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面石像

人面石像是美國浪漫主義小說家納撒尼爾·霍桑的作品。

作者簡介

納撒尼爾·霍桑(NathanieIHawthorne,1804-1864),美國浪漫主義小說家。生於破落世家。大學畢業後開始寫作。除了為生活所迫謀過海關的差使和依靠同窗好友皮爾斯總統的提攜短期出位進駐利物浦領事以外,一生專事寫作。在三、四十年代出版了《古屋青苔》等幾個短篇小說集。1851年,長篇小說《紅字》的出版使他一躍而成為美國十九世紀中葉最重要的長篇小說家。此外,還寫有《七個尖頂的房子》《福谷傳奇》、《玉石雕像》等長篇小說。

霍桑生活在宗教氣氛濃厚的新英格蘭地區,深受加爾文教宗教神秘主義觀點的影響。他站在偏於保守的立場上,對資本主義發展所引起的社會問題缺乏理解,也不熱心於當時蓬勃興起的廢奴運動。他的作品不能深刻反映社會本質,只是從抽象的善惡現點出發來看問題,從道德倫理的角度抨擊社會不平。代表作《紅字》就是一例,它譴責了十七世紀美國社會的殘酷習俗,反對當時資產階級虛偽的傳統道德觀念。但同時又把這些歸結為人類罪惡的天性。在藝術上,霍桑往往以殖民時期的歷史故事來影射現實,或通過象徵突出主題,有強烈的感染力。他是美國文學史上第一個注重心理描寫的作家。

作品介紹

《人面石像》通過超自然的象徵表現了作者的理想。小說的故事結構簡單,描述平易通俗,象是講給兒童聽的,但字裡行間又包涵著深刻的寓意。嵌在高山巨石間的人面石像象徵著自然界對人的啟示,故事告訴人們,只有排除雜念聆聽自然界的啟示才能得到真理,而日常生活中人們所追求的財富、戰功、高位等等其實都是微不足道的。誠然,故事所宣揚的不外是具有宗教色彩的智慧、仁愛、虔誠等抽象的美德,但是、在敢於蔑視資產階級金錢拜物教。提倡過一種純正的生活這點上。卻又能給當時齷齪的資本主義社會帶來一股清新的氣息。

作品評價

《人面石像》是一篇情節簡單、語言淺顯易懂的小說,“像是講給兒童聽的,但字裡行間又包涵著深刻的寓意”,其大體講的是這樣一個故事:主人公歐內斯特所在的村莊不遠處有一座人面石像,在他小時候他媽媽就告訴他這樣一個傳說:村里會出現一個容貌像人面石像的大人物,有著和石像一樣偉大的靈魂。後來人們認為大富翁“積金”就長得很像人面石像,於是人們隆重祝賀。

但是歐內斯特並不覺得這富翁與人面石像有多少相似,於是他選擇繼續等待真正相像的人。後來人們認為“咆哮將軍”才是人面石像預示的那個人,但歐內斯特依然否定。時間過去很久,很多人曾經被認為就是語言中的人然後又被證實不是,歐內斯特依然在等待那個真正的人的出現。他成年後從事牧師的職業,樂善好施,一如既往,直至暮年。後來來了一位詩人,與歐內斯特交談之後,驚呼歐內斯特才是真正與人面石像相像的人,而歐內斯特自己卻不這么認為,而是回家,繼續期待這個偉人的出現。故事告訴人們,只有排除雜念聆聽自然界的啟示才能得到真理,而日常生活中人們所追求的財富、戰功、高位等其實都是微不足道的。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