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貴橋

”那大漢淡然一笑說道:“啥尊不尊的,叫我薛仁貴便是。 誰知那太師張士貴官高位顯架子大,一聽薛仁貴報上名來有個貴字,犯了他的忌諱。 那部將聽了薛仁貴這番投軍經歷,十分感慨,便再次挽留薛仁貴隨他同行,趕回絳州,向張士貴據實奏報。

當年唐太宗李世民,為了東征高麗,招兵十萬,派太師張士貴駐紮絳州。一日,張太師差遣一員部將到稷山、河津一帶招募兵將,路經吳城村村西這座五里橋時,突然從橋邊樹林裡竄出一隻老虎,向這員部將猛撲過來,頓時虎嘯馬叫,兵將驚散,那員部將已被老虎掀翻落馬,情勢十分危險。就在此時,從橋邊忽然躍出一位彪形大漢,一個箭步跳到橋上,赤手空拳搏擊老虎。只見他怒目圓睜,機敏地閃過老虎的血盆大嘴,一手抓住老虎的頭部,使勁將其按倒在地,另一隻手攥成鐵拳,擂鼓般地在老虎頭上、脖子上一陣狠打,直打得老虎動彈不得,四蹄伸展,尾巴一擺,口吐鮮血,一命嗚呼。那大漢這才徐徐起身,氣定神閒地一把扶起驚倒一旁的那員部將,隨手一揖,轉身欲走。部將急忙下跪阻攔道:“壯士留步,請問救命恩人尊姓大名?”那大漢淡然一笑說道:“啥尊不尊的,叫我薛仁貴便是。”
原來,薛仁貴是河津人,他和妻子萍水相逢,一見鍾情,寒窯安家,苦度時光。聽說唐王下旨招募天下將士,特去絳州府張士貴帳下投軍。誰知那太師張士貴官高位顯架子大,一聽薛仁貴報上名來有個貴字,犯了他的忌諱。再打量此人衣著不整,言語直撞,便找了個藉口,將薛仁貴拒之門外。薛仁貴報國心切,實在不甘心就此罷休。一連三次報名,都被張士貴拒絕,薛仁貴只好懷著憤懣之情,怏怏返鄉,路經稷山吳城村五里橋,湊巧碰見老虎襲擊那名部將,便立即出手相救。
那部將聽了薛仁貴這番投軍經歷,十分感慨,便再次挽留薛仁貴隨他同行,趕回絳州,向張士貴據實奏報。張士貴得知薛仁貴力大如牛,武藝非凡,幾拳竟能將老虎打死,可見功夫十分了得,當下傳令,將薛仁貴破格招募為部將。薛仁貴從此走上從軍報國之路,後來為唐朝東征西討,立下汗馬功勞。
薛仁貴的故事傳開之後,當地百姓就將吳城村五里橋叫做“仁貴橋”,以紀念這位古代良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