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信雙皮奶

仁信雙皮奶

雙皮奶是廣東省著名的小吃之一,屬於粵菜系。雙皮奶軟滑甘香,營養豐富。具有超高的蛋白質,且有消除水腫,維持鉀鈉平衡,提高免疫力,緩衝貧血,調低血壓 ,有利於生長發育等作用 。

歷史

仁信雙皮奶 仁信雙皮奶

據說,清朝末期,大良水牛奶極受歡迎,水牛養殖業一直十分繁榮,大良附近多土阜山丘,水草茂盛,所養的本地水牛,產奶雖少,但質量高,水分少,油脂大,特別香濃。廣州仁信雙皮奶的創始人——董潔文與其父董孝華在順德大良白石村以養牛為生,並跟著父親做牛乳。
清朝當時沒有電冰櫃,董父常為牛奶保存絞盡腦汁。有一次,董父試著將牛奶煮沸後保存,卻意外地發現牛奶冷卻後表面會結成一層薄衣,嘗一口,居然無比軟滑甘香!從此董家的人都迷上了這種多了一層“皮”的牛奶,一試再試,製成了最初的雙皮奶。

發展

仁信雙皮奶 仁信雙皮奶

如今九十高齡的董潔文對記者說,又經過十幾年的摸索和改良,她製作雙皮奶的技術日益精湛,生意也非常好,但非得用碗裝後挑到鄉鎮去賣,非常不方便。1952年,她嘗試著將自家的雜貨鋪改成專賣雙皮奶、牛乳等的甜品店,成為今天的“仁信”。

1958年公私合營,“仁信’店不得不中斷了下來。政府將仁信老鋪收歸國有,大良幾家甜品店合為一家。

六旬老太成就“仁信老鋪”

1978年,政策又允許私人領取營業執照經營。1979年,66歲的董潔文先拔頭籌,領到了大良鎮第一張個體工商營業執照,註冊資金為13的元。“仁信”老鋪正式復業。最初的店鋪環境相當簡陋,幾張木桌,幾條木凳,就是全部擺設。當時店裡只經營雙皮奶、燉雞蛋、牛乳等兩三種甜品,品種不多,但很受當地人歡迎。此時的順德、廣州等地還有其他店鋪有“雙皮奶”。

無論是老字號的“仁信”雙皮奶店,還是別的雙皮奶店鋪,經營模式都與原來的不一樣:經營品種方面,甜品品種增多,原來僅有雙皮奶、鮮牛奶、燉雞蛋等不到10個品種,如今各種冰淇淋、西果製品等冷熱飲不下100種;經營理念方面,據這兩年從順德擴展到廣州、有七十年歷史的大良仁信雙皮奶店的負責人介紹,在競爭中,甜品要走新派路線,才能吸引食客。如順德最出名的雙皮奶,不但有冷熱兩種吃法,還可與紅(綠)豆、蓮子、雞蛋搭配,換著口味吃。嘗過了雙皮奶還可以試試甜品點心,比如薑汁撞奶撻,是把薑汁撞奶與蛋撻相結合,頗有新意。

“傳內不傳外”制約更大發展

儘管有現代的經營模式,但是大良雙皮奶業界有個習慣:“傳內不傳外”,即家族獨有的製作雙皮奶的配料、製作方法都是保密的,其傳人既是店鋪經營者,又是雙皮奶製作人。雙皮奶的技術原先是“仁信”獨有,從不外傳,上世紀80年代中期,一香港電視台慕名前來採訪年近70歲的董老太,其中一個環節是演示雙皮奶的製作過程。董老太親自做起了模特。節目播出後,雙皮奶也名聲大震,越來越多的商家製作出售。好在董老太還是“留了一手”,沒有將製作雙皮奶各種原料的比例透露出去,所以在她看來,她做的雙皮奶還是最正宗的。現在市面上做的比較有名的都是董家的後代。也經常有電話來想開加盟店,但都被董老太拒絕了。

有專家說,這種“嫡傳”模式會限制雙皮奶的發展。作為一種名小吃,只限於家傳,雖說顯示其正宗、獨特,但另一方面,現在家庭都是獨生子女,若他們的後代選擇了別的行業,那么正宗的雙皮奶會不會失傳?若果真如此,這將會斷送大良雙皮奶的發展前途。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