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孝皇后[清康熙帝孝誠仁皇后]

仁孝皇后[清康熙帝孝誠仁皇后]

孝誠仁皇后,(1654年2月3日-1674年6月6日),赫舍里氏,康熙帝原配妻子,滿洲正黃旗人,輔政大臣索尼孫女,領侍衛內大臣赫舍里·噶布喇之女,一妹平妃。清代唯一一位赫舍里氏皇后。

康熙四年(1665年)九月大婚,時年11歲。康熙八年生嫡長子承祜,康熙十一年二月承祜夭折,四歲未序齒。康熙十三年五月初三誕育嫡次子胤礽時因難產崩逝,是年僅有21歲。太皇太后恩準,立兩歲胤礽為皇太子(清朝祖訓生前不事先預立皇太子)。康熙賜諡號為仁孝皇后。後因原諡號與聖祖諡號出現重字,於雍正元年改謚,及後乾隆、嘉慶年間累加謚,曰孝誠恭肅正惠安和淑懿恪敏儷天襄聖仁皇后。

政治聯姻

景陵 景陵

在八歲的玄燁康熙繼承皇位之後,由於沖齡無力理政,故順治帝臨終前委任幼子於四臣,即四大輔政大臣: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鰲拜輔政治國。隨著四輔政大臣內部勢力的變化,本來位居末位的鰲拜的勢力日益強大。鰲拜為人十分專橫,根本不把年幼的康熙皇帝和其他輔政大臣放在眼裡。而此時歷經三朝、經歷多次宮廷鬥爭的索尼,以年老多病為由,採取以退為進的策略,持不與鰲拜發生衝突的迴避態度。眼看鰲拜權傾朝野, 孝莊太皇太后為達到遏制鰲拜的目的,轉而籠絡索尼父子,一改太宗、世祖兩朝均在蒙古科爾沁部博爾濟吉特氏家族中(皇祖母孝莊太皇太后、皇嫡母孝惠章皇后)選擇皇后的傳統,冊立索尼的孫女赫舍里氏為皇后。

其實在候選人中,既有鰲拜的女兒,又有遏必隆的女兒,選誰為皇后必然會導致皇后所在家族力量的壯大,當時,鰲拜的狂妄已經日益暴露出來,洞察力的孝莊文皇后當然不會沒有察覺,因此,鰲拜的女兒被第一個從名單中去除。遏必隆是一個兩邊倒的人物,哪一方強大,他就傾向於那一方,對待遏必隆既不能完全依靠,又不能置之不理,所以遏必隆的女兒入宮為妃(康熙初年,未有正式冊封的妃子很多)。

同時,赫舍里氏的入宮之路也極其坎坷:鰲拜多次上奏以:「若將噶布喇之女立為皇后,必動刀槍。滿洲下人之女,豈有立皇后之理?」不斷威脅索尼一家和康熙皇帝一家。清朝皇室在這鰲拜威脅下,在康熙四年九月年僅12歲的赫舍里氏終嫁入清朝皇室冊封皇后。

康熙六年(1667年)6月,皇后的老祖父索尼逝世。康熙八年(1669年)康熙皇帝決定活捉鰲拜,加上索尼第三子索額圖的意見後,於是布置身強力壯的勇士太監擒拿鰲拜和其黨羽。

康熙八年(1669年)十二月十三日,皇后生下嫡長子承祜(之後夭折)。康熙十三年(1674年)五月初三日,皇后因產子胤礽而崩逝,康熙皇帝悲痛不已。

康熙十四年(1675年)六月,康熙取得皇祖母孝莊文皇后的慈命同意後,康熙皇帝給皇后年僅兩歲嫡次子胤礽預立皇太子作為康熙皇帝的預備儲君(清朝祖訓生前不事先預立太子)。在十二月十三日,適逢已夭折嫡長子承祜生祭,康熙親自舉辦正式授胤礽封皇太子盛大典禮。也是大清帝國歷史上康熙皇帝唯一公開承認的太子。

婚禮細節

康熙四年七月初七日,聘皇后赫舍里氏,行納采禮。九月初七日,因為第二日為大婚吉日,故康熙帝遣官祭告天地、太廟、社稷。之後行大征禮。

青年康熙 青年康熙

九月初八日,清代入關以來第三次皇帝大婚在北京隆重舉行——根據美籍華裔歷史學家吳秀良《康熙朝儲位鬥爭記實》敘述,婚禮過程如下:禮儀的程式幾乎完全按照漢族的傳統,其間也雜有滿洲的舊習,最明顯的是,納彩(送禮品到新娘家,是訂婚儀式的步驟之一) 的重要禮品是馬匹和馬鞍。婚禮前,由欽天監的官員擇一吉日,康熙皇帝派以內務府大臣為首的一行人,其中包括三位公主、三位攝政大臣的夫人以及內侍和侍衛,把禮品送到新娘家。計有十匹鞍轡齊全的駿馬,十仗盔甲,一百匹錦緞,以及二百匹其他精美布料。新娘的父親噶布喇及祖父索尼率家中男性成員,索尼夫人率女性成員迎禮。全家人分列庭院兩側,向北三跪九叩(皇帝的寶座朝南),感謝皇上的恩寵。九月七日,即大婚禮前一天,皇帝派遣滿洲大臣祭告天地、太廟、社稷。同日行大征禮(即納聘禮)。聘禮包括兩萬兩黃金、一萬兩白銀、一個金茶罐、兩個銀茶罐、一對銀箱、一千匹錦緞、二十付馬鞍、及四十匹駿馬。這一禮儀同樣以女方親屬向北三跪九叩謝恩而結束。九月八日舉行大婚禮。康熙皇帝進入太和殿觀看冊立皇后的封冊和金印。接著,他把兩件皇后的象徵物交給欽派使臣,使臣手捧冊寶,眾侍臣尾隨其後,送到後邸。皇后接到這兩件象徵物,行了跪叩禮之後,乘轎到皇宮。轎前由四位大臣的夫人帶領,轎後有七位大臣的夫人跟隨,她們全部騎馬而行(婦女騎馬是滿洲傳統的一個顯著特點)。兩側由侍衛和內侍護送,皇后的隨從們被恩準在通向中宮的御道上行走。此時,康熙皇帝身著大婚禮服,先到太皇太后和皇太后宮中行禮謝恩,接著到太和殿賜皇后親屬(此時皇后仍留在中宮)及諸王百官宴席。與此同時,皇太后率諸大臣和攝政大臣的夫人們到太皇太后宮中,在那裡設宴招待皇后的母親及其母系親屬。下午六時許,大婚禮以漢族傳統的合卺宴結束。此宴結束後,皇帝和皇后便留在中宮。

次日,皇帝諭禮部援引漢族先例為太皇太后和皇太后上尊號。同一天,皇后到太皇太后宮及皇太后宮行朝見禮。第三天,皇帝御太和殿,諸王百官上表朝賀,以大婚禮成頒詔天下。詔書闡明了確立皇后,共承宗廟,助隆孝養,綿延本支的意義。冊赫舍里氏為皇后的詔書:朕惟乾坤德合,式隆化育之功。內外治成,聿懋雍和之用。典禮於斯而備,教化所由以與。咨爾何舍里氏乃內大臣噶布喇之女也。世德鍾祥,崇勛啟秀。柔嘉成性,宜昭女教於六宮。貞靜持躬,應正母儀於萬國。茲仰承太皇太后懿命,以冊寶立爾為皇后。其尚弘資孝養,克贊恭勤。茂本支奕葉之休,佐宗廟維馨之祀。欽哉。九月初九日,皇后詣太皇太后、皇太后宮,行朝見禮。九月初十日,以大婚禮成。頒詔天下。詔曰:帝王承天立極,作民父母,使四海同倫,萬方向化。匪獨外治,蓋亦內德茂焉。故政教弘敷,肇先宮壼,所以共承宗廟,助隆孝養。綿本支,睦九族,甚鉅典也。朕祗纘鴻基,篤念倫紀,茲者聖祖母昭聖慈壽恭簡安懿章慶敦惠太皇太后,深惟婚禮為天秩之原、王化之始,遴選賢淑,俾佐朕躬,正位中宮,以母儀天下。欽遵慈命,虔告天地宗廟,於康熙四年九月初八日,冊立內大臣噶布喇之女赫舍里氏為皇后。朕躬暨後,允修厥德,夙夜敬勤,期克紹於徽音,庶俾薄海內外。丕協倫常,洽被仁恩,聿臻上理。布告天下,鹹使聞知。

嫡長子夭折

康熙八年(1669年)十二月十三日,生下嫡長子承祜。史載:「皇后所生承祜方四歲,天性聰慧,上甚愛之」。嫡長子承祜深受康熙寵愛,被康熙皇帝視作掌上明珠。

康熙十一年(1672年)二月,虛四歲承祜早殤夭折。

芳儀永謝

孝誠仁皇后赫舍里氏畫像 孝誠仁皇后赫舍里氏畫像

康熙十三年(1674年)五月初三日,皇后第二次臨盆。此時的坤寧宮內外一片忙碌,準備迎接新皇子的到來。念喜歌的兩位接生嬤嬤早已等候在一旁,掩埋小皇子胎盤的 “喜坑”也挖好,並把寓意皇后快生貴子的筷子和紅綢、金、銀、八寶等物安放在喜坑內,只等赫舍里氏皇后順利生產。左等右等,大家盼望的皇子終於在初三日上午巳時出生。康熙皇帝見皇后終於又誕育了健康的皇子,異常高興,當即取一個乳名叫保成(嫡次子胤礽),祝願他能夠平安成長。然而皇后卻因難產導致昏迷不醒,幾個時辰不見轉機,儘管御醫使盡渾身解數,仍無法挽救漸漸逝去的皇后生命,年僅21歲(周歲僅20歲)的赫舍里氏皇后於當日下午申時咽下了最後一口氣。坤寧宮裡的氣氛一下子由開始的喜悅驟變成悲傷。僅僅幾個時辰的時間,康熙皇帝就經歷了再得嫡子和痛失愛妻的大喜大悲,巨大的痛苦之中又夾雜少許欣慰,這種悲喜交加的滋味,恐怕只有當事人自己才能體會得清楚。

康熙追悼:

坤寧宮 坤寧宮

1.皇后上諡號為「仁孝皇后」。

2.皇后崩於坤寧宮,奉安梓宮逾越禮制安放停靈之所康熙皇帝起居的宮殿乾清宮。也是康熙三任皇后中,唯一的一位逾越禮制的。 {根據清朝官方文獻《皇朝文獻通考》《欽定大淸會典則例》載錄:仁孝皇后崩,皇帝安梓宮於乾清宮,設几筵、丹旐於乾清宮門外之右。康熙輟朝成服,妃嬪宮人鹹成服,皆素縞}

3.康熙十三年五月初五日,將皇后的梓宮安放在了紫禁城的西方。

4.從五月初五日開始,康熙幾乎每一天都要去梓宮前舉哀。

5.五月二十七日,康熙親自把仁孝皇后送到了鞏華城。

6.康熙十三年六月至十二月,康熙去鞏華城34次,十四年去24次,十五年去15次。

7.康熙十四年六月,康熙三番兩次取得太皇太后皇太后的慈命同意後(滿洲祖訓家法生前不事先預立太子),康熙皇帝堅決給年僅兩歲的胤礽公開預立為皇太子,作為儲君。在十二月十三日,康熙親自舉辦正式冊封皇太子胤礽典禮(胤礽繼承日恰與承祜出生是同一日),也是清朝歷史上唯一受康熙親自冊封禮的皇太子。康熙四十七年(事隔三十二年後),康熙諭諸皇子、及領侍衛內大臣、滿洲大學士尚書、侍郎、學士等,親口提及道出:「胤礽乃皇后所生,朕煦嫗愛惜,親加訓諭……」康熙捨不得廢皇太子胤礽。

8.康熙十五年二月,康熙陵寢景陵開始興建。

首開大清皇后可先行皇帝,入葬康熙皇帝的主陵地宮,地門不關閉不封土,以待先皇入葬。

9.康熙十六年正月至七月,康熙去鞏華城7次。

10.康熙十六年除夕,仍去陪伴元配赫舍里氏仁孝皇后。在這幾年中.每逢除夕的前一天,康熙都無例外地去鞏華城陪伴妻子亡靈。即使是他已經有許多妃嬪。十六年除夕,康熙也依然如故地冒著風吹雨打前去鞏華城。

11.康熙十六年九月十日,距第二次立後孝昭仁皇后剛過十幾天,他更是不顧大喜之期應有避諱,“駕往閱仁孝皇后山陵”,親自檢視將要葬入赫舍里氏的陵寢。

12.朝鮮使臣面見康熙皇帝,康熙在仁孝皇后的靈柩梓宮前停留陪伴皇后,不願召見朝鮮使臣。之後朝鮮使臣有向他的朝鮮國王報告說:「清皇玄燁不恤國事誒,……每往哭沙河宮殯後之所」。

13.康熙親制仁孝皇后冊諡文,最為簡潔樸質;而二後的冊諡文,康熙聽大臣加上過多生澀詞藻,過多修飾語句。

14.文然屢有論列,尤推本君身,請節慎起居。仁孝皇后崩,權攢鞏華城,康熙皇帝上數臨視,文然密疏諫,且引唐太宗作台望昭陵用魏徵諫毀台事相擬,上亦受之,不怫也。——《清史稿·卷二百六十三列傳五十》

史籍記載

皇后喪儀

據《清聖祖實錄》:

康熙十三年五月 丙寅。……申時。皇后崩於坤寧宮。上輟朝五日。諸王以下、文武官員。及公主、王妃以下、八旗二品命婦以上,俱齊集舉哀。

持服二十七日。以軍興、免直隸各省文武官齊集舉哀制服。及遣官進香。戊辰。奉移大行皇后梓宮、至西華門外享殿。上親臨送。

丙子。常祭大行皇后。上親臨舉哀

甲申。初祭大行皇后。上親臨舉哀。是日、上除服

乙酉。繹祭大行皇后。上親臨舉哀

庚寅。奉移大行皇后梓宮、權厝於都城北鞏華城。上親臨送。諸王以下、文武官員。俱齊集西安門外、舉哀跪送。其隨送王大臣官員等、至鞏華城。奉安梓宮畢。舉哀行禮。

壬辰。上至鞏華城。大祭大行皇后。諸王以下、文武官員。俱齊集舉哀。除服癸巳。繹祭大行皇后。

康熙十三年六月乙未。滿月。致祭大行皇后;

康熙十四年正月己卯。遣滿漢大學士各一員、恭點仁孝皇后神主。是日、恭奉神牌、升祔奉先殿;

康熙十四年五月辛酉初三。適逢仁孝皇后忌辰,行期年致祭禮。康熙十四年六月初三日,(在仁孝皇后 周年滿月祭日)康熙帝諭旨禮部,決意冊立皇后的嫡次子胤礽為皇太子儲君;

康熙十四年十二月十二日,以冊立皇太子,康熙祭天地、太廟、社稷及:仁孝皇后。十三日( 承祜生祭出生日)於太和殿舉行冊立皇太子大典。十七日(適逢仁孝皇后生祭出生日),康熙帝決定親自往鞏華城祭奠皇后。

康熙十五年二月,康熙陵寢景陵開始興建。

{首開大清皇后可先行於皇帝,入葬康熙皇帝的主陵(地門不關閉)}。

康熙十六年(1677年)八月,立鈕祜祿氏為皇后(孝昭仁皇后)、佟氏封貴妃(孝懿仁皇后,康熙生母孝康章皇后親侄女)。

各版皇后赫舍里氏的劇照 各版皇后赫舍里氏的劇照

康熙十六年九月,親自安排審視仁孝皇后的地宮主陵。

康熙十九年五月初二日,康熙帝率皇后遺孤皇太子 胤礽往鞏華城祭奠母生仁孝皇后,翌日即仁孝皇后六周年祭日,康熙帝特命皇太子胤礽首祭生母仁孝皇后,以讓胤礽皇太子為母仁孝皇后盡孝。

康熙二十年二月十七日,康熙決定仁孝皇后、孝昭仁皇后(鈕祜祿氏崩於康熙十七年),從鞏華城到景陵山,梓宮一起入皇帝地宮主陵安葬,康熙帝遣胤礽率“諸臣往祭”。十九日正式啟行,三月初七日到達山陵景陵,特命康親王傑書至仁孝皇后梓宮前、莊親王博果鐸至梓宮前,讀祝致祭;禮畢,安兩位皇后的靈柩至康熙主陵享殿內,於翌日安葬。同時,康熙還特地安撫兩位皇后家屬,賜食賜物,以示恩寵。

雍正元年,雍正皇帝奉孝誠、孝昭、孝懿、孝恭四後同祔聖祖廟。以孝誠仁皇后為聖祖元配,首奉孝誠仁皇后,次奉孝昭仁皇后,次奉孝懿仁皇后,次奉孝恭仁皇后。

贊冊寶大典:

康熙十三年五月初八日,康熙皇帝諭禮部曰:“皇后赫舍里氏,作配朕躬,已經十載。上事太皇太后皇太后,克盡誠孝; 內治,尤極敬勤;節儉居身,寬仁逮下;宮闈式化,淑德彰聞。茲於康熙十三年五月初三日崩逝。惓懷懿範,痛悼彌深。宜有稱謚,以垂永久。著內閣翰林院會同擬奏,應行典禮,爾部詳察以聞。”

康熙十三年六月二十七日,康熙素服御太和門。遣和碩莊親王博果鐸、和碩康親王傑書同齎冊寶。詣鞏華城。冊謚大行皇后。

康熙皇帝撰寫仁孝皇后冊諡號昭文

惟王化肇於閨門,洵藉內庭之助;陰教成於宮壼,尤資後德之賢。故皇英嬪而帝道興,任姒歸而王圖永。緬稽淑行,載籍攸存。惟翬服之有光,斯彤管其紀盛。聿彰令聞,爰著徽稱:
皇后赫舍里氏,毓自名門,躬全懿範。作元配,正位中宮。慈惠本乎性成,柔嘉維則;溫恭篤於天賦,禮度攸嫻。主雅化於閨闈,表芳型于海宇。勤兩宮之孝養,婉以承顏;遇九御以寬和,恩能逮下。苹蘩時飭,克佐精誠;浣濯常衣,允昭節儉。箴規之益,贊宵旰而彌勤;貞順之風,御家邦而式化。方期永綏福履,詎意頓隔音容!

鞏華城行宮 鞏華城行宮

月掩椒塗,鑒亡蘭殿。

心傷悼,率土悲哀!懷哲思賢,惓徽音於靡盡;揚休宣譽,垂鴻號於無疆。彝典式遵,崇褒用錫。

特以冊寶,謚曰仁孝皇后。於戲!聖善弘宣,奕世頌禕褕之盛;母儀備美,千秋耀琬琰之輝。靈其有知,膺茲光

六月二十八日,以冊謚:「 仁孝皇后」,頒詔天下。詔曰:國家化理,肇起宮闈,陰教敷宣,實資壼德。自古賢后,鹹有徽稱,昭垂奕世,誠歷代之鉅典也。皇后赫舍里氏,溫惠性成,柔嘉天亶,發祥世胄,正位中宮。佐 奉事太皇太后、皇太后,克誠克孝;統理內治,維敬維勤;節儉居身,寬仁逮下;徽音茂著,懿範彰聞。茲於『康熙十三年五月初三日崩逝』,惓淑儀之備美,宜顯號以褒揚。爰敕所司,詳稽典禮,祗告太廟。六月二十七日,冊謚為仁孝皇后禮成。於戲。翟禕在御,難忘十載之芳型;琬琰增輝,永播千秋之令譽。頒示天下,鹹使聞知。

冊謚昭文釋譯:

仁孝皇后[清康熙帝孝誠仁皇后] 仁孝皇后[清康熙帝孝誠仁皇后]

朕(康熙皇帝自稱詞):以為帝王的教化能夠普及於深閨,從來有賴於內庭的幫助;陰德之教養能夠育成在宮闈,特別藉助於皇后的賢德。所以娥皇、女英為妃則王道帝業得以大興, 任姒來歸為妻則宏圖大略可以永久。我緬懷皇后的賢淑德行,將其記載於文字,永志保存。希望皇后的禮服放出的光明,這支彤管能夠描繪它的盛大。願文章記述普聞於天下,人們都能夠援引來稱揚讚嘆她。

赫舍里皇后本出生索尼家族教養於名門,躬行全部的德而成為懿行的典範。作朕元配,正位中宮。慈心普惠出自於本性天成,惟以柔和美善為則;溫柔恭敬深植於先天稟賦,攸然嫻雅地遵守禮度。在深閨宮闈中主持高雅純正的教化,在四海環宇彰顯芳德淑儀的模範。勤勉地盡孝奉養太皇太后、皇太后,溫婉地承順二老的歡顏;對待後宮的眾妃嬪寬厚和藹,恩慈使眾人心悅誠服。主持祭祀嚴謹守時,奉供陪祀誠心一意。衣著簡樸,自行洗滌,堅持並宣諭節儉的風氣。箴言規諫的助益,勸進朕勵精圖治更加勤勉;貞潔和順的清風,統御家國身為式范天下自化。正期望著能夠永遠同行在幸福的路上,卻不料突然間你的音容笑貌已與我陰陽兩隔!

明月的清輝掩入了椒房的泥土,鑒照的寶鏡竟失落在蘭殿中宮。朕的心哀傷痛悼,普天之下也一同悲哀。朕懷念你的明哲賢德,哀傷再也聽不到你的珠玉良言;萬民欽仰你的芳華美名,宏大的諡號將永垂不朽。遵照先代典籍的法式,崇敬褒揚應該加以封號。因此特地用冊書與寶璽,加諡號為“仁孝皇后”。吁唏!皇后的聖德善行弘揚宣布,美好的世間共同歌頌著皇后美好的盛德;母儀天下盡善盡美,千秋萬代將閃耀著她如寶玉般的光輝!

關於這諡號:

赫舍里皇后初謚“仁孝”,至於“孝誠仁”是雍正給改的,暫不提這個。就說“仁孝”這個在清朝皇后中諡號:清朝其他皇后的諡號都以“孝”字開頭,且在康熙之前已冊了四位皇后謚,分別是:孝慈高皇后、孝端文皇后、孝獻皇后(即順治寵妃董鄂氏)和孝康章皇后,為何到了自己妻子,康熙卻別出心裁給了這樣一個謚呢?康熙自己就謚為“仁皇帝”,他的功績不僅被他的後代所稱頌,也被所有崇拜他的人所稱頌,他被譽為清代最有作為的皇帝,有這么一個“仁”的諡號可謂至高無上了,想必古人也十分崇敬“仁”。古人崇尚孔子,孔子不就是推崇“仁義”嗎,康熙能給原配一個這樣的諡號,可見二人感情之深厚。據古代傳統諡法,“仁孝”當解為——仁:續義奉功曰仁。慈民愛物曰仁。克己復禮曰仁。貴賢親親曰仁。殺身成人曰仁。能以國讓曰仁。理則萬事曰仁。率性安行曰仁。功施於民曰仁。屈己待下曰仁。度功而行曰仁。寬信敏惠曰仁。愛仁利物曰仁。體元立極曰仁。如天好生曰仁。教化溥浹曰仁。慈心為質曰仁。惠愛溥洽曰仁。孝:五宗安之曰孝;慈惠愛親曰孝;秉德不回曰孝;協時肇享曰孝;大慮行節曰孝;慈惠愛民曰孝;慈愛忘勞曰孝;從命不違曰孝;善事父母曰孝;遵義安仁曰孝;幾諫不倦曰孝;姻睦其黨曰孝;博於備養曰孝;敬慎所安曰孝;尊仁愛義曰孝;能養能恭曰孝;繼志成事曰孝;踐修世德曰孝;丕承先志曰孝;博施被物曰孝;教刑四海曰孝;德通神明曰孝;先意承志曰孝;能奉祭祀曰孝;志不忘親曰孝;富貴不驕曰孝;徽音克嗣曰孝。

改謚:

康熙六十一年十二月,新繼位的雍正皇帝加仁孝皇后諡號為:仁孝恭肅正惠安和儷天襄聖皇后;雍正元年六月,因仁孝皇后諡號中仁字重複,改謚曰:孝誠恭肅正惠安和儷天襄聖仁皇后;乾隆、嘉慶累加謚,全稱曰:孝誠恭肅正惠安和淑懿恪敏儷天襄聖仁皇后。其原文如下:今聖祖祔廟,仁孝作配,允宜同饗。第廟謚曰仁,與尊謚復,改題孝誠,與孝恭體備母儀,並宜同祔。其孝昭、孝懿,應集廷臣詳議。”尋議定:“夏、商逮六朝,皆一帝一後,唐睿宗二後,宋太祖三後,太宗四後。祔廟之制,朱子諸儒鹹無異說。謹按前典,孝昭、孝懿、仁孝皇后。

康熙親自冊立嫡次子胤礽為皇太子

康熙十四年。十二月。乙丑。康熙以冊立皇太子、遣官告祭天地、太廟、社稷。

丁卯。康熙御太和殿視朝。王、貝勒、貝子、公、及文武各官、表賀建儲行禮。是日、頒詔天下。康熙皇帝詔曰:「自古帝王繼天立極、撫御寰區、必建立元儲、懋隆國本、以綿宗社無俯順輿情。謹告天地、宗廟、社稷。『於康熙十四年十二月十三日、授胤礽以冊寶』疆之休。朕纘膺鴻緒、夙夜兢兢。仰惟祖宗謨烈昭垂。付託至重。承祧衍慶、端在元良。嫡子胤礽、日表英奇。天資粹美。茲恪遵太皇太后皇太后慈命。載稽典禮。立為皇太子。正位東宮、以重萬年之統、以系四海之心。大典告成、洪恩宜霈。所有合行事宜、開列於後。於戲。主器得人、益篤靈長之祜。綸音式渙、用昭浩蕩之仁。布告中外、鹹使聞知。」

人物評價

作為康熙帝第一位皇后,赫舍里氏與玄燁共同生活十載。她本人未曾在歷史上留下多少痕跡,但事實上對玄燁產生了不小的影響,在其所有后妃中,是最重要的一位。玄燁大婚後最初十年,對於整個康熙朝的發展,乃至奠定康乾盛世的堅實基礎,都具有關鍵性的意義。而這十年中玄燁的所作所為,應當說與赫舍里氏有密不可分的聯繫,後者以自己“宮闈式化,淑德彰聞”的行動,給予玄燁有力的支持。

玄燁讀書 玄燁讀書

由於皇后的得力輔佐與勤理內治,玄燁能夠在祖母的指導下,順利渡過他繼位後的早期階段,為其後近半個世紀的出色統治,開了一個好頭。這其中有赫舍里氏一份功勞,她對於康熙朝早期的歷史進程,起到積極地促進作用。

康熙初年,身為皇祖母的孝莊文皇后在為康熙皇帝選皇后時頗費了一番苦心。其實在候選人中,既有鰲拜的女兒,又有遏必隆的女兒。選誰為皇后必然會導致皇后所在家族力量的壯大。當時,鰲拜的狂妄已經日益暴露出來,洞察力很好孝莊文皇后當然不會沒有察,遏必隆是一個兩邊倒的人物,哪一方強大,他就傾向於那一方,對待遏必隆即不能完全依靠,又不能置之不理,所以遏必隆的次女,之後的孝昭仁皇后入宮為妃(康熙沒有冊封號的妃子)。
另外一位候選人就是老臣索尼的孫女孝誠仁皇后。索尼身為朝廷四大輔政大臣之一,對朝廷還是算衷心的,而且,他對於鰲拜的專權也早有意見,冊立他的孫女再合適不過了。

赫舍里氏的入宮之路也極其坎坷:鰲拜多次上奏以:「若將噶布喇之女立為皇后,必動刀槍。滿洲下人之女,豈有立皇后之理?」不斷威脅索尼一家和康熙皇帝一家。就在清朝皇室在這鰲拜威脅下,在康熙四年(1665)九月,年僅12歲的赫舍里氏嫁入清朝皇室冊封皇后。

康熙六年(1667年)6月,皇后的老祖父索尼逝世。康熙八年(1669年)康熙皇帝決定命人活捉擒拿消滅鰲拜和其黨羽,加上索尼第三子索額圖的意見後,於是布置身強力壯的勇士太監活捉鰲拜。

雖然皇后老祖父索尼在皇后與玄燁大婚後兩年逝世,從大喜之日轉為喪事。但之後的夫妻生活,孝誠仁皇后也依然受到了康熙皇帝關心和關愛,生二子嫡長子承祜(早夭)、嫡次子胤礽(立為皇太子)。

康熙十三年(1674年)五月初三日孝誠仁皇后因產子而崩逝,年輕的康熙皇帝悲痛不已,不但送孝誠仁皇后的梓宮往鞏華城,更在皇后逝後半年內經常前去陪伴愛妻,一去就是一整日。

根據《康熙起居註冊》的記載,除非朝中有重要祭祀或大事,康熙皇帝在 孝誠仁皇后 忌辰五月初三日(康熙親自去祭奠孝誠仁皇后山陵)當天破例是不到乾清宮處理政事的,這樣的持續到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這樣的維持已有二十五年載,足見康熙對結髮之妻的喜愛和思念。由於康熙皇帝對皇后感情深厚之故,康熙立嫡皇后所生兩歲嫡次子胤礽封皇太子,作為未來預備儲君。

康熙皇帝後來也曾先後冊立妃嬪為皇后:孝昭仁皇后、孝懿仁皇后二位皇后,但卻未見康熙皇帝表現出如同對待孝誠仁皇后這般深厚的情感,因此也間接的道出了康熙皇帝心中的位置只保留給孝誠仁皇后一人。

家族成員

祖父:赫舍里·索尼

父親:領待衛內大臣赫舍里·噶布喇

叔父:三叔赫舍里·索額圖

丈夫:愛新覺羅·玄燁(康熙帝)

兒子:承祜(早殤)、理密親王胤礽(皇太子)

妹妹:平妃 、法喀(孝昭仁皇后親弟)娶繼妻(孝誠仁皇后妹)

影視形象

•1993 《康熙大帝——玄燁奪宮》王愛民飾赫舍里皇后

•1993 《順治與康熙》司馬玉嬌飾赫舍里皇后

•1994 《天子屠龍》林映輝飾赫舍里皇后

•1997 《康熙情鎖金殿》陳瀅飾赫舍里皇后

•1998 《雍正小蝶年羹堯》徐冬梅飾赫舍里皇后

•2001 《康熙王朝》李晨濤飾赫舍里皇后

•2003 《皇太子秘史》周佳飾赫舍里皇后

•2004 《少年康熙》姚芊羽飾赫舍里·芳兒

•2005 《大河頌》張蓓蓓飾赫舍里皇后

•2006 《康熙秘史》蔡琳飾赫舍里皇后

•2011 《宮鎖心玉》邵美琪飾赫舍里皇后

•2012 《傾城絕戀》楊紫彤飾赫舍里皇后

•2017 《龍珠傳奇》張維娜飾赫舍里皇后

•2018 《花落宮廷錯流年》桑娜飾赫舍里皇后

•2018《少帝康熙》趙韓櫻子飾赫舍里·芳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