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市

仙市

西南鹽都自貢的一個古鎮,在中國近代史上,這座小鎮有著一個舉足輕重的特殊身份:西南井鹽水運古道的第一碼頭,於是仙市古鎮獨特的“鹽運文化”由此形成。 鹽商們把極具地域特色的文化符號,澆鑄在了各自會館建築中。 而古鎮另一側入口處的江西廟,自然是江西鹽商所建立的會館,現僅存下山神廟一座。

基本信息

簡介

仙市仙市
仙市, 西南鹽都自貢的一個古鎮,在中國近代史上,這座小鎮有著一個舉足輕重的特殊身份:西南井鹽水運古道的第一碼頭,於是仙市古鎮獨特的“鹽運文化”由此形成。直到今日,我們依舊可以在這裡追尋鹽道古蹟,品嘗地道的鹽幫菜,體驗這裡川南風情十足的生活調調。悠哉的時光,仿佛步入神仙的地界兒……
古鎮釜溪河畔這座曾經的鹽運第一大水碼頭不算大,卻因“四街、四柵、五廟、三碼頭、一鯉三牌坊、九碑、十土地”而遠近聞名,古鎮建築仿佛一幅“仙女側臥圖”側臥在釜溪河灘,故名“仙灘”。由於運鹽的船工要歇,還有從自流井過來的鹽擔子也要歇,要歇就要吃要喝要買東西,而且鹽也可以就地交易,於是這座始建於1400多年前隋代的小鎮因鹽繁榮興旺起來。
走在街巷中隨處轉轉都會遇到明清時期的各種建築,它們就散落在那些彎彎曲曲的羊腸小街的中間或者盡頭。層層疊疊的木屋子搭起一個時空隧道,讓人們恍然如同沉迷於上世紀寧靜的小鎮裡,迷失在那些明清建築特點的廟宇、殿堂、樓台、古戲樓、古街道、古民居中。
比較有名的貴州廟實際上就是當年貴州鹽商的會館。鹽商們把極具地域特色的文化符號,澆鑄在了各自會館建築中。貴州會館當街而建,大門非常簡約,或許是太逼近馬路,門前沒任何飾物,只是兩邊門柱的上方,各有一尊小巧的石獅,一尊匍匐,一尊站立,有別於傳統的對稱造型。貴州廟裡的戲台,沒有飛檐,盡顯簡樸的明代建築風格。
與之相鄰的南華宮,建造於清鹹豐末年(公元1862年),是廣東籍鹽業同鄉會館。在臨河橫街的山脊上,其中軸線與半邊街和釜溪河垂直,俯視汀江,十分壯觀。其建築雕樑畫棟鰲角凌空、人物戰場栩栩如生。殿宇氣勢恢宏,山牆及正殿脊飾尤為精美。而古鎮另一側入口處的江西廟,自然是江西鹽商所建立的會館,現僅存下山神廟一座。至於天上宮便是福建鹽商的會所,建於清道光二十九年(公元1850年),平面呈“凸”字型,現在成了金橋寺的一部分,俗稱“觀音殿”。這三座會館在仙市古鎮古建築中鶴立雞群,昔日的盛景依稀可辨,同鄉會館,風雨之中,散發出一股股故鄉的味道,這味道絕對是可以治療鄉愁的。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