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科學方法論

人文科學方法論

《人文科學方法論》,是朱紅文編著,由江西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書籍。

基本相信

作 者:朱紅文

叢 書 名:博雅叢書
出 版 社:江西教育出版社
ISBN:9787539243771
出版時間:2005-05-01
版 次:1
頁 數:271
裝 幀:平裝
開 本:大32開
所屬分類:圖書 > 社會科學 > 社會科學理論

內容簡介

《人文科學方法論》是初版於1994年的那本《人文精神與人文科學——人文科學方法論導論》的修訂本。它體現了我內心對既有知識傳統的充分尊重,同時又是對傳統知識格局的一次突圍。就其基本內容來說,它批判自古代希臘哲學以來理智主義和科學主義的片面的科學視界和狹隘的科學精神,藉以揭示人文科學的理論和現實地位;同時,它著重在與社會科學的比較中,來界定人文科學的特性和方法。這一學術視角的提出和學術觀念的表達,是我建構“人文科學方法論”這一學術新領域的嘗試,也是我對自然科學、社會科學與人文科學三大學術和知識體系之間共生與對話格局的一種追求。
作為一個生活故事,《人文科學方法論》也記載了我作為一位學人的一段心靈和人生的旅程。《人文科學方法論》初版的運思和寫作時間是1993年10月到1994年4月,我常常會慶幸和感慨自己作為個體的思考與那場“人文精神熱”的契合,那場討論以及《人文科學方法論》初版的寫作也體現了中國文化在現代性和現代文化的孕育和催生過程中的清晰的脈動。此前的“文化熱”以及哲學上的主體性問題等等,都內蘊著深刻的歷史和文化邏輯。此後,市場經濟與倫理道德建設的關係的討論,科學與人文、技術與人文以及工業與人文的關係的討論,教育領域中素質教育、人文教育的理論和實踐,全球化過程中弘揚民族精神的呼喚,還有目前我國“以人為本”的新社會發展觀的提出,實際上也都體現著同樣的精神和價值的躍動和節律。

作者簡介

朱紅文,農曆1961年12月14日生,湖南省漣源市人。現任北京師範大學哲學與杜會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辯證唯物主義研究會理事兼副秘書長,中國科學方法論研究委員會委員。北京師範大學科學與文化研究審心兼職教授。主要從事社會哲學與社會理論、知識論以及當代人文精神和設計文化的研究。已出版《人文精神與人文科學》、《工業、技術與設計》,《社會科學方法》、《杜會科學方法論》、《個人主義》、《公民道德與公共教育》等多部學術專著和譯著。發表學術論文九十餘篇。

目錄

總序
第1章 人文科學的地位及其方法論問題
一 現代“科學危機”與人文科學的地位
二 方法論難題:人文科學方法論的可能性
三 知識的三分法與合理的知識策略
第2章 理智主義哲學與“正統的"科學理想
一 古希臘的理智主義傳統
二 中世紀思想與希臘思想及近代科學
三 近代唯科學主義的形成
四 唯科學主義的實質
第3章 人文科學方法論的初步形成
一 近代哲學的另一方面:以人文科學為指向的哲學
二 唯科學主義的內在矛盾及其當代轉向
三 現代人本主義哲學對理智主義的批判
四 創建人文科學方法論的初步嘗試
第4章 人文科學:從古代到現代
一 古典人文學科與古典人文教育
二 人文科學在近代的遭遇
三 人文精神和人文科學的復興
四 現代人文科學的發展
第5章 人文科學的性質
一 人文科學的對象
二 人的教化與文化的存在
三 人文世界的結構和性質
四 人文科學的特徵
第6章 社會科學與人文科學
一 社會科學與人文科學關係之歧見
二 社會科學與現代性
三 社會科學的認識論特徵
四 社會科學文化
五 社會科學與人文科學的聯繫
附錄 重評中國20世紀20年代“科學與玄學"的論戰
後記 古典人文學科與古典人文教育

前言

當代社會出現了嚴重的文化矛盾和“人類危機”。這是一個科技和經濟的樂觀主義與終極價值和思想的悲觀主義並行的時代,是一個物質的滿足與精神的焦慮並行的時代。一方面是高技術的日新月異和財富的增長、經濟的繁榮;另一方面,則是工具理性猖獗,審美視野褪色,人類本真的生活目的變得晦暗不明,高貴的價值和文化理念在公共生活中逐漸銷聲匿跡,代之以急功近利、不負責任的道德態度和喧囂、狂躁的審美趣味。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