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股權融資偏好與成本研究

三、股權國際化融資的成本 一、股權融資的全球化 二、股權融資成本的變化

圖書信息

出版社: 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 第1版 (2004年4月1日)
叢書名: 財經博士論叢
平裝: 278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32
ISBN: 9787500570073
條形碼: 9787500570073
尺寸: 20 x 13.8 x 1.2 cm
重量: 322 g

作者簡介

王增業,1971年3月生,山東沂源人,天津市世界經濟學會理事、副秘書長。2003年畢業於南開大學世界經濟專業,獲經濟學博士學位。主要研究方向為國際資本市場、證券融資、基金管理與企業併購等。曾在國內外相關核心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十幾篇,並主持過聯合國開發計畫署(uNDP)研究項目,出版專著(合著)6部。現就職於某國有大型企業的資本運營部門,從事海外購併業務。

內容簡介

《企業股權融資偏好與成本研究》內容簡介:企業融資問題,尤其是企業融資的偏好和成本問題,成為中國進入21世紀以來資本市場爭論的焦點之一。從國際視角來研究這一問題,並提供借鑑經驗,是《企業股權融資偏好與成本研究》的基本出發點。
不對稱信息的引入改變了M—M定理的“結構不相關”結論,Myers和Mailuf(1984,《企業股權融資偏好與成本研究》稱為後M—M規則)認為,企業經理相對於外部投資者擁有信息優勢,基於現有股東的利益,企業在進行融資決策時,會嚴格遵循“內部財務盈餘一外部債務一外部股權”的PeckingOrder順序,由於信息不對稱程度很高,企業幾乎不會使用股權融資。國內主流的研究則認為,PeckingOrder是一個普適性的融資順序理論,但是中國的上市公司卻違背了這一規則,偏好以股權進行外部融資,其較國外公司低得多的股利支付率大大降低了股權融資成本。股權融資在中國成為人所詬病的“免費現金”。
基於上述背景,《企業股權融資偏好與成本研究》系統梳理並研究了企業融資理論尤其是企業融資結構和偏好理論,並通過嚴謹的數學推導和證明,提出了《企業股權融資偏好與成本研究》的理論觀點。國際市場企業融資的現實證據也證實了《企業股權融資偏好與成本研究》的理論結論。

目錄

第一章 導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
一、理論背景
二、現實背景
第二節 研究思路與方法
一、本書的研究思路
二、本書研究的方法
第三節 本書的概念、結構與主要內容
一、本書的有關概念
二、本書的結構與主要內容
第四節 本書創新點與有待研究的問題
一、本書的創新點
二、有待於進一步研究的問題
第二章 企業融資理論與模型綜述
第一節 企業融資的偏好理論
一、M—M定理:完全信息條件下的結構無關論
二、後M—M規則:不完全信息條件下的融資順序
三、代理理論:激勵相容的權衡
四、公司控制理論:控制租金最大化的融資決策
第二節 企業股權資本成本測度的理論與模型
一、M—M定理對資本成本的度量
二、放鬆M—M定理條件的資本成本分析
三、CAPM:股權成本的組合定價模型
四、CAPM的發展
五、F—F三因素模型多因素模型與實證檢驗
第三節 國際股權融資的偏好與成本
一、股權市場國際化
二、股權融資國際化的效應分析
三、股權國際化融資的成本
第三章 企業融資的股權偏好
第一節 忽略代理成本:知情債權人的清算威脅
一、分析框架與假設條件
二、不同情況下的證券設計
三、清算威脅下的最優融資方式
第二節 考慮交易成本:經理人的替代防禦
一、總體框架
二、控制權與破產威脅
三、股東與經理人的債務選擇
四、均衡時的最優解
第三節 股權偏好:一個市場反應模型
一、假設條件
二、管理者信息完全時的市場反應
三、管理者信息不完全時的融資選擇順序
四、均衡分析
第四章 企業股權融資偏好的國際比較
第一節 股權融資的國際化
一、世界股市發展及股權融資結構
二、股權融資的國際化發展狀況
三、不同國家的企業融資結構
第二節 美國企業股權融資偏好的實證分析
一、對於後M—M規則的檢驗
二、美國企業的真實融資偏好:F—G分析
三、結論
第三節 中國企業融資的股權偏好
一、股權融資發展概述
二、股權融資的弱偏好特徵
三、股權融資的制度傾向
第四節 小結與評論
第五章 股權融資成本的國際比較
第一節 全球化背景下的股權融資成本
一、股權融資的全球化
二、股權融資成本的變化
第二節 美國企業的股權融資成本
一、基本方法
二、計量分析
第三節 中國企業的股權融資成本
一、計量方法與數據來源
二、無風險利率的確定
三、股權的風險升水
四、股權成本實證
第四節 小結與評論
一、關於財務槓桿比率
二、關於股市的系統性風險與成本因素
三、關於市盈率和市淨率
四、關於股息支付比率
結束語
一、前文的研究結論
二、低成本的債務隱藏了什麼
三、理性成本及其表現
參考文獻
附表:本書部分參考數據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