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繩武

任繩武

任繩武,1917年出生於浙江省紹興縣。他自幼天資聰穎,勤於學習,成績優異。先在紹興越才中學和承天中學讀書,後轉到杭州之江大學附中學習。1933年通過浙江省首次中學會考,免試進入之江大學理學院化學系學習。在日本帝國主義侵占我國東北、窺視華北、南京國民政府採取不抵抗政策、全國抗日救亡熱潮日益高漲的形勢下,任繩武以“國家興亡,匹夫有責”激勵自己,參加了抗日救亡運動,並發奮學習,以優異成績於1937年獲得理學士學位。大學畢業後,任繩武決心走“教育救國”之路,應聘赴寧波浙東中學,擔任數、理、化教員。

基本信息

個人簡介

任繩武任繩武,化工專家。他是我國染料科研工作的帶頭人之一,有機顏料與塗料印花助劑研究的開拓者。他研製成功酸性、直接、還原染料和酞菁藍有機顏料及塗料印花助劑共數十種。後期從事教育工作,培養了一批科技人才。

個人履歷

1917年2月12日出生於浙江省紹興縣。
1933-1937年杭州之江大學理學院化學系學習,畢業時獲理學士學位。
1937-1940年任浙東中學數理化教員。
1940-1941年北平燕京大學化學研究部研究生。
1942年任浙西工業中學工業化學教員。
1942-1946年任中國工業合作協會浙皖區及東南區工程師兼贛縣皮革工廠廠長和東南區技術研究所主任。
1946-1947年任上海五二製革廠工程師。
1947-1948年任中央工業試驗所技正、皮革試驗室主任和製革試驗工廠工程師。
1948-1953年任英商卜內門公司製革化工材料技術職員。
1953-1980年任化工部瀋陽化工研究院工程師、高級工程師和染料研究室主任。
1980-1991年任華東化工學院高級工程師、教授。
1991年底退休。

技術成就

任繩武,1917年出生於浙江省紹興縣。他自幼天資聰穎,勤於學習,成績優異。先在紹興越才中學和承天中學讀書,後轉到杭州之江大學附中學習。1933年通過浙江省首次中學會考,免試進入之江大學理學院化學系學習。在日本帝國主義侵占我國東北、窺視華北、南京國民政府採取不抵抗政策、全國抗日救亡熱潮日益高漲的形勢下,任繩武以“國家興亡,匹夫有責”激勵自己,參加了抗日救亡運動,並發奮學習,以優異成績於1937年獲得理學士學位。大學畢業後,任繩武決心走“教育救國”之路,應聘赴寧波浙東中學,擔任數、理、化教員。當時,寧波處於抗日戰爭前沿,經常受日機轟炸騷擾,教學條件甚為艱苦,任繩武始終克盡職守,堅持自編教材上課,努力開好學生實驗課,同時不斷教育學生熱愛祖國,抗日救亡,受到學校師生好評。1940年,經之江大學推薦,任繩武考取北平燕京大學化學研究部當研究生,攻讀生物化學和工業化學,兼任本科生化學實驗課助教。不久,日軍發動太平洋戰爭,學校遭破壞,任繩武被迫離開北平。1942年,任繩武在浙江、江西抗戰區擔任中國工業合作協會浙皖區及東南區工程師,兼贛縣皮革工廠廠長和東南區技術研究所主任,幫助東南沿海的一些造紙廠、製革廠、肥皂廠改進工藝技術,提高產品產量與質量,降低生產成本,卓有成效。抗戰勝利後,任繩武到上海,任上海五二製革廠工程師,將日寇遺棄的大批牛皮加以收拾整理,鞣製成革,很有成績。1947年他受聘到中央工業試驗所任技正、皮革試驗室主任和製革試驗工廠工程師,1948年又受聘於英商卜內門公司任製革化工材料技術職員,並與王毓琦、馬芳、張西林等人發起組織了上海製革技術協會,還兼任了製革行業同業公會和多家製革廠的技術顧問。幾年間,他進行了傳統製革技術的一系列改進工作,先後研製成功多種製革鞣料和皮革化學品,並在我國首次研究成功國產油脂鞣革。在此基礎上,他提出豬皮製革的構想,對後來我國發展豬皮製革,拓寬製革原料起了積極作用。
1953年,任繩武滿懷熱情奔赴東北地區參加經濟建設,在東北工業部化工局研究室擔任工程師。當時,我國染料工業十分落後,生產品種僅有硫化黑、硫化藍以及很少量的酸性染料和冰染染料。為了改變這種落後面貌,提高質量,增加品種,這個研究室積極配合吉林染料廠的建設進行技術準備,並為發展我國染料工業大力加強染料新品種的研究工作。任繩武毅然服從工作需要,/決心從頭開始,投入染料科技事業。他刻苦自學,積極參加短期培訓,掌握染料科技基礎知識,很快與同志們一起開展了棉毛用的酸性染料和直接染料新品種的研製。由於勤奮努力,嚴格認真,任繩武迅速研製出酸性深藍5R,酸性深藍GR,酸性黑BR,酸性藍GGN,直接耐曬天藍等品種,陸續在上海、北京、天津等地推廣生產。他自己也很快成長為染料科研技術骨幹。不久這個研究室幾經改組發展為瀋陽化工研究院,任繩武被任命為該院染料研究室主任。
1954年,任繩武在研製酸性染料過程中,注意到我國油墨、塗料行業的發展迫切需要品質優良的顏料,便積極提出開展有機顏料研製工作的建議。他率先動手研製有機顏料酞菁藍,1955年完成了烘焙法合成酞菁藍的小試,1956年完成了中間試驗,並很快推廣到多家工廠生產。這一顏料為當時國際上的較新品種,色光鮮艷,牢度優良,遠優於無機顏料。它的投產,在我國開拓了合成有機顏料的新領域,深受有關各方重視。不久,他又完成了溶劑法合成酞菁藍的研製並推廣用於生產。這兩種方法在我國酞菁藍生產中至今還在繼續使用。繼酞菁藍之後,任繩武和染料室的同志們又與大連染料廠合作,研製成功有機顏料酞菁綠。這是又一個顏色漂亮、牢度優良的顏料新品種。幾十年來,酞菁藍和酞菁綠的產量在國內外都不斷增長,成為有機顏料中大量生產的兩個最重要品種。它們不僅大量用於油墨、塗料等工業,而且也用作一些重要染料的原料。任繩武還研製成功了幾個國際上較新的酞菁系染料品種,其中被譽為北京藍的品種很快在天津推廣使用,深受歡迎。1955年,有關部門為了印製鈔票郵票等精美印刷品,要求協作研製高檔顏料。任繩武和染料室的同志們積極研製出了漢沙黃、聯苯胺黃、立索爾紅、立索爾寶紅等整套品種,供該部門各油墨廠建起車間生產,使這些顏料和油墨得以開始立足國內。
1956年,瀋陽化工研究院開始研製還原染料。任繩武領導並參加了還原黃6GD、還原亮藍4G等品種的研製,後來又參加了改進還原藍RSN和還原綠FFB的研究工作,均獲得成功,並在吉林上海瀋陽等地用於生產。他還組織開展了人民解放軍服裝用染料的研製,先後研製成功還原咔嘰GG、還原深藍BB、黑BB,拼製成功還原深藍FSHB、還原深藍VB、還原直接黑VB等品種,其中還原深藍VB後來成為還原染料中產量最大的品種。他還組織研製的硫靛系還原染料和溶蒽素等染料也很有成效。
1958年,任繩武根據國際動向,提出了研究開發塗料印花系列產品的建議。這是與原來染料染色印花機理完全不同的新的系列,是利用高分子化合物將有色物質粘著在棉布或其他纖維材料上獲得印彩織物的方法,也是織物印染技術的新領域。任繩武和染料室的同志們開展了有關粘合劑、合成增稠劑、交鏈劑、顏料漿等一系列物質的研究,在國內率先取得成套的塗料印花助劑的技術成果,由天津染料八廠用於生產,不久又擴大到全國各地生產和套用。塗料印花很快受到廣泛重視,任繩武也至今不間斷地關注著這個系列的發展。幾十年來,塗料印花助劑不斷更新換代。塗料印花已成為印染行業十分重要的印染方法,對美化生活起著越來越大的作用。
1965年,化工部組織人力對吉林染料廠還原藍RSN的工藝技術進行改進,任繩武擔任副總指揮,在有關科技人員和工人的共同努力下,1966年完成任務,基本上不增加投資,使年生產能力由原設計400噸提高到1600噸,並大大提高了產率和產品質量,每年為國家創收5000多萬元。
20世紀70年代以來,為配合滌綸纖維工業的發展,任繩武領導下的染料研究室轉向研究開發耐升華高溫型分散染料。他傾注了大量精力,選擇三原色品種課題及合成路線,同有關專題組共同努力,研究出被稱為“新四樣”的分散黃棕大紅紅玉、藍及深藍等關鍵性三原色,為我國分散染料的發展奠定了較完善的基礎。後來,又研製分散藍BBLS、分散翠藍S-GL和分散藍S-2R等品種,並完成了中試,組織了試生產,為發展分散染料提供了後繼品種。
從1953年至1980年的20多年中,任繩武先後參加和組織的60多項染料和有機顏料重要項目共300多個新品種的研製成果,絕大部分已推廣生產,不少產品已進入國際市場,為國家創造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對瀋陽化工研究院逐步發展成為我國染料工業的科研中心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任繩武除承擔本單位的染料與有機顏料科研任務外,還參加了許多全國性和對外技術交流活動以及考察、調研、規劃工作。在20多年中,他多次參加或主持接待前蘇聯、東歐的染料科技人員,進行技術交流。1964年他奉派赴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進行技術交流。1973年他參加了我國訪歐的第一個染料工業代表團赴英國聯邦德國瑞士考察。他吸取這些國家染料工業的先進技術為我所用,對促進我國染料科學技術的發展起了積極作用;也通過向他們介紹我國的染料工業技術,擴大了我國的影響,增進了友誼。在赴朝訪問中,他向朝鮮染料科技人員介紹我國染料工業科研與生產技術,並對朝鮮維尼綸纖維和絲綢染色用染料的選擇提出建議,受到了朝鮮同志的歡迎和好評。20多年中,他還擔任我國歷屆染料科技發展規劃的主要撰搞人,以及國家科委化工染料專業組組長,參與了多項染料攻關會戰項目的工作,還多次提出發展染料工業科學技術的建議方案,為我國染料工業的不斷發展,逐步實現品種齊全、色譜配套、質量提高、減少進口、增加出口、減少污染、改善勞動保護與環境保護等,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1980年,任繩武調任上海華東化工學院教授和博士生導師,從事教書育人工作。他治學嚴謹,重視實踐,對學生要求嚴格,注重啟發式教育,強調提高思維能力和動手能力。他關心學生的思想和生活,長期堅持每周一次與學生共同學習時事政治,過組織生活,不斷鼓勵學生奮發圖強,勤奮學習,全面發展。到1991年底退休為止,任繩武在11年間,先後培養博士生8名,碩士生20名,指導過50多名本科生撰寫畢業論文和1名副教授級訪問學者學習。同時,他和教師、研究生一起,還承擔了14項國家重點科技攻關項目的科研工作。這些科研項目都按計畫完成,並通過了化工部組織的科技成果鑑定。其中,他與同事們研究的“有機顏料永固紫RL的合成與質量改進”獲得了1992年國家教育委員會科技進步三等獎。
任繩武除承擔本單位的染料與有機顏料科研任務外,還參加了許多全國性和對外技術交流活動以及考察、調研、規劃工作。在20多年中,他多次參加或主持接待前蘇聯、東歐的染料科技人員,進行技術交流。1964年他奉派赴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進行技術交流。1973年他參加了我國訪歐的第一個染料工業代表團赴英國、聯邦德國、瑞士考察。他吸取這些國家染料工業的先進技術為我所用,對促進我國染料科學技術的發展起了積極作用;也通過向他們介紹我國的染料工業技術,擴大了我國的影響,增進了友誼。在赴朝訪問中,他向朝鮮染料科技人員介紹我國染料工業科研與生產技術,並對朝鮮維尼綸纖維和絲綢染色用染料的選擇提出建議,受到了朝鮮同志的歡迎和好評。20多年中,他還擔任我國歷屆染料科技發展規劃的主要撰搞人,以及國家科委化工染料專業組組長,參與了多項染料攻關會戰項目的工作,還多次提出發展染料工業科學技術的建議方案,為我國染料工業的不斷發展,逐步實現品種齊全、色譜配套、質量提高、減少進口、增加出口、減少污染、改善勞動保護與環境保護等,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1980年,任繩武調任上海華東化工學院教授和博士生導師,從事教書育人工作。他治學嚴謹,重視實踐,對學生要求嚴格,注重啟發式教育,強調提高思維能力和動手能力。他關心學生的思想和生活,長期堅持每周一次與學生共同學習時事政治,過組織生活,不斷鼓勵學生奮發圖強,勤奮學習,全面發展。到1991年底退休為止,任繩武在11年間,先後培養博士生8名,碩士生20名,指導過50多名本科生撰寫畢業論文和1名副教授級訪問學者學習。同時,他和教師、研究生一起,還承擔了14項國家重點科技攻關項目的科研工作。這些科研項目都按計畫完成,並通過了化工部組織的科技成果鑑定。其中,他與同事們研究的“有機顏料永固紫RL的合成與質量改進”獲得了1992年國家教育委員會科技進步三等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