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蹤鎮

仙蹤鎮位於含山北部,屬市級中心鎮,總面積114.96平方公里,工業以建材、煤炭開採為主。

基本信息

仙蹤鎮位於含山北部,屬市級中心鎮,總面積114.96平方公里,轄16個行政村,一個社區,一個居委會,222個自然村,總人口4.3萬人。仙蹤鎮北接河劉,東臨昭關,西界居巢,塔古路穿街而過,公路網路、交通便捷,是一個文化積澱極其深厚的古鎮,民風淳樸,厚可載物。

自然資源

境內山水成趣,相得益彰,更是仙蹤的兩大自然資源。六衡公益林綿延數百里,樹木蔥鬱,層巒迭嶂,春日百花爭艷,蜂飛蝶舞;夏日枝繁葉茂,鳥語蟬鳴;秋日霜染叢林,紅葉點綴;冬日雲霧繚繞,蒼松傲雪,可謂“有風松濤吼,無雨水長流”。長山水庫,系全市最大的中型水庫,800畝的水面,灌溉面覆蓋全鎮60%的農田,微風輕拂,波光粼粼,細雨飄落,薄霧空濛,另有多座小型水庫,為仙蹤鎮塘口經濟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資源,鵝、鴨養殖,魚、蟹養殖,尤其是長山水庫的漁業品牌認證,是當地農民調整生產結構,增加收入的重要途徑。

“水巷小橋多,人家盡枕河”,仙蹤最負盛名的不是山,也不是水,而是“江淮橋”。此橋始建於何時,因年代久遠,難以考證,明嘉靖十九年(1540)重建,原名仙蹤橋,位於鎮東,橫跨仙蹤河。江淮橋為三孔拱橋,條石結構,長50米,寬4.5米,高8米,橋墩兩側楔形,能分水,橋上有石制欄桿,護板。橋頭建有降福壽,寺內塑有張睢陽像,橫匾上有“禁止江淮”金字匾額,後人由此冠名“江淮橋”。江淮橋造型美觀,設計精巧,閃爍著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光芒,雖距今460多年,橋身仍保存得基本完好。“兩岸鐘聲驚客夢,一灣淮水鎖仙蹤”,站在橋頭,撫今追昔,往事悠悠。

文物古蹟

與江淮橋相望的是位於仙蹤南面2公里處的大城墩遺址,面積約兩萬平方米,時代追朔至新石器時代及商周時期,距今有6000多年的歷史。1979年—1984年,考古隊曾四次發掘,文物有石刀、石斧、青銅器、玉、陶器等,其中煉鐵鑄銅的“甘鍋”是我國迄今發現唯一完整的一個。它的發現為研究江淮地區古文化,中原古代文化與江南古文化的交流和發展,以及探索淮夷等問題提供了大量的實物資料。另外,姚興廟倒旗山遇子橋尉子橋)都是仙蹤歷史文化積澱的見證。

農業

仙蹤鎮2003年實現生產總值1.35億元,人均GDP突破7500元,截至2004年上半年,實現社會資產總投資5.6億元。

仙蹤鎮黨委、政府根據仙蹤地理形貌,土壤氣候等特點,發揮區域優勢,經營塊狀經濟。農業堅持壓糧擴經,壓水擴早,壓常規種植擴規模種植,推廣“一棉一油一稻”,初步建立起萬畝優質油生產基地和萬畝優質稻生產基地,提高科技含量,走科技興農之路。無公害蔬菜生產和“地膜五早”在仙蹤鎮也形成了一定的氣候,並以點帶面,全面推廣高效複合種植模式。引進資金150萬建成金針菇生產基地,有效地推動了農業生產的縱深發展。另外充分利用現有資源,大做山水文章,發展山羊養殖和塘口經濟,統一供種、統一技術規程,提高養殖戶共同抵禦市場風險的能力。

工業

工業以建材、煤炭開採為主。礦產資源C+D級煙煤,儲量豐富,達130萬噸,優質石灰石以及耐火粘土分布廣泛,並成功引進浙江達仁集團投資興建安徽省潤基水泥廠,是我鎮的龍頭企業,占地面積465.6畝,總投資6億元,日產2500噸新型乾法水泥生產線2條。現正處於建設中,場面壯觀、宏大,可望於今年年底產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