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坪古道

仙坪古道

仙坪古道位於浦江南山深處,是古代浦江南出義烏金華的最便捷的要道,整條古道都由青石板砌壘而成延綿於青山綠水之間。古道周圍奇石散布,有麗水秀谷中狀如春筍的石柱,有閘門西面的頑皮小狗踏石,有威猛雄健的展翅蒼鷹,有神形畢肖的世碩石矽,有被傳為明洪武皇帝揮劍劈開的試劍石,還有濟公石、烏龜石、天鵝石等等。南山之內溪瀑眾多,溪水清澈見底,常年潺潺不息。其中白石西源的白石湫雲瀑布最為壯觀,高約十餘米,寬二三米,垂直而下,聲如洪鐘,瀑下有龍潭近二十米見方,水極清洌,極具氣勢。被譽為古代浦陽十景之一。在林木蒼鬱的山嶺中,芳崗坪鴛鴦林獨具魅力。山中除一般草木外,有草藥四百多種,何首烏成片成溝,苦丁茶溝塢爭翠,有名的百藥尖山峰就矗立其間,古往今來,是鄉民採藥治病的“神山”。

人文歷史

仙坪古道 仙坪古道

仙坪古道,據石門陳氏宗譜記載:仙坪原來叫燒紙墳頭,民國初期一位教書先生陳新桂認為不雅,於是改為仙址文投。直至1951年此處才被改為仙坪。又據說,明朝洪武皇朱元璋來到此地,見山上有龍騰跡象,遂稱有仙氣。故又在明朝初年時,借著仙氣庇佑帶兵三出仙坪奇襲金華都,古道上至今還保持著洪武殿,練兵校場等遺址。

特色

仙坪古道 仙坪古道

出浦江縣城東南十里,有連綿青山東西而列,即為南山。南山綿亘的山脈間,突兀聳出百藥尖、朱雲尖、雷公尖諸峰;峰巒間又藏匿了無數大大小小的溝澗,使得南山境內峽谷幽深,溪瀑壯觀。 南山是古老的旅遊區,自宋以來就遐邇聞名,譽滿浙中。 白石源峽谷是南山之精華,至谷口,便見漫漫水流如帶,蜿蜒伸向幽谷深處。船行於清碧的水上,抬眼滿目蒼翠,兩岸青山聳峙,水未盡處有一處碼頭,離船拾級,便到叉口,左右有溪上行,即為白石東西二源。 南山景區奇石散布,有麗水秀谷中狀如春筍的石柱,有閘門西面的頑皮小狗踏石,有威猛雄健的展翅蒼鷹,有神形畢肖的世碩石矽,有被傳為明洪武皇帝揮劍劈開的試劍石,還有濟公石、烏龜石、天鵝石等等,峽谷之中,不時亮出奇石一方。 峽谷之內溪瀑眾多,山溪常年潺潺不息,溪水清澈見底,又有無數龍潭依隨溪的高低如串珠掛于山谷,或大或小或圓或扁,潭因地而成形,水因勢而晶瑩。白石西源的白石湫雲瀑布為古代浦陽十景之一,高約十餘米,寬二三米,垂直而下,聲如洪鐘,瀑下有龍潭近二十米見方,水極清洌,極具氣勢。 南山還有一個奇異之處就是洞窟。白石源東源大坎的山上,有一個名叫陽溝的石窟,除此之外,石香爐峰又稱一奇,另外一奇即是白石源的一個俗稱“鐵風車”的地方,“鐵風車”其實僅一方岩石,石下冷風嗖嗖,涼浸無比。 南山中林木蒼鬱,芳崗坪鴛鴦林獨具魅力。山中除一般草木外,有草藥四百多種,何首烏成片成溝,苦丁茶溝塢爭翠,有名的百藥尖山峰就矗立其間,古往今來,是鄉民採藥治病的“神山”。 走進“義烏飛地”之——仙坪:願“仙氣”常在  在義烏西北,與浦江、蘭溪接壤的是一片茫茫蒼蒼、此起彼伏、延綿而望不到邊的大山。在這片大山中,有一塊地方叫仙坪,然而就是這裡,又被浦江人稱作“義烏飛地”。  這裡怎么會成為義烏飛地,其中這又有什麼樣的故事呢?  春日的雨,淅淅瀝瀝。從上溪鎮出發,汽車在盤山公路飛馳,四面八方的山上都是開滿野花的山林,起先是彎彎曲曲的水泥路,汽車開了半個小時之後,水泥公路轉入一條只能容入一輛汽車通行的簡易公路,開車的仙坪村支部書記陳程森說,這裡已經開始進入浦江山區,到仙坪村還要6里路,經過几上幾下的顛簸,在一棟房子前,汽車停了下來,打開車門,風雨撲面而來,好冷。  義烏“飛地”發脈於浦江的南山,這一帶的山峰都可以說成是白石源山脈的支脈。解放之前,它一直屬義烏管轄。舊義烏地名志中形容“飛地”:此地,位於鄉政府駐地黃山鄉5公里,屬於仙坪村委會,65戶、183人,先居燒紙墳頭,村里呈不規則塊狀階梯式,散落在大草坪北部的山腰,坐東南朝西北,四周都是浦江平安、大許、潘宅的柴山,1991年和黃山至大草坪的盤山公路接通。  據石門陳氏宗譜記載:仙坪原來叫燒紙墳頭,民國初期一位教書先生陳新桂認為不雅,於是改為仙址文投。據說,明朝洪武皇朱元璋來到此地,山上有龍飛舞的痕跡,稱有仙氣。1951年改為仙坪。 從仙坪通向浦江白石灣有一條古道,沿溪而行,聽泉水丁冬,賞幽谷風景,一時讓人忘卻跋山涉水之苦,仙坪飛地,多古木,這些古木可以說是一個地方,一個村莊歷史的見證,古樹高大的軀幹,像是在訴說陳氏族人在這片土地上艱苦勞作,頑強生息的故事。陳程森,這位曾經在這裡居住了40年的漢子談起仙坪,充滿感情地說,仙坪人歷代都是幹活出身,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聽老人言,早年都是以砍柴挑柴賣謀生,傳說是“種點糧食混肚皮,挑點毛柴賣油鹽”,“牛肩頭,一擔進一擔出”,這是祖祖輩輩仙坪人的真實寫照。在這裡,還有著許多傳奇的故事。傳說,神仙的眷戀,給這個大山深處的小村留下了詩一般的名字,可那仙氣,卻不能在祖祖輩輩的山民身邊駐足;青柴棍酒的濃香,年年都把山村浸泡,可酒醒之後,冬日依舊冰雪封路,夏日照常草木焦枯,仙坪人依舊貧窮四季。  1949年仙坪解放,有仙坪毛澤東思想文藝宣傳隊,繼而改成仙坪俱樂部,後成立仙坪劇團,對當時新四軍、八路軍的宣傳起了一定的作用,1960年村里辦起了學校,1974年村里買了發電機並點上電燈,1982年裝上自來水,1996年開始做田爬嶺到仙坪村機耕路,2001年10月通車。 山外的世界在變,小山村也要變。這些年來,黨和政府扶貧幫困的目光,始終沒有離開過仙坪。在各方面力量的大力扶持下,水庫建成了,接水管道鋪設了,簡易公路開通了…… 2002年仙坪人走出了大山,奔向小康,奔向富裕。過去的仙坪,永遠留在雲霧繚繞的山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