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人寨

仙人寨

仙人寨,又名仙人城、仙人峰,位於江西省上饒市。仙人寨屬典型丹霞地貌,為地壘式快狀山地,南北長約500米,東西寬約400米,面積0.2平方公里,山勢險峻。主峰挺起,海拔260米,四面懸崖峭壁,無路可上,須用二乘長梯相接方可攀登。頂峰有岩洞,相傳為神仙修煉之處,有仙人在此蛻骨升天,故名仙人峰。清鹹豐年間(1851—1861),太平天國勢及上饒,廣信知府沈保楨在同頂設碉堡防守,因此,又名仙人寨,現有古石牆保存完整。

基本信息

地質地貌

仙人寨仙人寨
仙人寨屬典型丹霞地貌,為地壘式快狀山地,南北長約500米,東西寬約400米,面積0.2平方公里,山勢險峻。主峰挺起,海拔260米,四面懸崖峭壁,無路可上,須用二乘長梯相接方可攀登。頂峰有岩洞,相傳為神仙修煉之處,有仙人在此蛻骨升天,故名仙人峰。

歷史沿革

清鹹豐年間(1851—1861),太平天國勢及上饒,廣信知府沈保楨在同頂設碉堡防守,因此,又名仙人寨,現有古石牆保存完整。頂峰平坦,竹青青木蔭蔭,有大片青竹、紫薇、八月桂,風景秀麗。正中有仙人峰寺,為唐代鵝湖峰寺智孚僧建,香火鼎盛,歷代都有增修。並有方井一口,長約2米,寬約1.5米,深約1米,澄冷可掬,四季不枯,為山上和尚用水之處。側面八仙岩,高達6尺,相傳是八仙在此修道,另有舍利洞,尚存歷代和尚骨灰十二個。山下有一半敞洞穴,面積約2000平方米, 發現於1983年元月,穴中有夾紅砂軟質印紋陶片及陶罐底足,單一方格紋飾,另有三件較粗糙的形似磨製石器的石片,初步鑑定為商周文化遺址。

仙人寨又名寨上,山上之寨的意思。因為風光秀美,氣象清幽安詳,宛若仙境,故名仙人寨。是一處江南古山寨風情的鄉村生態旅遊景區;巨象岩、石馬山、長石山、猿人峰一字排列,白馬溪穿流而過,仙人湖靜臥其間,唐代佛寺閎深古靜,崖墓懸棺撲朔迷離,天國寶藏神秘誘人,古驛道傍山而行,生態原始,文化獨特,是縱情山水,淨化身心,追懷古樸歲月的絕佳之地。

楊萬里曾有詩句描寫仙人寨的風景,詩曰:似痴如醉麗還佳,露壓風欺分外謝斜。誰道花無紅百日,紫薇長放半年花。

走進仙人寨,人似寨中仙,相思仙人寨,牽魂兒忘歸來。吃土家飯、宿仙人居,觀野生獼猴群、賞土家竹樓中的風情歌舞、聽么妹甜美的山歌……清江仙人寨是清江百島湖中一顆璀璨的旅遊明珠,是您理想的旅遊之地。仙人寨是集山水風光、生態農業、休閒度假與一體旅遊景區,位於三清山至龍虎山,黃金旅遊線路上,距三清山140公里,龍虎山48公里,龜峰15公里,武夷山140公里,距320國道,滬瑞高速公路311弋陽出口僅7公里。

主要景點

仙人峰仙人峰

主峰仙人峰,海拔260米,孤峰挺拔、雄奇險秀,氣象幽深,生態原始,宛若人間仙境,可謂“天生一個仙人寨,無限風光在頂峰”!

“來緣亭”今生有緣共聚仙山。在來緣亭就示意我們大家今生都是有緣人,即是有緣,怎么樣?休息一會 ,觀看群山萬嶺,領略大自然風光。向遠看似同踏入天庭,進入一個飄渺世界,西面是龜峰和金礦,北面是弋陽,東面是鉛山,南面是群山石嶺的寶峰,歷代的古縣城,看寶峰和圭峰。四周環視整個就像是一朵被托起的蓮花,我們在中間風光無限盡收眼底。真所謂“天生一個仙人寨,無限無光在頂峰。”在這裡空氣特別清新,是一處天然大氧吧!大家可以做一個吸氣深呼吸,品一品……!

藏寶谷是探寶者尋夢的天堂。民間盛傳太平軍曾在此埋藏了三十車財寶,而且一直以來都有尋寶者來此探尋。據當地百姓介紹,前些年曾有幾個自稱是“太平軍寶庫守衛隊首領的後裔”的外地人攜帶探測器來此探寶。

仙人峰也叫駿馬峰,它形僅一匹馬正在飲用仙人湖中的仙水。相會天馬趁庇馬翁孫吾空遊玩之際逃出馬廄偷偷來到凡間。並吃了當時窮縣鉛山人的禾苗,喝了用於灌溉用的仙人湖中的水,肥了鄰縣的田,因為當時鉛山縣窮,鄰縣很富。神仙曹國舅為此打抱不平,踩住了馬屁股。揮刀斬了馬尾,使之成為無尾的石馬。

仙人湖因傳神仙經常在此嬉戲而得名。水面積100多畝,湖水清澈,湖面寧靜,白馬溪貫流而過,因而湖中出產的鯽魚鮮美無比,久負盛名。放眼前方,就是景區的標緻景觀,仙人峰也叫龍象吸水,它形似大象鼻,吸取仙人湖中的仙水。象是佛的象徵吉祥物。也是普賢菩薩的座騎。佛祖釋迦牟尼母親。摩耶夫人曾夢見大象而孕育一代佛教創始人,喬達摩析,悉達多太子,就是我們這個世紀教主釋迦牟尼。

仙人寨仙人寨

靈峰寺,原名鵝湖寺、寺僧智孚,建於唐太和年間,因其坐落在大象背上,大象是普賢菩薩的座騎,因而該寺為普賢之道。清鹹豐十一年(1861年)因戰火受損,1978年增修,2008年進一步整修。在進廟時大家要跨過門檻兒,不要踩住門檻,踩門檻意為踏著佛祖的肩膀,是對佛祖的不敬,可以在此請香燭叩拜,抽籤……

水泊山寨。寨門建於明朝萬曆年間(明朝公元1368-1644年)毀於清鹹豐年間(1855年太平天國時期),現在我們看到的是2008年在原來的基礎上根據原來的面貌重修的。水泊山寨的碑石是從寨底仙人湖中打撈上來重新安裝於此的,也算是碑歸原位。

往山崖上看,我們可以看到一副美麗的八仙遊海圖。相傳八位神仙飄洋過海來到仙人峰聚集修煉,並在此留下牌們。八仙岩為八個並列的天然洞穴,高達6尺,相繼是鐵拐李,呂洞賓等八位神仙在此修煉。(八仙,鐵拐李、呂洞賓、韓湘子、荷仙姑、張果老、曹國舅、藍采各、漢鍾離、各有不同的造型。)

合併圖冊合併圖冊

當年太平軍石達開的康王汪海洋駐兵仙人塞取硝制硝的流水生產線。崖壁上的裂縫處有粗木橫架在上面錯落有致,它就是當年太平軍石達開部隊駐營仙人寨時,在此采硝留下的痕跡。山底的洞穴有一堆堆的礫石。洞穴有一大堆像黃泥土僅的泥堆。據說當年就是攀上崖壁坐在那些橫木上鑿硝石,鑿下來放在石臼中作粉碎然把岩石表面那層白色的硝洗下來,再放在鐵鍋里熬。有點類似初品,下的渣子便堆積成了這一堆堆泥土包。當時主要用於做土炮的火藥。那崖壁上有一層層青綠的特質,它的主要成分就是含有硝天氣乾燥時,用火柴一點會發生燃燒,名為“燃燒石”,這是我們景點獨一無二的特色之一。

邊上圖為山崖上有畲族(當地少數民族)(原住民)就在此居住,當地習俗婚嫁要哭嫁,請茶,老後崖葬等。古時候崖葬的懸棺古蹟。1983年考古學家就在此發現保存完好的乾屍。至於千年懸棺,安葬方法類同於全國其它地方崖葬文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