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克坦

伊克坦(1853-1911)字仲平,瓜爾佳氏,滿洲正白旗人,晚清大臣。

個人簡介

伊克坦 (1864—1922)。清末代皇帝溥儀的滿文師傅。1911年入宮執教。

相關事件

溥儀在1913年11月9日 賞給伊克坦的黃絹對聯上寫的是:“松柏有本性,山水含清暉。”這是稱讚他的人品學識。在1915年賞他的黃絹對聯上寫的是:“世臣喻喬木,晚節是黃花。”這是頌揚他的詩德呀!能從皇上那兒得到這么高的評價可真不易。伊克坦雖說已滿漢雙榜進士的驕人資格於宣統三年(1911)入宮為溥儀教滿文,可起初溥儀並不待見他,別說尊重了,竟然在課堂上使壞,公然羞辱他。
伊克坦雖學問高深.但給末代皇帝教滿文可不是件簡單的事兒。起先,他按宮裡滿文師傅的傳統做法,站著給皇上上課。後來隆裕太后讓他像漢文師傅那樣“坐講”,他這才坐在了太師椅上講課。可是語言課上起來難免枯繰乏味.溥儀學得很不上心。再加上這位師傅長得其貌不揚,身材短小.一臉黑麻,授課時往往是正顏厲色,從不會插嘴打諢講個逗趣的故事什麼的,年少的溥儀有時看著他心裡就免不了犯膩歪,壞心眼兒一上來就想捉弄他一下。
這一天,伊克坦講完課,正襟危坐,正想放鬆一下神情,可溥儀卻悄悄脫去鞋襪,把臭腳丫子伸到他的面前,想用腳指頭去夾捋老師的鬍鬚。伊克坦氣得大叫起來:“皇上豈可把老丫丫(指腳)伸向臣的臉上、嘴邊,得物穢乎?”溥儀故意慢聲慢語地氣他說:“剛洗過的,哪會髒呢?不髒!不髒!”
可這么氣人的事兒伊克坦終於還是挺過來了。溥儀的滿文成績也隨著年歲的增長不斷進步。經過大約四年多的學習,溥儀已能閱讀《聖諭廣訓》、《滿洲孝紹》等滿文書籍了。《清史稿》中用“朝夕入講,遇事進言,憂勤彌甚”這十二個字來評價伊克坦的帝師生涯.是一點不過譽的。
伊克坦生活儉樸,存了點錢購置了一些房產。晚年多病,性格變態,不是發脾氣就是生悶氣,每日靠飲酒麻醉自己。到1922年9月26日病逝時,已經病了三年。享年五十八歲。而他的學生溥儀在兩個月後舉行了婚禮。
在《清史稿》伊克坦的本傳中還特別提到1917年7月上句辮帥張勛進宮興風做浪那幾天的事兒:“丁已復辟,潤庠已前卒,寶琛為議政大臣.伊克坦一不爭權位,日進講如故。及事變,誓臨危以身殉。”而溥儀通過幾年的從師經歷也對伊克坦產生了深深的敬意,幾次在賞賜的黃絹對聯上對他做出崇高評價,1921年1月還讓他暫替紹英代理內務府大臣的要職。

人物生平

光緒十二年進士,以編修歷至都察院副都御史,充滿蒙文學堂監督。有請達海從祀文廟者,伊克坦以達海創定國書,翻譯經史,有功聖教,允宜附祀,即為代奏,略言:“學官立於漢京,而配享實始於唐代,宋、元以來,迭有增祀,大率以闡明聖學,有功經訓為斷。漢儒許慎,特因說文解字,功在經籍,專隆升祔。我太祖高皇帝、太宗文皇帝指授文臣創立國書,傳譯經史,宣布文教,尤極千古未有之盛。夫國書字型,創自文臣額爾德尼及噶蓋等,而仰承聖意,匯集大成,詳定頒行者,實唯儒臣達海。達海以肇造貞元之佐,擅閎通著述之才,歷相兩朝,瞻言百里。其初奉命詳定國書,重加圈點,發明音義;又以國書漢字對音未全,於十二字頭之外有所增加,而國書之用乃廣。復定兩字切音之法,較之漢文切音,更為精當,而國書之制乃備。翻譯經典,昭示群倫,功不在傳經諸儒下。崇德十年,既蒙賜諡文成,康熙九年,復奉賜文立碑,隆德報功,永受恩澤。鏇有學士阿理瑚奏請從祀文廟,禮臣復奏,以為創造國書,一藝之長,不當從祀,未經議準。查達海詳定國書字型,實稟太宗指示而成。作者為聖,述者為明,非唯羽翼六經,抑且昭示百世。部議謂僅一藝之長,實未深知體。達海於聖經有表章之力,於後學有津逮之功。方今宗學、旗學兼重國書,並奉旨特設滿蒙文學堂於京師,奉省亦經奏立八旗滿蒙文中學堂。揆諸古者釋奠祭師之誼,達海應得附祀,核與漢儒許慎從祀之例亦屬相符。仰懇俯準達海附祀文廟,並請敕建專祠於盛京,以昭矜式。查盛京東門外尚有達海塋墓,榛莽荒蕪,碣碑剝落,並請敕下所司修治看護,用示朝廷崇尚實學、藎念儒臣之至意。”
又代陳典學事宜,略言:“伏讀雍正三年世宗憲皇帝諭:‘帝王御宇膺圖,鹹資典學。我聖祖仁皇帝天亶聰明,而好古敏求,六十餘年孜孜不倦。’又喜慶二十四年仁宗睿皇帝:‘帝王之學,在於貫徹天人,明體達用,以見諸施行,與經生尋章索句者不同。’仰見列聖相承,重視典學之至意。我皇上睿哲性成,聰明天縱,沖齡踐祚,洪業肇基,當此春秋典學之時,實為聖敬日躋之始,伏維監國攝政王薰陶德性,輔養聖躬,慎選侍從,左右將護,亦既淵沖翕受,法戒靡遺。唯是皇上一念之張弛,系萬機之治忽;一朝之規制,系薄海之觀瞻。有不得不慎之又慎者,謹為我皇上詳晰陳之:一,請崇聖學。易端蒙養,禮重師教,書述遜敏,詩頌緝熙,聖學精微,非尋常科學範圍之所能及。宋儒有言‘帝王之學,與儒生異尚’,與我仁宗睿皇帝典學之諭用意正符。今我皇上典學之初,應定教學科目,自應會通今古,融貫中西,不可拘於舊例。伏乞簡派儒臣,詳細籌訂,鑒成憲,酌時宜,毋徒陳進講之空文,毋虛循延英之故事,庶足以開張聖聽,裨益亶聰,以立聖學聖治之基。一,請擇賢傅。舊制師傅向以大臣選充,期於老成典型,成就君德,然或入官從政,講學非其所長。老師大儒,潛德隱而勿耀,而教育精深,尤非研究有素,不能取益。擬請敕下內外大臣,各舉所知,勿拘資格,略仿乾隆十四年詔舉經學人員成例,擇其品端學粹、教育卓著成績者,請旨召用,隆以師傅之任,分門講教,而仍派大臣總司其成,俾專日講於經筵,不必更勞以職事。其任彌專,其責彌重,其效彌速,使天下曉然於尊師崇儒之意,庶儒林有所矜式,而聖德日進高明矣。一,請肅規制。古者聖王教胄,必選端方正直、道術博聞之士,與之居處,是以習與智長,化與心成。我皇上毓德方新,始基宜固,舊制選派內監伴讀,似不足以肅學制而廣箴規。擬請改選王公大臣之賢子弟昕夕侍從,斅學相長,並參考學校制度,建設講堂,陳列圖書彝器,觀摩肄習,以收敬業樂群之效。以上三事,僅舉大綱。我皇上今日之言動起居,罔有勿敬,即異日之立政敷教,罔有勿臧,此尤根本之至計,不可不謹之於漸,而慎之於始者也。伏念朝廷廣勵人才,振興教育,侁侁學子,爭自濯磨,皇上典學伊始,益宜宏茲遠謨,以慰天下士民之望。”
宣統三年,伊克坦與大學士陸潤庠及侍郎陳寶琛,同奉命直毓慶宮,朝夕入講,遇事進言,憂勤彌甚。丁巳復辟,潤庠已前卒,寶琛為議政大臣,伊克坦一不爭權位,日進講如故。及事變,誓臨危以身殉。伊克坦忠直有遠識,主開誠布公,集思廣益;而左右慮患深,務趨避,時復相左。伊克坦憂鬱遂久病,日寄於酒。癸亥,卒,年五十有八,諡文直。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