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漢字]

仲[漢字]
仲[漢字]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仲,是中國漢字之一,讀音為zhòng,具有多重含義;也是其中廣東地方的特色方言;當然,也可以理解為人物的名字之一。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隸書--小篆--金文--甲骨文--骨刻文 隸書--小篆--金文--甲骨文--骨刻文

漢字:仲zhòng

仲字骨刻文演變:

引自:丁再獻、丁蕾《東夷文化與山東·骨刻文釋讀》十九章第二節,中國文史出版社2012年2月版

釋義

(1) ㄓㄨㄥˋ

(2) 兄弟排行次序二:~兄。~弟。

(3) 在當中的:~春(春季的第二個月,即農曆二月。仲夏、仲秋、仲冬依此類推)。~裁(居間調停、裁判)。

(4) 姓。

(5) 鄭碼:NJI,U:4EF2,GBK:D6D9

(6) 筆畫數:6,部首:亻,筆順編號:322512

(7 )讀音:zhòng

寫法

仲是左右結構.

單人旁加一個中間的中.

筆畫:丿丨丨乛一丨.

字形

(1) (會意兼形聲。從人,從中。中亦聲。甲骨文、金文作“中”。本義:排行第二)

(2) 同本義

仲,中也。——《說文》

仲,中也,言位在中也。——《釋名》

伯其甫、仲、叔、季惟其所當。——《儀禮·士冠禮》

五十以伯仲,周道也。——《禮記·檀弓》。按,古者幼名冠字,冠字謂之且字,且,薦也。表之以字,所以為伯、仲、叔、季之藉也。殷禮二十為字之時,即兼伯仲叔季呼之,周禮始字不呼伯仲,至五十乃加而呼之。女子則笄而字即稱伯姬、仲姬。

伯仲之間見伊呂,指揮若定失蕭曹。——杜甫《詠懷古蹟》

孰與仲多。——清·黃宗羲《原君》

(3) 又如:仲子(對兄弟中排行第二者的尊稱;次子);仲兄(次兄;二哥);仲年(次年,第二年);仲弟(二弟);仲叔(兄弟中排行第二者)

(4) 假借為中。時序、位次居中的,特指每季的第二個月

以殷仲春。——《書·堯典》

律中仲呂。——《禮記·月令》

凡四時成歲,有春夏秋冬,名有孟仲季,以名十有二月。——《逸周書·周月》

(5) 又如:仲月(每季的第二個月);仲商(即仲秋);仲陽(即仲春);仲呂(中呂。古樂十二律的第六律,又稱“小呂”)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子集中】【人字部】仲 ·康熙筆畫:6 ·部外筆畫:4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直眾切,蟲去聲。《釋名》父之弟曰仲父。仲,中也,位在中也。《禮·檀弓》幼名,冠字,五十以伯仲。
又樂器。《爾雅·釋樂》大籥謂之產,其中謂之仲,小者謂之箹。
又《水經注》魏明帝鑄銅人二列司馬門外,謂之翁仲。
又姓。高辛氏才子仲堪之後。
又仲孫,複姓。
又與中通。仲春亦曰中春,仲子亦曰中子。《前漢·外戚傳》同產兄弟四人,曰子、孟、中、叔。

廣東方言

詞義:

有遞進關係,與“還”一樣,通常連著“有”一起用,~有。

~有,國語:還有,

~好,國語:更好。

用英語來說是:“and,or,also”

拼音是zhong的漢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