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什麼

什麼是什麼

這是一本關於成長的書,瓦倫蒂諾不停地沉思:人類本性、愛情和死亡,還有什麼是“什麼”。戴夫·艾格斯以豐富的想像力、寬闊的視野和令人動情的宏大力量將瓦倫蒂諾與他旅途中遇到的人改換成小說中的角色。他勾勒出眾多讀者陌生的東非悲歌,緊張,流暢,幽默,睿智,令人難忘。從在馬里爾拜被迫與親人分離,到衣索比亞和肯亞難民營中度過的十三年,再到在亞特蘭大經歷與西方強勢文化的衝突,以及在各地得到的慷慨幫助、遭遇的種種挑戰,《什麼是什麼》是我人生最真切的記錄。 我想完成這本書是出於信仰和對人性的信念,想幫助人們了解蘇丹在全球社會中所處的位置和狀態。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二〇〇三年,美國作家戴夫·艾格斯認識了來自蘇丹的青年瓦倫蒂諾·阿沙克·鄧。兩人決定合作,把瓦倫蒂諾的經歷和南蘇丹的苦難用小說的形式寫出來告訴世人。

瓦倫蒂諾七歲那年,蘇丹內戰爆發,戰火燒到蘇丹南方他的家鄉。從此,這個孩子和無數同樣失去家園和親人的“迷途少年”一起,走上了流浪之路。一路上,他們遭遇雷區、轟炸、大屠殺、疾病、野獸捕食等無窮無盡的殘酷經歷,在孤獨、恐懼、飢餓中也見證了同伴的存亡、人類的善良本能。

瓦倫蒂諾徒步數千英里,穿越蘇丹、衣索比亞、肯亞的沙漠,在難民營中度過十三年,最終來到美國。但是,美國是否就是自由的天堂?

作者簡介

戴夫·艾格斯,生於1970年,美國新生代重要作家、出版人。

什麼是什麼什麼是什麼

艾格斯經歷豐富。他還在念大學時,由於父母相繼患病去世。他中止學業,照顧八歲的弟弟。2000年,艾格斯出版回憶錄《怪才的荒誕與憂傷》(AHeart-breaking Work of Staggering Genius),一炮走紅,不僅登上紐約時報暢銷書榜冠軍,還被《時代周刊》等媒體評為年度好書,入圍普利茲獎。艾格斯的代表作還包括反映蘇丹內戰中青少年曆險生活的傳記性小說What is the What(2006)和最新紀實作品Zeitoun(2009)。

戴夫·艾格斯熱心於公益事業。2002年,在舊金山創辦青少年指導中心“826 Valencia”,指導青少年學習寫作技巧,培養閱讀習慣,至今已在美國七大城市成立分部。他還相繼創辦文學雜誌《蒂莫西·麥克斯維尼季刊》和麥克斯維尼出版社,戴夫·艾格斯與妻子和兩個孩子住在舊金山灣區。

媒體推薦

這是一個令人驚嘆的故事,具有巨大的力量和感情,甚至在恐怖之中,也蘊含著美麗。

——薩爾曼·拉什迪

我不記得上一次被一本小說感動是什麼時候。《什麼是什麼》就是這樣一本罕見的書,它完全當得起“磅礴的史詩”這一常常被用濫而其實難副的稱號。艾格斯懷著幽默、仁慈之心和對主人公瓦倫蒂諾·阿沙克·鄧的無限同情,向我們描述了歷經磨難的蘇丹南部人民的困境、幻滅和希望。在這個男孩的故事中,他以驚人的耐力經歷一次又一次暴行、險境,同時拒絕拋棄體面、和善的品質,不放棄對家鄉和自身獲得認同的希望。讀了這本書,你不可能不感到謙卑,受到啟發,發生轉變。我相信我永遠不會忘記瓦倫蒂諾·阿沙克·鄧。

——《追風箏的人》作者卡勒德·胡塞尼

引人注目的是,雖然《什麼是什麼》主題很悲痛,這本書並不只是讓人震驚和沮喪壓抑,瓦倫蒂諾的個性和艾格斯的寫作才華很大程度上將可怕悲劇的實際遭遇變成讓人愉悅的閱讀體驗。就像我們喜歡和欽佩的很多書一樣,我們讀者欲罷不能,不停往下看,想知道結局究竟如何。

——美國筆會前主席弗朗西絲·普羅斯(《紐約時報書評》)

這是一本感人、驚心動魄、美得不可思議的書。

——列夫·格羅斯曼(《時代周刊》)

戴夫·艾格斯是眼下最好的作家之一。

——尼克·霍恩比

序言

從在馬里爾拜被迫與親人分離,到衣索比亞和肯亞難民營中度過的十三年,再到在亞特蘭大經歷與西方強勢文化的衝突,以及在各地得到的慷慨幫助、遭遇的種種挑戰,《什麼是什麼》是我人生最真切的記錄。

讀了這本書,你將對我以及我深愛的蘇丹人民有所了解。持續二十二年的蘇丹政府與蘇丹人民解放運動組織/解放軍之間的內戰開始時,我還是個小孩。無助之中,我長途跋涉,穿越眾多飽受蹂躪的地區,被蘇丹空軍轟炸,躲避地雷,逃過野獸和人類的捕殺,最終倖存下來。我靠著吃不知名的水果、野菜、樹葉過活,有時數天吃不到東西,多次瀕臨絕境。我一度以為全世界對落到我和南蘇丹人民身上的不幸命運都視而不見。我的很多朋友和成千上萬的同胞,都沒能逃過這場劫難。願上帝賜予他們永恆的安寧。

本書所記述的我的抗爭之路,部分內容最初曾通過演講的方式與公眾接觸過。我對很多聽眾講述過經歷,但還希望世界能了解我生活的全部真相。二○○三年秋,我對亞特蘭大“迷途少年基金會”的創始人瑪麗·威廉士說,除了公眾演講,我還想以書的形式把生命歷程告訴更多人。因為我不是作家,我問瑪麗能不能替我聯繫一位作者,幫助我寫自傳。瑪麗聯繫了戴夫·艾格斯,感謝上帝,我們見面後,立刻成了好朋友。我們達成一致,這本書的所有收益都歸我所有,用以改善蘇丹和其他地方蘇丹人的生活。

經過多年努力,戴夫和我通過各種方式合作講述和記錄故事,比如用錄音帶、電子郵件、電話交流,還有多次面見訪談。二○○三年十二月,我們甚至一起去了蘇丹,我也得以重回七歲就離開的那個村莊。我把我所知道的一切都告訴戴夫,通過這些材料,他創作了這部作品。

讀者應當明白,這本書中一些事件發生的時候,我還年幼,所以我們不得不稱《什麼是什麼》為小說。比如說,我無法重現十七年前的對話。但需要說明的是,書中所有重要事件都是真實的。這本書準確依照歷史,書中所描繪的世界與我所認知的世界並無多少不同。書中最恐怖的事,在我們的時代也會發生,並且大多情況下也確實發生了。例如,從一九八三年五月十六日到二○○五年一月九日,超過兩百五十萬人死於戰爭以及與戰爭相關的原因;南蘇丹四百多萬人被迫離開家園,流離到國內其他地方;接近兩百萬人到其他國家避難。

我想完成這本書是出於信仰和對人性的信念,想幫助人們了解蘇丹在全球社會中所處的位置和狀態。我的經歷是蘇丹歷屆政府對自己民眾所作所為的見證,戴夫和我把它寫了出來,完成了這項任務,我感到很欣慰。雖然二○○五年的《全面和平協定》給了南蘇丹重建機會,以及二○一一年通過全民公投脫離蘇丹的機會,然而嚴重的人權侵犯行為在這個國家的達爾富爾地區仍在持續。

我很幸運能活到現在,將這些告訴大家,即使在最黑暗的時刻,我也深信終有一日能將經歷告知讀者。此書是一種抗爭,使我的精神奮戰不休。奮鬥,提升我的信仰,鼓舞我的希望,堅定我對人性的信念。既然你我同在,我們攜手一起,一定能改變這個世界!感謝您閱讀《什麼是什麼》,祝您生活幸福!

瓦倫蒂諾·阿沙克·鄧

二○○七年於賓夕法尼亞阿勒格尼學院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