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利亞斯·卡內提

伊利亞斯·卡內提保加利亞出生的德國小說家、評論家、社會學家和劇作家,1981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基本信息

伊利亞斯·卡內提 Elias Canetti (1905-1994)
保加利亞出生的德國小說家、評論家、社會學家和劇作家,1981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卡內提最著名的作品是1960年出版的《民眾的權利》masse und Macht (Crowds and Power),大眾民族主義。這本書的靈感在來源於1927年維也納正義宮暴動。這部作品在1930齣版,但直到1960年才得到重視並榮獲了諾貝爾獎。他的一生大部分時間居住在倫敦,並積極參與英、德兩國作家和語言學同仁之間的活動。
伊利亞斯·卡內提出生在流經保加利亞北部多瑙河上的一個小港口——魯斯丘克(今魯塞)。一個西班牙猶太人後裔的家庭。他的家族生意做得非常興隆,講的都是一口老式的西班牙語——後拉底諾語,一種已經廢棄的西班牙語。保加利亞語、英語、德語成了他的三外。他最終選擇用德語寫作,並堅持使用偏愛的德國文化。當卡內提六歲的時候,舉家遷徙到了曼徹斯特。其後他的父親亡故,母親將全家搬遷至維也納,從此他開始學習德語。
由於從小就酷愛藝術,對猶太教、商業活動深感厭惡,卡內蒂潛心研究文學、歷史,並開始寫作。
從1916年到1921年卡內提在蘇黎世上學,並完成了他的處女作《年輕的羅馬執政官》,一部詩歌戲劇。1928年他在柏林旅行,遇見了貝托爾特·布萊希特(註:(Bertolt Brecht, 1898 - 1956)是德國極具影響力的現代劇場改革者、劇作家及導演,亦被視為當代「教育劇場」(Educational Theatre)的啟蒙人物)、伊薩克·巴別爾 (註:Babel Isaak(1894~1941) 蘇聯短篇小說家,生於烏克蘭的猶太人家庭,在受迫害的環境中長大,這些往事都反映在他的小說中。)和格奧爾格·格羅茲(註:(George Grosz, 1893~1959),1911年開始發表作品,用諷刺的筆法描繪柏林的夜生活和社會的陰暗面。戰後,用漫畫揭露專制政、腐敗的社會道德面貌及戰爭的殘暴、恐怖。作品除少數油畫外,大部分是素描勾勒,風格辛辣、幽默,有濃厚的藝術趣味。)。他開始著手創作一系列關於人類狂熱行為的小說。結果誕生了小說Die Blendungen。被認為二戰之後是艾瑞斯·梅鐸(Iris Murdoch,1919-1999)英國哲學家(註:想了解她的朋友請觀看電影Iris《攜手人生》 ),托瑪斯·曼(Thomas Mann,1875~1955),出生於德國北部的留倍克市,父祖在該地頗有威望,家道殷實。母親尤麗雅熱愛音樂,因此托瑪斯曼本人亦深受影響,尤其喜愛貝多芬、華格納、莫扎特、布拉姆斯等音樂家的作品,並嘗試將音樂的精神體現於作品之中。
1929年卡內提在維也納大學獲得化學博士學位。在1930年代初期他的作品被美國作家厄普頓·辛克萊(Upton Sinclair)翻譯。在奧地利的一次遭遇影響了他將來所有的作品。憤怒的抗議民眾燒毀了正義宮,他因此被捕,之後他描述他自己如何成為烏合之眾中的一員。1934年卡內提娶了Veza Taubner-Calderón(她死於1963年),在1930年代他創作了兩部戲劇DIE HOCHZEIT(《婚禮》)和DIE KOMöDIE DER EITELKEIT(《浮華喜劇》),DIE BEFRISTETEN(《時間有限》)在1936年完成於維也納, asked the question what happens if one knows the exact date of ones death.逃避有組織的迫害猶太人。1938年卡內提逃到了巴黎,次年移民英國,他的一身大部分時間都在那裡度過,1970年代他在蘇黎世維持了一個家庭,在1971年再度續弦,娶Hera Buschor。膝下有一女兒,Hera Buschor在1988年去世。
卡內提自幼受母親影響頗深。德國文學,尤其是歌德對他一生的創作影響很大,乃至被稱為“一個生活在2O世紀裡的18世紀的作家”。此外,卡夫卡也給他很大影響,他們是至交。卡內提早年攻讀過自然科學,這又使他喜好以冷峻的態度表現精神與現實的衝突,特別喜好剖析那些無足輕重的“邊緣人物”,如異鄉客、怪人以及精神反常的各種小人物。他善於從文化史角度洞察社會與人生,從現代社會的各種現象、人物和事件中去探索全面的解釋,表現了一個嚴肅的思想家和藝術家所獨有的個性、智慧和才能。
1935年卡內提發表了具有突破性的作品 《迷惘》(Die Blendung)小說描寫一位才高氣傲漢學家的怪誕行徑,藉以闡明讀書人置身盲目民眾暴力中的堅持。這部作品被納粹查封,被大眾冷落直到1960年《迷茫》重新問世再版。書中的主角是Peter Klein,一位40歲語言學者和漢學家。他通曉很多古代語言,但他無法用當代的語言解釋。在這個城市他擁有自己個人的圖書館。無論他到哪裡他都能瞬間把書帶走。
卡內提發表了20部作[font style="BACKGROUND-COLOR: #ffff00" color=#ee6600]著作[/font],散文居多,戲劇其次,其中最有影響的是政論《民眾與權力》(196O)。這是一部讚揚者多,閱讀者少的輝煌理論著作。瑞典學院稱它為一本“權威性的著作”,此書使作家得到普遍的尊敬。戲劇《浮華喜劇》(195O)和《婚禮》(1964)在地方舞台上贏得了大膽觀眾的喝彩,也招來一些人的起鬨。雜記《人的省分》(1973)反映了作者的心靈歷程,書中耐人尋味的警句比比皆是,處處閃爍著一位天才的智慧的光芒。自傳三部曲《得救的舌頭》(Diegerettete Zunge, 1977)、《耳中火炬》(Die Fackel im Ohr, 1980)、《目光的遊戲》(1986)在西方博得一片喝彩聲。長篇小說《迷惘》是他唯一的一部小說,西方評論界一再把它與喬伊斯的《尤利西斯》相比,並曾多次獲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