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市鎮

任市鎮

任市鎮是四川省達州市開江縣轄鎮,位於縣境西南部,距縣城38公里,距達州火車站73公里,距達州市河市機場75公里,距重慶市梁平飛機場35公里,距重慶市開州區城區77公里,距長江碼頭90公里。 任市鎮是周邊兩省(市)七縣的交通必經之道和周邊縣市的物資集散地。開任(縣城至任市鎮)、任達(任市鎮至達州市)公路的起點,達萬(達州至萬州)鐵路過境,並建有開江火車站(客貨兩用)。國道渝巫路、巴彭路縱貫全境。 1993年,被省政府批准為"省級試點小城鎮建設"。2000年,被達州市政府命名為"小康鎮"。2014批准為國家級重點示範城鎮。

基本信息

鎮域鎮情

鎮情簡介

全鎮幅員面積54.70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651公頃。森林面積22.40平萬公里,水域面積12.30平方公里。鎮治正街50號。轄新康、和平2個社區居民委員會、7個居民小組和涼風埡、紅旗橋、黃瓜店、觀音閣、新廟、高橋壩、花朝門、響水灘、龍王溝、三清廟、溪家壩、黃泥傍、萬年廟等13個村、116個村民小組。

2005年全鎮有13925戶、45465人,其中非農業人口6043人。少數民族有土家族、藏族、回族等計8個。

地理地貌

境內地勢平坦,以坪壩為主,淺丘次之,是典型的農業大鎮,又是開江縣的經濟、文化重鎮,有十分優越的地理位置,氣候、礦產資源、交通和集鎮規劃發展條件。

歷史沿革

古稱任市鋪。清代有行台笛學使駐宿,夔綏兩協每歲會哨於此。1906年(清光緒三十二年),稱任市鄉。1932年(民國21年)12月,更名任鎮;1952年3月,撤銷任市鎮,劃為任市等5個鄉;1985年11月,改為任市鎮。

1802年建造的川東北獨有的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陶雕節孝牌坊坐落在這裡。1994年,任市觀音寺(活動點觀音寺、江西廟)被縣政府批准恢復佛教活動。2003年被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經濟建設

任市鎮是周邊鄉鎮政治、經濟、文化、商品物流交易的中心。交通發達,運輸便捷,有客貨汽車200餘輛,直達萬州區、重慶市、達州市、梁平縣、開州區、開江縣城等,單輪、三輪車通往各村社。

至2005年末,舊街改造基本完成,新街建設已具規模.有正北、紅旗、水巷子、文化、蓮花、友誼、達州、新橋、新寧、高橋、正南、任新、任福、向陽、土產、天台、金融、商業東、商業西、公園等20條街和紅蓮巷、觀音路各一條,街總長8.50公里.有供給10萬餘人使用的自來水廠一座。有占地3000平方米、110千伏的變電站一個,供電所2個。有液化氣站1座。安裝程控電話機5600部,移動信號覆蓋全鎮。

鎮內有五金交電、百貨、食品、化工、軋鋼、建築裝飾行業等。有專業市場4個,綜合市場2個,個體私營企業204個、工商戶688家,骨幹企業有軋鋼、機焦、麵粉加工、岩磚、四川梨梨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磷肥、竹製品等廠。蠶桑、蜜柚、白果、水產、蔬菜、油橄欖、獺兔養殖等全面發展。鎮內葫蘆壩的白蘿蔔、街道的豆腐、楊板鴨、唐板鴨,味美香酥,聞名縣內外,有的還遠銷成都市、重慶市等地。

該鎮實現了經濟迅猛發展,2003年全鎮完成國內生產總值13507萬元,完成工農業總產值10072萬元,實現財政收入252萬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4218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2148元,糧食產量達16212噸,招商引資實際到位資金3000萬元。

該鎮生產的小五金產品台虎鉗系列遠銷東南亞各國,氯化鋁為國際市場暢銷品。高級健身竹涼蓆聲譽海內外。2005年末,全鎮國內生產總值20257萬元,其中第一產業7518萬元,第二產業3797萬元,第三產業8942萬元。該鎮勞務輸出15000人,勞務創收3959萬元。

全年糧食總產量19860噸,肉類6317噸,蔬菜23220噸,水果1723噸。農民人均純收入2851元。

文教衛生

1996年已普及九年制義務教育。2005年,鎮內有完全中學和初級中學各1所、中心國小2所,村小8所。在校高中生近4000人,國中生3193人,小學生4582人,教職工420人。

幼稚園8所,在園幼兒744人,其中鎮中心幼稚園273人。

設有文化站1個,有電影院、歌舞廳、老年學校、廣播電視站、老年門球場、太極、木蘭拳場地。有樂隊5個,民眾的文化娛樂生活豐富多彩。醫療單位有縣第二人民醫院、鎮衛生院各1所,村衛生站27個,個體診所12個,計畫生育指導站1個,醫衛從業人員183人。

風景覽勝

主要景點

風景圖 風景圖

鎮上有江西寺,位於大水巷子,環境清幽,建築甚是莊嚴,在夏季到寺內倍覺涼爽清淨,使人心情愉悅。還有真鎮外的刀鋒山、觀音閣、龍王洞、明橋水庫、甩甩橋,都是很好玩的,且風景秀麗,松柏高大綠樹成蔭。在任市鎮的不妨也去感受一下。

陶牌坊

位於開江縣城南35公里的任市鎮街口,始建於光緒八年(1882年),是清朝廷誥援清制五品奉政大夫張九封為其妻妾所建。牌坊坐南進北,四柱三門牌樓式建築。

牌坊周身用數十塊燒鑄陶件拼並而成,樑柱鉚榫對接油灰鑿打,不用鐵活。四根方形柱,十道方橫樑構成坊梁,三道門為拱形頂,柱底是雕有仰蓮、去雷紋的須彌座,其上的坊柱前後和牌坊兩則,是鑲雕有如意、花草的陶鼓,銜接牢固,雄偉穩重。

牌坊里外各部位雕刻了多姿多彩的圖案,每柱的柱頂和陶鼓頂上,有鏤空鐫刻的臥獅,牌坊中脊高浮雕“雲海雙行龍”,脊下牌樓里外兩面雕有“聖旨”堅匾,四周雕塑“五龍捧旨”,匾兩則有文臣武將護衛,中門橫坊上雕有“雙鳳朝陽”。

其餘各個黃梁面上還有鏤空浮雕、透雕戲劇、神話故事場面20餘龕,與這些圖案紋飾相映襯的還有題刻楹聯。這座川東北獨有的陶雕節孝牌坊,雖歷經百年滄桑,至今仍保存完好,反映了大巴山一百多年前的制陶工藝、繪畫、雕刻技術的精湛水平。

刻牌坊1991年5月被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三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2006年5月,與甘棠鎮胡氏節孝坊合併為開江牌坊,被國務院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