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以孝為本

聽父親講,母親在彌留之際,斷斷續續地呼喚著我的名字。 母親,真為我們這個家操碎了心。 母親的胸懷是寬大的,千千萬萬個母親鑄成了我們民族堅強不屈的靈魂。

家鄉的蘆葦花白了四次,油菜花黃了四次,母親仙逝四年了。
一直想為母親寫點文字,然而思緒紛繁,“剪不斷,理還亂”呵。但是,自從母親故去,我改變了回家探親的習慣:每年清明回家,為她老人家的墳塋添把土,瞧紙蝶翻飛,任哀思綿綿……
母親是極普通極平凡的女性,文化雖不及斷文認字,卻賢惠通達。她是我們民族傳統美德的言傳身教者,我為她感到驕傲。遺憾的是,四年前那個深秋在她告別人世時,我沒能見到她最後一面。聽父親講,母親在彌留之際,斷斷續續地呼喚著我的名字。妹妹貼在母親的耳旁大聲說:“阿哥正在回家的路上呢。”相信母親聽了心裡踏實了,於是慢慢地合上了雙眼。其時,我正在供職的上海某媒體主持召開《花木杯·好書伴我行》的頒獎大會。儘管前不久我到昆明參加全國書市的採訪,突然接到“母親病危”的電話,趕回上海後又“轉危為安”,我已有了一些精神準備,但我還是不能接受這個悲痛的事實。等我開完會火速趕回家,撫摸著母親漸漸變涼的額頭時,我後悔得泣不成聲。
人生以孝為本,但自古忠孝難全。母親,您一定能原諒兒子的。
以孝為本,我們偉大民族的道德傳統就這樣綿延了幾千年。母親常常用岳飛“精忠報國”的故事教導子女,也給我們做出了榜樣。
在兒時的記憶里,母親是最孝敬長輩的。年邁的曾祖父和祖父都活到八九十歲,無疾而終。他們的縫衣漿洗飲食起居,全靠母親精心料理。兩代老人都很疼愛我,然而他們去世時我都因為在部隊服役,沒有為他們送行。為此我有點自責,母親卻安慰道:“國家的事比家裡大,怎能讓你分心?”
上世紀60年代,我參加了空軍。70年代,兩個弟弟也想參軍,母親含著眼淚把他們分別送到了陸軍和海軍。鄰居戲稱父母親是“三軍司令”。其實,兒行千里母擔憂啊,母親哪天不在為戍邊的兒子們祈禱!母親生養了我們兄妹6人,靠省吃儉用,勤儉持家,才把我們培養得個個讀到了高中。忘不了,我們上國小時,她頂著風雨走在鄉間小道上,自己挨餓卻為我們送上熱氣騰騰的飯菜。忘不了,在接二弟放學回家的路上,她重重地在冰冷的青石板上摔了一跤,落下了終生腰疾的後遺症。忘不了,“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母親把我們兄妹侍弄得整整齊齊、乾乾淨淨……而待我們一個個成家立業過好日子的時候,她又為孫子們的冷暖操勞。母親過早地衰老了,以致年輕時落下的病根,一一應驗在身上:頭暈眼花,四肢無力,直到不能生活自理。母親,真為我們這個家操碎了心。“常回家看看”,我沒有做到,我遺恨終生。
母親的胸懷是寬大的,千千萬萬個母親鑄成了我們民族堅強不屈的靈魂。有母愛多幸福,可我們往往身在福中不知福。如今,母親走了,為下一代遮雨避風的責任歷史地落在了我的雙肩。我能承擔得好嗎?我應該如何去續寫這篇道德文章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