仝正國

仝正國

仝正國([tóng]同“同”。姓氏。),國中畢業38年重返高中,3年苦讀、3度高考,60歲終圓大學夢。2012年取得經濟學學士學位後,她又兩次考研但都遺憾落榜。2014年1月4日,65歲的仝正國第3次走進全國研究生考試考場,希望圓自己的研究生夢,她坦言:“我考研不是為拿文憑,就是要享受學習的過程。”

基本信息

人物經歷

仝正國 仝正國

仝正國1965年從天津市塘沽一中國中畢業,因為諸多原因,她沒能夠繼續上學。然而上大學一直是她心中割捨不掉的夢想。

1977年國家恢復高考,當時兒子才3歲大,丈夫從事海運工作常年出門在外,再次放棄了上學的機會。
2001年,國家取消高考限制年齡的規定,讓仝正國感覺踏進大學校門的夢近在眼前。2003年機會來了,因為小孫女上了幼稚園,丈夫也不用照顧,馬上拾起課本重新學習,想靠自己的努力考上一所普通全日制高校。
2003年9月,仝正國成了天津塘沽一中高一(2)班的一名新生。為了趕超“孫子輩”的同學們,仝正國不得不惡補各科知識。她告訴記者,每天中午,她在學校周圍買點吃的,晚上下課後,沒有時間做飯,就買便當回家,每天晚上從7時吃完飯一直到凌晨1時,都是她的學習時間。
2006年高考,仝正國考出388分的成績,她將昆明理工大學津橋學院列為第一志願學校。天津市當年的文科三本分數線為410分,她寄希望於降分錄取。很幸運,仝正國被昆明理工大學津橋學院錄取。但在海拔1800米的昆明市,儘管仝阿姨受到了學校多方面的照顧,可她仍無法適應強烈的高原反應。9月11日,仝正國經過慎重考慮,向學院遞交了“退學申請”。
仝正國再次回到母校復讀。2007年6月25日,仝正國考了391分,只能選擇三本院校。她將第一志願填報為天津商業大學寶德學院,這一次,她落榜了。
2008年6月7日,經過一年備戰的仝正國第3次走進高考考場,這次她考了446分。她將第一志願填報為天津商業大學寶德學院,並將河北理工大學輕工學院作為志願之一。2008年7月28日,仝正國收到了被河北理工大學輕工學院錄取的訊息。

2012年6月份仝正國取得經濟學學士學位,以該校“學士後”身份留校學習一年。2011年,她第一次考研,以37分之差落榜。

仝正國查詢了2013年全國碩士研究生考試的成績後,有些失望地說,總分取得了243分,比2012年的分數線低47分,和自己預想的相差不少。但是,她表示仍會堅持考研夢想。

2014年1月4日上午,65歲的仝正國第3次走進全國研究生考試考場,希望圓自己的研究生夢。仝奶奶報考的是天津職業技術師範大學的教育學專業,是“全國最年長考研生”,她坦言:“我考研不是為拿文憑,就是要享受學習的過程。”人只要有理想,什麼時候實現都不晚。

人物影響

中央電視台在唐山廣播電視報主任葛昌秋陪同下於5月23日至26日來來到河北聯合大學輕工學院。央視記者到輕工學院教室、圖書館、宿舍、食堂和操場實地考察和拍攝了仝正國同學學習、生活及同學間相處等情景,並對仝正國所在班級同學及外教老師詹姆斯進行了採訪,記者們對仝正國同學不懼困難、拼搏學習的精神給予了高度評價,節目視頻: “六旬奶奶上大學 只為能圓兒時夢”於5月27日下午18時48分在中央電視台新聞頻道《共同關注》欄目播出。

人物評價

家人觀點

仝正國的愛人慈兆存:那么大的歲數還上什麼學?我是做海員工作的,要是出公海一年半載才回家一次。她應該在家好好呆著,做做家務,幫兒子看看孩子。家裡要是沒人像什麼家?再說,她上了大學也沒有用,學到知識也不可能再去工作吧。
仝正國的兒子:強烈反對。我媽完全是神經病!哪見這么大歲數的人還去上大學?當初我媽在塘沽一中上高中時,我女兒正在念幼稚園。之前,老是她送孫女上學。她一上學,就只能讓我每天去送孩子了。再說,她好久沒有碰書,考大學對她很吃力。我們也擔心她身體受不了。考上大學四年至少得花10萬,我爸媽本來可以拿這些錢過更好的日子,真弄不明白她是怎么想的。

師生評價

“佩服!佩服!”塘沽一中的劉爭譽老師擔任過仝正國的班主任和英語教師。這個教師說起自己的學生時滿是溢美之詞。劉老師說,如今的孩子都是從國小甚至幼稚園就開始接觸英語,而仝正國根本沒有基礎,她當年上學時學的是俄語,她是在55歲重上高中時才開始接觸ABC的,能學到這個水平已經非常不容易了,“我由衷地祝賀她,希望這一次的大學生活圓滿順利。”

“我就知道奶奶一定行的!”兩年時間過去了,當年的高中同學潘熙再開學已經是華東政法大學的大三學生,但卻一直都記得好人緣的“仝奶奶”,並和她保持著密切聯繫。

“我們真的非常喜歡仝奶奶,她很慈祥,又特別努力,特別上進。我們年級有二十幾個班,我們班學習風氣是最好的,再淘氣的學生看到奶奶都坐那用功念書,也不好意思太過分了。”仝正國曾經的同桌張津瑋已是中國公安大學的學生這樣說。

大四學生邊巍巍是仝正國的舍友,她們一起備考,互相交流考試信息和資料。她告訴記者,仝阿姨很有毅力,每天晚上看書到次日凌晨三、四點。她說:“我想放棄時,就看看仝阿姨在檯燈下埋頭做題的身影。她用實際行動告訴我們,人只要有理想,什麼時候實現都不晚。”

河北理工大學商學與人文部黨總支書記李莉曾表示,仝正國學習刻苦、成績優異,是“終身學習”的楷模,她這種精神值得在當代大學生中宣傳。她對理想的執著、對知識的渴求,也向年輕人傳遞著積極的正能量。

網友看法

網友“上帝的位置”: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態度,正所謂活到老學到老嘛,應該學習 。況且機會應該是屬於每一個人的!不應該因為年齡的問題而偏向適齡人!再說她58歲還知道學習!我想她更懂得珍惜這個機會!
網友“楚楚老公”:多學一樣是一樣,多學一點東西,自己舒服 ,58歲時,基本上沒什麼事可做了,我想我也會學習的,我沒有機會學習,真遺憾,只能等老了退休了再學習,不把遺憾帶進棺材裡。
網友“不可理解”:大齡者讀書就是資源的浪費,有一個大齡者上學,就擠下了一適齡青年。而且這么大歲數了,上大學還有什麼用嗎?如果有用的話,我也下決心去考。
網友“東風”:精神可貴,值得敬佩,年輕人要有這種精神何愁被人擠下來,向這些大齡大學生靠近。

專家評論

雲南省政協常委、昆明市教科院調研員劉邦智:活到老學到老在仝正國的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她的精神值得效仿與學習。這個年紀的人大學時段受到了文革的影響,沒有機會上大學,大學生活成了他們的追求夢想,我們沒有權利阻止他人追求夢想的權利,也沒有權利阻止他人選擇的生活方式,政策規定考大學不受年齡限制,這是對這群人的一個機會、機遇,我為這個政策叫好。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