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人走獸

仙人走獸

仙人走獸是指我國古代大型建築屋脊上的雕塑裝飾物。流行於全國各地。通常置於戧脊端部或角脊上。最早見於漢代明器。歷代使用上並無定則,至清代始成定製。規定翼角處“仙人”之後的“走獸”皆用單數,數量可多達11個,視建築等級之高低增減。排列次序亦有規定。如天安門城樓翼角上的9個走獸依次為:龍、鳳、獅子、海馬、天馬、狻猊、押魚、獬豸、鬥牛。但地方建築,則自有習慣,多不遵守官制,走獸造型亦較生動。

由來

高等級古建築中,在屋頂垂脊、戧脊的端頭常設有數量不等的仙人走獸,這些形象的形成也經歷了漫長的發展階段,從數量到形式都極具有鮮明的藝術特色和等級意義。

在早期建築形象中,屋頂角脊上是沒有仙人走獸的。漢代的畫像磚所示建築中,角脊往往用疊瓦脊裝飾。山西大同雲岡石窟中所示北朝時期的建築中,屋脊上尚無後來的鴟尾與仙人走獸,而是以飛鳥圖案。至唐代,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大殿的角脊上亦無仙人走獸,西安大雁塔西側一層門楣上所刻佛殿脊部也沒有。那么,仙人走獸形式的出現與頻繁使用是從何時開始的?其最初形態為何?

宋《營造法式》中記錄有嬪伽,作為角脊端部的構件出現。嬪伽是梵語“迦陵頻伽”的簡稱,意譯為妙音鳥或美音鳥,佛經中稱:“山谷曠野,多有迦陵頻伽,出妙聲音,若天若人。”在宋代建築屋角角脊端部,常作人首鳥身站立狀,而西夏王陵遺址中出土頗多。在宋畫中,我們常常看到嬪伽之後沒有蹲獸。若有,則蹲獸的數量常常是二、四、六、八枚這樣的雙數,並尤以四枚蹲獸為多;只有“不廈兩頭造”的懸山屋頂因戧脊短,可用一枚嬪伽或一枚蹲獸。在宋畫《滕王閣》、《黃鶴樓圖》中,戧脊端部的嬪伽之後均跟蹲獸四枚。宋代的這種嬪伽之後蹲獸數量用雙數的做法與後來清式走獸用一、三、五、七、九的單數正相反。

此後的元代建築中,嬪伽與蹲獸的使用仍然如宋代一樣,在數量、尺寸的選擇上與建築物的性質、規模相參照來確定。在山西芮城永樂宮一組元代道教建築中,軸線上的四座大殿——無極門,三清殿,純陽殿和重陽殿上,無極門脊角無獸,而最隆重的三清殿在脊角嬪伽(或稱仙人)之後有四個小獸。明顯可以判斷出對不同等級與重要性的建築,元代的處理仍沿用宋《營造法式》方式。

仙人走獸的出現與轉型明初即已開始。明代初期,嬪伽形象就已被另一種形象取代了。在明代第一個皇帝朱元璋陵寢——南京明孝陵明樓、孝陵殿出土的琉璃殘件中看到,殿閣角脊部之嬪伽已改為了“仙官馭鳳”,仙官雙手捧笏,側身於鳳背。在稍後的明永樂時修建的武當山道觀之金頂金殿上,角脊端部也不是嬪伽,而是“仙官馭鳳”,嬪伽所蘊含的佛教含義此時已改為道教含義。

仙官側身騎鳳鳥的做法只在明初洪武及永樂初期出現並使用,至明永樂營造北京宮殿時就已改為順身而坐面向四條角脊端部,但“仙人騎鳳鳥”的主題是一直延續的。究其原因,應是在琉璃燒制中去繁存簡,減少廢品率的一種改變。因為側身仙官是左右成對的,一個燒壞,就無法配對;而正身仙官,四個屋角都是一樣的,這樣燒制的成品率頗高,施工也更為易行些。因此,明代的仙人走獸從明初就已奠定規制,唯形象在工程實踐中有所調整。清代全盤接受這一規制。

設定

仙人在檐角端頭指路,其後的走獸也稱小獸、小跑。宋代殿閣建築中,常在屋頂正脊上隔三至五個瓦位,放置正脊走獸,且走獸名稱與明清時候角脊上的小獸、小跑名稱相似。而明代開始,殿閣正脊上不設走獸,只在檐角設。小跑的排列次序是:行龍、飛鳳、行獅、天馬、海馬、狻猊、押魚、獬豸、鬥牛、行什(猴因排行第十故名),每種小獸都有其各自的寓意,例如獬豸是辨忠奸之獸,狻猊代表尊貴、威嚴,其他小獸還有吉祥、光明、公正、祈雨、防災等寓意。

走獸的設定是有規矩的。在清代官式建築中,只有琉璃瓦屋面上才能將琉璃仙人脊件安置在前後兩端,並且仙官後面安裝的小獸數量只能是三、五、七、九一類的單數,與宋代正好相反。九件的體制最尊,太和殿上檐屋脊在九個走獸以外又加“行什”一件,連仙官共十一件,是一個特例。若是青瓦屋面上,則不設仙官,只將生獅安裝在最前端,因為仙官是不允許用於低等級建築中的。

作用

仙人走獸在古建築中除了裝飾之外,還具有三大作用:

(1)從封建等級制度來說,它們具有標誌建築物等級的作用,建築物等級愈高,它的個數就愈多,一般為奇數,如11、9、7、5等。遞減時由行什、鬥牛、獬豸、狻猊、押魚等依次向前遞減,減後不減前,人們抬頭一望其個數就能清楚地知道其等級的高低。

(2)從傳統思想來說,它們具有化凶為吉、滅火壓邪的作用,被稱為吉祥獸。仙人,意為逢凶為吉,龍、鳳、天馬、海馬,為吉祥之物;獅、狻猊,為辟邪之物;獬豸,執法獸,象徵公正;押魚,滅火之物;鬥牛,消災之物;行什,降妖。

(3)從建築結構來說,它們是為了保護木栓、鐵釘,防漏防嚷面採取的措施。因為飛檐翹角的戧脊上都蓋有瓦,但因翹角上翹很高,瓦容易滑下,所以這些瓦中都有一孔,以此用鐵釘把瓦固定在戧脊上,為了防漏、防鏽,於是在釘之上再壓一件裝飾獸。

所以,從上述幾方面看,我國古建築中的某些裝飾,往往都不是虛設的,它們是政治、結構和藝術的統一。明確地說,屋頂上一系列生動有趣的吻獸、脊飾,是屋脊交接點或脊端節點的構造銜化。螭吻、垂獸、戧獸和仙人走獸,實質上都是用來保護該部位的鐵釘,是對護釘構造的一種藝術加工。但這一藝術加工又往往與等級制度、防火壓邪等觀念緊密地結合在一起,是一件具有多功能的結構件和裝飾件。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