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子讀書處

仲子讀書處又名子路祠,春秋時期仲子(字子路)跟隨孔子周遊列國時在此休息,子路曾展卷讀書,故名仲子讀書處。 子路祠大門上有額匾曰“仲子讀書處”。 原仲子讀書閣(正殿)因年久受損,今人又在原址重建其閣,並刻碑銘記。

名勝由來

仲子讀書處又名子路祠,春秋時期仲子(字子路)跟隨孔子周遊列國時在此休息,子路曾展卷讀書,故名仲子讀書處。後人於宋朝嘉右年間在此地修建子路廟即仲子讀書處。祠內有子路塑像和清代重修碑記。子路祠大門上有額匾曰“仲子讀書處”。子路祠是一處保存的清代建築,具有很高的考察和觀賞價值。

子路村由來

子路村,起名淵源久矣,在“春秋”時期,孔子周遊列國,其中大徒弟仲子(子路)隨行。由衛國東趨齊國,途經滋露村,因長途跋涉,孔子命弟子在滋露村槐蔭下休息,子路身強力壯不覺疲乏,探囊取書展卷閱讀。後來,滋露村人為紀念儒家典範人物子路勤學精神,便在村子裡面建仲子祠,亦稱仲子讀書處,改滋露村名叫做子路村。

名勝簡介

仲子祠座西朝東,依山勢而建,以大門、二門、仲子祠正殿為中軸線,對稱而列,形成一個結構嚴謹的建築群。祠內正殿為立山式建築,鱗瓦蓋頂,滴水鉤檐,四山龍頭仰天,龍身呈波浪式,狀若游飛。大殿雕樑畫棟,氣勢雄偉,南北配殿亦十分壯觀。
正殿內原有仲子泥塑金身坐式巨像,像高1.7米,身著藍袍,左手拿書,右手按右膝,專心讀書,孜孜不倦。正殿擎梁石柱上刻有楷書楹聯:
從政當年蒲邑千秋傳治績,
讀書此地谷城百代振雄風。
正殿前有兩方形石柱,上刻對聯:
學海文爛源分泗水,
春風化雨道祖尼山。
兩幅楹聯可能均為宋時劉秩劉隱撰書。南北配殿各三間,殿內牆儲同治七年(1868年)“重修仲夫子讀書閣碑記”等。大門懸石匾一塊,上刻“仲子讀書處”五個金光大字,字型工整,筆法遒勁。子路村因受傳統文化的影響,古來讀書之風甚盛,私人藏書頗豐。原仲子讀書閣(正殿)因年久受損,今人又在原址重建其閣,並刻碑銘記。重建的仲子讀書閣,其建築規模和樣式與原閣相同,為東平境內一大景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