛

書寫

伊斯蘭書法有別於西洋書法和東亞書法,有自己獨特的一套書寫工具。由於伊斯蘭書法創作多與宗教相關,故部分作品要求嚴格,需使用直尺圓規等繪圖工具將字母的走向標準化。

伊斯蘭書法使用的蘸水筆稱為“蓋蘭”(阿拉伯語:قلم‎),在中東地區主要由空心的蘆葦所製成,在東亞也有用竹子製造的卡蘭。具體做法即是將蘆葦管斜切開形成筆尖,待墨汁浸潤後書寫。近代的部分阿拉伯人則用金屬或硬質尼龍等新型材料製做書法筆。

伊斯蘭書法所用墨汁的製法有著悠久的歷史,其配料與製作工藝也是多種多樣的。其中主要有阿拉伯煙墨、庫法墨、波斯墨、桑葚墨汁等。書寫時多用黑色、棕色等深色墨汁,紅黃白藍金銀等色偶爾也會見到,多為輔助裝飾。

媒介

紙張在阿拉伯地區出現之前,伊斯蘭書法主要創作在羊皮、樹皮等媒介上。或者通過建築、石刻、硬幣等這些雕塑類藝術形式所表現。目前書法所選用的紙張材質多用光滑而耐水的道林紙或者水彩紙

分布及影響

伊斯蘭書法分布廣泛,從以阿拉伯語為母語並為其發源地的北非中東地區,到深受伊斯蘭文化影響的印度孟加拉國、巴基斯坦、中亞各國、印度尼西亞俄羅斯南方的韃靼斯坦車臣共和國,以及中國西北的新疆甘肅寧夏等諸多穆斯林地區都可以見到各式各樣的伊斯蘭書法。在穆斯林聚集區內,大多數清真寺以及伊斯蘭學校均會教授伊斯蘭文化、文學以及衍生的書法藝術。下述單列的是非伊斯蘭國家的伊斯蘭書法特點。

中國

伊斯蘭教傳入中國1300餘年,中國的穆斯林在吸收中華文化的同時,也在積極地傳承著伊斯蘭文化,尤其是伊斯蘭書法。伊斯蘭書法也是中國與伊斯蘭世界溝通的一個重要紐帶。
中國西北的部分民族使用的語言文字是基於阿拉伯字母的,如維吾爾文哈薩克文。他們所創作的伊斯蘭書法形式與中東地區的阿拉伯文書法基本相通。
全國散居的回族書寫所使用的阿拉伯文,在進行書法創作時有著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由於長期與漢族混居,回族所寫的書法除保留原伊斯蘭書法的部分特點外,還借鑑了漢字書法“行草楷隸篆”的部分特色,這種阿拉伯字型稱為“中國”。這樣的整體書法作品,回族通常稱為“經字畫”。
回族除了保留原伊斯蘭書法用阿拉伯字母做畫的傳統,還用字母組合創作出如“忠”、“孝”、“節”、“義”等漢字的形體。為能表現出同漢字書法近似的濃淡不一,飛白相間等藝術特點,中國伊斯蘭書法採用了草莖筆、麻桿筆,甚至傳統的中國毛筆來配以中國墨汁進行創作。目前中國最為著名的書法家為哈吉·努倫丁·米廣江先生。

歐洲

伊比利亞半島公元7世紀至12世紀時期,伊比利亞半島置於穆斯林的統治下,稱為安達盧斯。此時大量古蘭經被傳抄,而如阿爾罕布拉宮等伊斯蘭建築的新建中也涉及了諸多伊斯蘭書法的運用。
俄羅斯俄羅斯帝國時期,沙皇曾有仿奧斯曼蘇丹而創作的花押。當代藝術家弗拉基米爾·波波夫將俄羅斯傳統的繪畫藝術與伊斯蘭書法相結合,創作出了一種全新的“俄式書法藝術”。他的作品已被許多博物館作為藝術珍品收藏

套用

伊斯蘭書法作為一種文字的表現形式套用廣泛,於各類藝術品以及日常用品均為常見。2009年阿聯杜拜成立了世界首家伊斯蘭書法中心,意圖推動現代伊斯蘭書法藝術的發展。

建築

伊斯蘭書法在清真寺等伊斯蘭建築很多見,主要摘錄《古蘭經》以及《聖訓》的經文,並伴隨著阿拉伯式花紋作為華麗的裝飾。伊斯蘭書法可以依照建築的本身特性,而以複雜多樣的表現手段組合成圓形、半圓形、長方形、菱形等任意幾何形狀,在整體上與裝飾華麗的花卉植物紋樣、幾何裝飾紋樣渾然一體。具體的裝飾技法則包括石膏、木料、黃磚等材料的浮雕、透雕,以及彩繪、拼貼、鑲嵌等。

其他藝術品

伊斯蘭書法的其他藝術品則多見於紡織或刺繡而成,懸掛於房屋牆壁上作為裝飾品的壁毯上,在中國,也有寫在紙上並裝裱起來作為中堂對聯等的書法作品。硬幣也是一個重要的表現媒介,古代的第納爾金幣上多寫有引自經典的語句。在陶瓷技術傳入阿拉伯地區後,伊斯蘭書法還常常配合陶瓷製品以在盤杯盞壺等處出現。

作家

由於伊斯蘭教禁止偶像崇拜的特性,在伊斯蘭世界中書法家的社會地位很高。書法家除了抄寫書籍之外,也從事起草檔案,設計藝術字來裝飾建築等等工作。
著名的伊斯蘭書法家有
阿拔斯王朝“書壇三傑”
伊本·穆格萊(886-949),謄抄體的創始人伊本·巴瓦卜(?-1022),學者體的創始人雅古特·穆斯泰阿綏米(?-1298)
奧斯曼帝國蘇丹,以華麗的簽署花押而著名米廣江,擅長漢字式的伊斯蘭書法陳進惠弗拉基米爾·波波夫,俄羅斯式伊斯蘭書法的創造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