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機大戰

人機大戰

人機圍棋大戰是指谷歌人工智慧系統AlphaGo挑戰世界圍棋冠軍李世石。2016年3月9日,由紫牛基金合伙人張泉靈主持,創新工場董事長李開復、CSDN創始人蔣濤作為嘉賓帶來人工智慧方面的解讀,圍棋九段古力等現場解棋。2016年3月9日,李世石在第一場對戰中敗給了AlphaGo;3月10日下午,第二場對戰中AlphaGo執黑戰勝李世石,五番棋2-0領先;3月12日下午,第三場對戰中AlphaGo執白戰勝李世石;3月13日下午,李世石出現“神之一手”,第四局戰勝AlphaGo;3月15日,AlphaGo戰勝李世石,總比分定格在1比4。2017年5月27日,中國圍棋峰會人機大戰,最終,柯潔九段執白209手中盤負圍棋人工智慧AlphaGo。柯潔以0比3的總比分落敗。

基本信息

賽事背景

人機大戰人機大戰
圍棋人機大戰,源於2016年1月27日英國《自然》雜誌的一篇文章。這篇文章稱,谷歌的人工智慧系統阿爾法圍棋(AlphaGo)2015年10月份以5比0的戰績完勝歐洲冠軍、職業圍棋二段樊麾,這是人類歷史上,圍棋人工智慧(AI)第一次在公平比賽中戰勝職業圍棋手。
棋類遊戲一直被視為頂級人類智力的試金石。人工智慧與人類棋手的對抗一直在上演,此前在三子棋、跳棋和西洋棋等棋類上,電腦程式都曾打敗過人類。在圍棋人機大戰之前的歷史上,最著名的人機大戰要數西洋棋世界冠軍加里·卡斯帕羅夫對西洋棋人工智慧程式“深藍”的西洋棋比賽。1997年,西洋棋人工智慧第一次打敗頂尖的人類;2006年,人類最後一次打敗頂尖的西洋棋人工智慧。自那時起,歐美傳統里的頂級人類智力遊戲西洋棋,已經在電腦面前一敗塗地。圍棋成了人類智力遊戲最後的一塊高地。
圍棋人工智慧長期以來舉步維艱,頂級人工智慧甚至不能打敗稍強的業餘選手。這似乎也合情合理。因為要是人工智慧用暴力列舉所有情況的方式,圍棋需要計算的變化數量遠遠超過已經觀測到的宇宙中原子的數量。這一巨大的數目,足以令任何蠻力窮舉者望而卻步。而人類,可以憑藉某種難以複製的算法跳過蠻力,一眼看到棋盤的本質。
後來,人工智慧研究者們祭出了終極殺器——“深度學習”。深度學習是人工智慧領域中的熱門科目,它能完成筆跡識別、面部識別、駕駛自動汽車、自然語言處理、識別聲音、分析生物信息數據等非常複雜的任務。谷歌人工智慧程式阿爾法圍棋(AlphaGo)就是基於深度學習技術研究開發的。為了測試阿爾法圍棋的水平,谷歌於2016年3月份向圍棋世界冠軍、韓國頂尖棋手李世石發起挑戰。李世石接受挑戰。

比賽規程

李世石與阿爾法圍棋的圍棋人機大戰為五番棋挑戰,但無論比分如何將下滿五局,比賽採用中國圍棋規則,執黑一方貼3又3/4子(即7.5目),各方用時為2小時,3次60秒的讀秒機會。五局比賽分別於2016年3月9日、3月10日、3月12日、3月13日和3月15日在韓國首爾鍾路區四季酒店進行,獲得三勝者獲得100萬美元獎金(約11億韓元)。若阿爾法圍棋獲勝,獎金將捐贈給聯合國兒童基金會、STEM教育以及圍棋慈善機構。除了100萬美元基礎獎金外,李世石還可獲得15萬美元出場費。此外每勝一局還有2萬美元勝局獎金,如果五盤全勝,勝局獎金為10萬美元。

賽程賽果

第一局

人機大戰人機大戰
2016年3月9日,圍棋人機大戰首局在韓國首爾四季酒店打響。賽前猜先阿爾法圍棋猜錯,李世石選擇黑棋,率先展開布局。黑棋布局走出新型,阿爾法應對不佳,出現失誤。李世石抓住電腦布局不擅長應對新型的弱點獲得不錯的局面。但圍棋的勝負關鍵往往是中盤階段。阿爾法圍棋之後的下法變得強硬,雙方展開接觸戰。李世石抓住機會,圍住一塊大空,在大局上搶得先機。就在觀戰棋手都認為李世石占優的情況下,他卻放出了非常業餘的手法,瞬間使微弱的優勢化為烏有,還變成了劣勢。進入官子,阿爾法圍棋根本不犯一點錯誤,著著精準。等阿爾法圍棋下了186手,李世石算清後投子認輸。

第二局

2016年3月10日,圍棋人機大戰展開第二局較量。阿爾法圍棋執黑先行,李世石轉變了行棋的風格,開局下得非常穩健。阿爾法圍棋也下出了不少新手,這讓李世石應對得非常謹慎,不時陷入長考,這讓他在時間上一直落後。你來我往中,黑37和41兩步尖沖令人匪夷所思,尤其是第41手,致目數大虧。中盤階段,本來形勢占優的李世石行棋過緩,右上角的一步二路打拔被視作敗手,阿爾法圍棋的優勢逐漸清晰起來。在形勢陷入被動的情況下,李世石下出一手扳的好棋,但幾次轉換後,黑棋還是牢牢守住了領先的局面,而且棋形很厚。李世石雖然脫了幾手,但並無實質性改變,最終阿爾法圍棋執黑於211手獲勝且優勢明顯,總比分2比0領先。

第三局

2016年3月12日,圍棋人機大戰展開第三局較量。李世石執黑先行,該局開始前,還有棋迷希望李世石能夠實現逆轉,但阿爾法圍棋徹底摧毀了這種可能。布局階段,李世石左下掛角後走高中國流。行不到二十手,李世石局面就落入下風。隨後,雙方在左上角展開戰鬥,阿爾法圍棋對全局的把握一如既往地強大。李世石不但自己的模樣被對手輕鬆打入,阿爾法圍棋還藉助戰鬥在下邊圍起一大塊空,局面看上去還不如前兩盤好看。隨後的比賽,雖然李世石仍然極力抵抗,並且祭出劫爭的手段,但是電腦精確應對,讓他無功而返。到阿爾法圍棋下了176手後,李世石只有投子認負。圍棋人機大戰前三盤人類三連敗。

第四局

2016年3月13日,圍棋人機大戰展開第四局較量。在接連三局負於“阿爾法圍棋”後,脫去勝負包袱的李世石為榮譽而戰,終於迎來了“圍棋人機大戰”的首次勝利。與前幾局比賽相比,李世石此局更多次陷入了長時間思考,導致耗時過多。在比賽進行到兩個半小時後,李世石僅剩下17分鐘,比“阿爾法圍棋”剩餘時間足足少1個小時。但隨後李世石祭出白78“挖”的妙手,一場“逆襲”之戰也由此開始。阿爾法圍棋被李世石的“神之一手”下得陷入混亂,走出了黑93一步常理上的廢棋,導致棋盤右側一大片黑子“全死”。此後,“阿爾法圍棋”判斷局面對自己不利,每步耗時明顯增長,更首次被李世石拖入讀秒。最終,李世石冷靜收官鎖定勝局。到180手,阿爾法圍棋中盤認輸。

第五局

2016年3月15日,圍棋人機大戰展開第五局對決。在上局比賽扳回一城後,李世石向阿爾法圍棋團隊提出要在末戰中執黑,因為他覺得阿爾法圍棋執黑時發揮並不完美,戰勝執白的阿爾法圍棋才更有意義。執黑的李世石選擇了穩健的錯小目、無憂角開局,阿爾法圍棋則以二連星應對。進入中盤,李世石意圖非常明顯,以撈實地為主。但李世石在79和81手連出緩手,被視為敗招。阿爾法圍棋82靠也並非好的應手。一波錯進錯出後,黑棋在87和89手再出緩手,致使白棋左上角的圍剿更加有力,黑棋形勢瞬間坍塌。此後,占據優勢的阿爾法圍棋展現了它強大的中後盤計算能力,鮮有失誤,落子效率極高。不過李世石也並未放棄,連續走出強硬應手,可惜棋盤下得越來越小,難再覓逆轉機會。第280手,李世石投子認負。這次圍棋人機大戰的最終比分定格為1比4。

第六局

2017年5月23日,柯潔執黑迎戰谷歌AlphaGo,最終柯潔在收官階段不敵AlphaGo,第一局以失敗告終。
聶衛平評價AlphaGo:AlphaGo的大局觀遠勝人類,如果差距拉近一些可能還有勝負。

2017年5月25日,第二局柯潔遺憾失誤負AlphaGo。

2017年5月27日,中國圍棋峰會人機大戰,最終,柯潔九段執白209手中盤負圍棋人工智慧AlphaGo。柯潔以0比3的總比分落敗。

賽事影響

對圍棋項目

圍棋人機大戰前,不少人擔心圍棋這塊陣地一旦失守,將對整個項目產生滅頂之災,因為不少人或許會產生這樣的想法:號稱棋類智力最頂尖的圍棋也不過爾爾,從而魅力大減。可實際的情況卻是恰恰相反,很多平時不關心圍棋或者說根本連圍棋規則都不了解的人,也因為人機大戰開始了解和關心這項運動。
圍棋人機大戰期間,關於人機大戰的報導充斥於國內各種媒體的“頭條”,風頭完全蓋過了足球、籃球這些風靡世界的運動;就連圍棋普及率極低的歐美國家,英國廣播公司(BBC)、路透社、美聯社這些主流媒體也對比賽進行了詳細報導,這在以往幾乎是不可能的。

對人工智慧

“人工智慧”這個概念是人機大戰最終極的受益者。圍棋人機大戰前,人工智慧對於普通人而言還是那么“雲山霧罩”;圍棋人機大戰後,人們通過各種報導已經了解到,人工智慧已經滲透到每個人的工作和生活中。智慧型化服務將會快速地接入餐飲、出行、旅遊、電影、教育、醫療等生活服務領域,覆蓋用戶吃、住、行、玩,人工智慧在未來可能媲美人類的專職秘書。
阿爾法圍棋最大的勝利是為人工智慧打造了一場全球性的科普,也代表了高科技企業對人工智慧技術充滿“野心”的宣告。過去的人工智慧只是存在於實驗室的智慧探索;而未來的科學技術,人工智慧將是基礎,是推動商業與社會發展的強大動力。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