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與森林

人與森林

人與森林是由尹紹亭所著的一本書籍,雲南教育出版社出版。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書名:人與森林(生態人類學視野中的刀耕火種)
ISBN:754151794
作者:尹紹亭
出版社:雲南教育出版社
定價:24
頁數:1
出版日期:1900-1-1
版次: 1
開本:32
包裝: 平裝

內容簡介

本書從生態人類學的視角,探索我國“刀耕火種”歷史原由及現狀,揭示山地民族與森林的互動關係,強調保護生態環境和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意義。該書資料詳實,圖文並茂,極具研究價值。
雲南地處西南邊陲,由於遠離中原發達地區,歷史上被稱做荒外蠻徽。中原王朝歷來有比較強烈的區分中心和邊緣的意識,“中國”一詞,就是集中的體現。感覺上地理位置居中,民族便顯得尊貴和高傲,文化也自視高人一等,於是就有了“北狄、西戎、東夷、南蠻”的稱謂。雲南作為南蠻邊地的印象,一直沿襲下來,以至很多人今日說到雲南,仍然馬上會想到山川險阻、癉癘迷漫以及大象、孔雀、異域人種………
然而,也並非所有的內地人都不了解雲南,“美麗、神奇、豐富”,就是內地作家徐遲對雲南的由衷讚美。最近幾十年,隨著交通的改善,信息傳媒的發展,雲南就像一位美麗的少女,走出了深閨,向世人撩開了神秘的面紗,令人耳目一新,刮目相看。儘管如此,我們還是應該承認邊地與內地的不同。對於客觀存在的差異,過去都習慣於從進化的角度去審視,即認為差異的原因是社會形態和社會發展階段的不同使然。現在人們逐漸認識到這種說法只是一種觀點,並不能解釋所有的文化差異現象,於是便有了各種理論的探索,“地域文化研究”就是其中之一。僅從字面上看,“地域文化”就比較科學,以地域區分文化,承認文化的地域性、民族性、相對性與多元性,著實是一個嶄新的理念。不僅如此,目前在一些已開發國家興起的地域研究,還包含著跨學科、比較研究、持續發展等很多內容和方法論。我國幅員遼闊,民族眾多,地域類型豐富,民族文化多樣性突出,積極開展地域研究,無疑是非常重要和極有意義的。
這套 “邊地文化叢書”,可以說就是地域研究的實踐和成果。以地域研究的觀點視之,所謂“邊地”,並無蠻荒邊徽的意思,而是強調地域特徵;所謂“邊地文化”,也並非是搜羅原始文化和奇風異俗,而是指不同於其他地區的特殊的地域和民族的文化。自然,說到雲南的地域文化,那是一個宏大、豐富、深邃的淵藪,該叢書只不過是其姥紫婿紅的花海中的幾簇花朵。不過,由於“土壤、氣候”的特殊,這幾簇花朵雖小,卻也放射著奪目的異彩,散發著奇異的芳香。《人與森林——生態人類學視野中的刀耕火種》,把我們帶進了我國最後的刀耕火種“王國”,透過煙與火的迷霧,深刻地揭示了山地民族與森林的關係的動態演變過程。《原始物象──村寨的守護和祈願》,蒐集、研究了雲南各民族祈願吉祥和幸福的諸多象徵物象,讀後給人以文化和審美的雙重滿足,《綠色象徵──文化的植物志》,是神奇的植物文化的揭密,是民族植物學領域開創性的研究成果。《滇國探秘──石寨山文化的新發現》,依據石寨山最新發掘的寶藏,從新穎的角度重新審視了享譽中外的滇國青銅文化。從以上的介紹不難看出,該叢書的選題是比較精彩的,然而從地域文化的整體角度來看,它又顯得比較單薄。雲南地域文化的研究,理應還有許多重要的領域和尚未開墾的處女地。我們期待著“邊地文化”之樹茁壯成長,枝繁葉茂,百花爛漫。

目錄

緒論 刀耕火種研究的背景、理論和方法
一、中園刀耕火種研究概況
二、生態人類學的視野
三、調查研究方法
第一章 歷史、分布和分類
第一節 歷史的考察
一、羌系民族的刀耕火種
二、濮系民族的刀耕火種
三、苗瑤民族的刀耕火種
四、越系民族的刀耕火種
第二節 分布和分類
一、雲南刀耕火種的分布
二、雲南刀耕火種的分類
第二章 傳統刀耕火種志
第一節 卡場景頗族的刀耕火種
一、地理環境
二、土地制度
三、“營旺”"輪歇制
四、曆法與農事
五、百寶地
六、農耕禮儀
第二節 勐海布朗族的刀耕火種
一、地理環境
二、社會組織
三、土地制度
四、刀耕火種技術
五、農耕禮儀
第三節 西盟佤族的刀耕火種
一、地理環境
二、社會組織和土地制度
三、栽培作物及生產技術
四、打洛寨的刀耕火種
五、獵頭祭谷
第四節 基諾族的刀耕火種
一、地理環境
二、社會組織及土地制度
三、土地類型及耕作技術
四、栽培作物
五、發達的輪作技術
六、生產節令和生產過程
七、農耕禮儀
第五節 獨龍族的刀耕火種
一、地埋環境
二、社會組織
三、土地制度
四、土地類型及耕作技術
五、栽培作物及各月生產活動
第三章 比較研究
第一節 輪歇類型的比較
一、無輪作輪歇類型
二、輪作輪歇類型
三、人工造林輪歇類型
四、草地輪歇類型
第二節 耕作技術的比較
一、無輪作輪歇類型的耕作技術
二、輪作輪歇類型的耕作技術
三、草地輪歇類型的耕作技術
第三節 遷移方式的比較
一、任意頻繁遷移的民族
二、任意緩慢遷移的民族
三、固定地域內移動的民族
四、定居民族的分寨遷移
第四節 壩子和山地人類生態系統的比較
一、壩子人類生態系統
二、山地人類生態系統
終章 文化、自然與發展
一、不應蔑視的歷史文化遺產
二、人與自然的關係
三、生存和發展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