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際傳遞效益

代際傳遞效益是指父母“直接通過關係和權力決定子女的就業”的社會現象。這種權利的世襲性,讓整個社會毫無公平可言。

簡介

家庭背景越好,畢業時的工作落實率和起薪額越高,這說明,不同階層子女受高等教育之後的結果也不均等。一些家長們甚至可以“直接通過關係和權力決定子女的就業”

這些畢業生的就業境遇,驗證了諸如“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一人得道,雞犬升天”之類的中國古語。

這樣的說法,源自於落後的中國的封建社會,在那樣的年代,封建家庭倫理資源對人的發展一直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在講求現代社會文明的今天,“夫榮妻貴”、“封妻蔭子”之類的封建的影響,還依然存在著。

家庭資本

父母學歷高、職業好,會讓子女在教育和就業上更有利,這樣的“代際傳遞效益”在中國很明顯。顯然,這樣的“關係和權力”,就是這些畢業生們的“家庭資本”。而這種由“家庭資本”引起的“代際傳遞效益”,破壞的就是社會的公平與公正。

“家庭資本”,主要表現為家庭的社會資本(父親職業地位)、文化資本(父親文化水平)和經濟資本(家庭年收入)。而家庭資本對子女的發展影響,卻又是無處不在的。因為從中國社會資本的構成來看,主要是家庭、單位、學校等要素。而中國社會文化傳統特彆強調家庭和血緣關係,大部分的社會關係在本質上是血緣關係的延伸和擴展。

也就是說,儘管表面看來,中國社會的人際關係較為複雜,但是,從某種意義上看,其延伸的半徑較小,並不容易形成更大範圍內相互之間的認同和接納。家庭與血緣關係的短半徑的輻射,就造成了政治權力和人際關係聯繫較緊的後果。而這種情況很容易形成腐敗,不利於社會健康發展。而當前出現的“直接通過關係和權力決定子女的就業”現象,就是“家庭資本”產生的負效應。

“家庭資本”產生的“代際傳遞效益”,讓出身階層不同的畢業生們在個人的發展方向和發展機遇上,失去了基本的公平與平等。

權利性

父親職業為行政管理人員、經理人員、專業技術人員,其子女工作的落實率和升學率均高於平均水平;而父親職業為農民、個體工商人員、商業服務人員以及離退休、無業人員,子女工作落實率和升學率均低於平均水平。

在許多國家,這種“代際傳遞效益”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著。父母總是願意為兒女付出,並且不惜耗費自身的一切。不管是貧困家庭,還是富有家庭;不管是從事技術管理工作,還是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耕種,父母都是靠昨天的汗水獲得了今天的可支配資源(金錢、教育背景、人際關係),以此來換取兒女未來的美好,大體是無可厚非的。

但如果父親是局長,兒女可以輕鬆地找到好工作,哪怕自己的學歷和能力未必符合這份工作的要求。這就是真正的不公平。因為局長老爸擁有的是權力,而權力帶有極強的擴張性。在老爸的提攜和授意下,兒女的職務提升一路順風。等兒女的職務達到一定地位時,兒女又可以用權力幫扶他的後代。權力隨著“出身”而世襲,呈現出邊際效益遞增效應。

由權力決定的“代際傳遞效益”,與財富(合法途徑獲取)、教育背景甚至某些人際關係決定的“代際傳遞效益”最大區別在於:財富、教育背景甚至某些人際關係決定的“代際傳遞效益”,畢竟屬於該家庭的父母所私有,進行的是基本對等的市場資源交換;而權力決定的“代際傳遞效益”,權力明明是民眾賦予政府行使職責的公共資源,卻被某些官員濫用於私利,是零成本的無償權力交換,是對整個社會發展最大的不公,必須被封殺。

革除弊端

首先就要破除漫長的封建社會留下的那種落後的家族思想意識,讓社會融入更為開放文明的先進文化,培養公民意識、公民精神,倡導公民對公共事務的平等參與意識。

更為重要的是,還是要把把公民的權利落到實處,通過法律制度,來確定符合現代社會發展的人與人之間關係,用法律手段調節不同“家庭資本”之間可能出現的衝突或矛盾。只有不斷消除“家庭資本”的負面影響,才不會再出現“直接通過關係和權力決定子女的就業”這樣的現象,才能形成更加公平與公正的社會就業與發展環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