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幻修幻

佛教認為以幻修幻的方法是要把自己的身體看作幻化無常,把世間的事情看作幻化無常,富不能永速富,窮不能永速窮,它有一定的階段。 修幻化有漸次,一步一步往上升,有修有證,能夠證到最高的原則,那是本體,那個本體就是宇宙,就是一般講的大圓鏡智,什麼叫做大圓鏡智?我們心量偉大,跟一面鏡子一樣,這面鏡子裡面沒有善惡的形象。 我們以幻修幻,就是有修有證,用漸次而入的方式達到本性,這個本性卻是非修非證,本來如此。

‍

百科名片

以幻修幻來自佛教用語,佛教認為一切都是虛幻不實的,但是這些都是自性(人的本性,如《壇經》偈語“真如自性是真佛,邪見三毒是魔王”)中的光明。而邪見等都是因心中的垢染而幻化出的,如果要自性顯露,必須用虛幻的身心進行事修,除滅幻象,如果虛妄的境界沒有了,自然自性就顯露了,所以要尋自性應當遠離一切幻化乃至最後連遠離心都要離開,心清淨了,能量就夠了,等能量夠了自然頓悟。但是仍然要以幻覺來克服其他幻覺。

方法

佛教認為以幻修幻的方法是要把自己的身體看作幻化無常,把世間的事情看作幻化無常,富不能永速富,窮不能永速窮,它有一定的階段。修幻化有漸次,一步一步往上升,有修有證,能夠證到最高的原則,那是本體,那個本體就是宇宙,就是一般講的大圓鏡智,什麼叫做大圓鏡智?我們心量偉大,跟一面鏡子一樣,這面鏡子裡面沒有善惡的形象。「南無阿彌陀佛三這個佛字念出去了,南字出口,中間佛光普照,如有貪、瞠、痴在心鏡上晃來晃去,有戒、定、慧也在心裏面晃來晃去,都不清淨,貪、瞠、痴沒有了,戒、定、慧也沒有了,只剩念佛這一念,到最後佛都不念了,那就是大圓鏡智,一點痕跡都沒有,無心的無都沒有了。無心的無呀!「莫謂無心便是道,無心還隔一層關。」到了不可言說的境界,就是本來面目。我們以幻修幻,就是有修有證,用漸次而入的方式達到本性,這個本性卻是非修非證,本來如此。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