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尼適楚

仲尼適楚

先秦·莊周《莊子·達生》:“仲尼適楚,出於林中,見佝僂者承蜩,猶掇之也。”

原文

仲尼1適2楚3,出4於林中,見佝僂5者承蜩6,猶掇之7也。

仲尼曰:“子巧乎!有道邪8?”

曰:“我有道也。五六月9累丸10二而不墜11,則失者錙銖12;累三而不墜,則失者十一13;累五而不墜,猶掇之也。吾處身14也,若15厥株拘16;吾執臂17也,若槁木之枝;雖天地之大,萬物之多,而唯蜩翼之知18。吾不反不側19,不以20萬物易21蜩之翼,何為而不得!”

孔子顧謂22弟子曰:“用志不分23,乃凝24於神,其痀僂丈人25之謂乎!”

譯文

孔子到楚國去,走出樹林,看見一個駝背老人正用竿子粘蟬,就好像在地上拾取一樣。孔子說:“先生真是巧啊!有門道嗎?”駝背老人說:“我有我的辦法。經過五、六個月的練習,在竿頭累迭起兩個丸子而不會墜落,那么失手的情況已經很少了;迭起三個丸子而不墜落,那么失手的情況十次不會超過一次了;迭起五個丸子而不墜落,也就會像在地面上拾取一樣容易。我立定身子,猶如臨近地面的斷木,我舉竿的手臂,就像枯木的樹枝;雖然天地很大,萬物品類很多,我一心只注意蟬的翅膀,從不思前想後左顧右盼,絕不因紛繁的萬物而改變對蟬翼的注意,為什麼不能成功呢!”

孔子轉身對弟子們說:“運用心志不分散,就是高度凝聚精神,恐怕說的就是這位駝背的老人吧!”

寓意

本文說明了凡事只要專心致志,排除外界的一切干擾,艱苦努力,集中精力,勤學苦練,並持之以恆,就一定能有所成就,即使先天條件不足也不例外。

注釋

1、仲尼:孔子。

2、適:到,往

3、楚:春秋時國名。

4、出,行走,通過。

5、痀僂:曲背之病,駝背的人。

6、承蜩:粘蟬,把蟬黏住。承:《說文》:“受也”。粘取。蜩:蟬。

7、猶掇(duō)之:好像用手拾取一樣(容易)。掇:拾取,用手去拿。

8、有道耶:有門道么?道:辦法、方法、規律、竅門。

9、五六月:指學習經過的時間。

10、累丸:累疊圓形小彈丸。累:疊起。

11、不墜:不掉(落)下來。

12、錙銖(zī zhū):古重量單位,二十四銖一兩,六銖為一錙。此處喻極微少的數量。

13、十一:十分之一,形容極少。

14、 處身:立定身子。

15、若:好像。

16、株拘:株:木樁;枸:曲木。枯樹根。

17、 執臂:舉竿的手臂。

18、 唯蜩翼之知:即唯知蜩翼。只能感知蜩翼,其他事物好象不知道、看不見。唯……之知:只注意。之:助詞。起賓語(蜩翼)前置的作用。

19、不反不側:不反身,不側視,一動不動。形容精神集中,不因外物影響而亂動。

20、以:因為。

21、易:改變。

22、謂:對……說。

23、用志不分(yòng zhǐ bù fēn):運用心思,專一而不分散。指一心不二用,不分散注意力。志:心思;分:分散。

24、凝(níng):專注,專一。

25、丈人:古時對年老的人的尊稱。

通假字

厥:“厥”通“橛”,斷木。

作者簡介

莊子(約前369年—前286年),名周,字子休(一說子沐),戰國時代宋國蒙(今河南省商丘市民權縣)人(一說為山東省東明縣人)。著名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是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哲學思想的繼承者和發展者,先秦莊子學派的創始人。

他的學說涵蓋著當時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根本精神還是歸依於老子的哲學。後世將他與老子並稱為“老莊”,他們的哲學為“老莊哲學”。他們的哲學思想體系,被思想學術界尊為“老莊哲學”,然文采更勝老子。

代表作《莊子》並被尊崇者演繹出多種版本,名篇有《逍遙遊》、《齊物論》等,莊子主張“天人合一”和“清靜無為”。

思想包含著樸素辯證法因素,主要思想是“天道無為”,認為一切事物都在變化,他認為“道”是“先天生地”的,從“道未始有封”(即“道”是無界限差別的),在哲學範疇上屬主觀唯心主義。主張“無為”,放棄一切妄為。認為一切事物的本質雖然有著千差萬別的特點,但其“一”本同,安時處順,逍遙無待,窮天理、盡道性,以至於命。在政治上主張“無為而治”,反對一切社會制度,擯棄一切假慈、假仁,假意等大偽。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