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特拉半島

伊斯特拉半島

伊斯特拉半島 (Istria ) 位於克羅埃西亞和斯洛維尼亞境內的三角形半島。伸入亞得里亞海東北部,西濱威尼斯灣,東臨克瓦內爾灣(Gulf of Kvarner)。半島面積3,160平方公里(1,220平方哩)。行政上分屬於斯洛維尼亞(北部)和克羅埃西亞(中部和南部)。西北底部有一小條海岸地區是第里亞斯特(Trieste)市所在地,屬於義大利。

基本信息

伊斯特拉半島簡介

Istria

塞爾維亞-克羅埃西亞語作Istra。

克羅埃西亞和斯洛維尼亞境內的三角形半島。伸入亞得里亞海東北部,西濱威尼斯灣,東臨克瓦內爾灣(Gulf of Kvarner)。半島面積3,160平方公里(1,220平方哩)。行政上分屬於斯洛維尼亞(北部)和克羅埃西亞(中部和南部)。西北底部有一小條海岸地區是第里亞斯特(Trieste)市所在地,屬於義大利。

伊斯特拉半島的海岸線犬牙交錯,總長430公里(267哩),陳列出許多被淹沒的谷地。西海岸有許多近海的小島群,最著名的是布里俄尼(Brioni或Brijuni)島。半島地形基本上是由石灰岩高原組成,許多地方由於岩溶地形而缺水。東北部有第拿里阿爾卑斯山脈(Dinaric Alps),烏奇卡山(Mount Ucka, 海拔1,401公尺〔4,596呎〕)是最高點。這些不算高的高坡逐漸向南和向西走低,起起伏伏地伸向亞得里亞海。半島的部分地區有茂密的森林,森林遭濫伐之處正在重新造林。缺水的岩溶地區多灌木植被。屬地中海氣候,夏季乾熱,冬季暖濕。

伊斯特拉半島的人口中約2/3為克羅埃西亞人,多從事農業。肥沃的西部和東南沿海地區出產小麥、玉米、黑麥、燕麥、無花果、水果和橄欖,也飼養家畜(牛)。葡萄栽培業已有增長,其他經濟活動有漁業和造船業。當地用鹽取自斯洛維尼亞的皮蘭(Piran)和波爾托羅日(Portoroz)的海水。克羅埃西亞的拉沙(Rasa)為優質無煙煤、鋁礬土、建築石材及石英的重要開採地。伊斯特拉最重要的城鎮和港口是普拉(Pula),市內有保存完善的羅馬圓形競技場。奧帕蒂亞(Opatija)和布里俄尼都是知名的海濱度假勝地。

歷史沿革

伊斯特拉的名字源自古代希斯特里(Histri)的伊利里亞(Illyria)部落,經過兩次戰爭後,該部落被羅馬降服。在奧古斯都皇帝的統治下,半島的大部分地區歸義大利所有。西元7世紀時,斯拉夫人開始定居於此,之後受到各種地中海強國的控制,直到1947年淪為奧地利統治,奧地利人將第里亞斯特開發為一個港口。當時的半島人口包括沿海城鎮的義大利人和奧地利人,以及內陸鄉區的斯拉夫農民。第一次世界大戰後,1919年義大利從奧地利手中強奪了這座半島,之後又試圖使島上的居民義大利化。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義大利被打敗後,1947年南斯拉夫占據了伊斯特拉半島的大部分。經過多年的外交爭論和周期性的政治危機,在1954年將半島西北部第里亞斯特周圍地區分給義大利和南斯拉夫。1991年克羅埃西亞和斯洛維尼亞獨立後,伊斯特拉半島平靜地成為這兩個國家的領土範圍。半島上的義大利少數民族仍居住在這兩國境內。

伊斯特拉半島伊斯特拉半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