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零增長時間表

出生人數加遷入人數正好等於死亡人數加遷出人數,這就是人口零增長(ZPG)。中國科學院2010年7月28日發布《中國科學發展報告2010》稱中國會在2015年後各地開始相繼出現人口零增長,也列出了各地出現人口零增長的時間表。

簡介

中國科學院2010年7月28日發布《中國科學發展報告2010》(以下稱《報告》),報告列出了中國各地(不包括自治區)實現“人口零增長”的時間表。
報告指出,上海將最早實現“人口零增長”,時間為2015年。北京和天津隨後,將於2018年實現“人口零增長”。

理論依據

全社會出生和死亡的人數相等,人口自然增長率等於零。這是20世紀70年代出現的一種西方人口理論。60年代後期,西方國家的資源浪費、環境污染等種種公害日益嚴重,70年代又出現能源危機,開發中國家人口又在急劇膨脹,於是人口和自然資源以及生態平衡的相互關係成為當時人口學者們的主要話題。1972年,麥多斯等人受知名的羅馬俱樂部委託,討論人類現在和將來的處境。他們寫了關於人類前景的報告《增長的極限》,提出了人口實現零增長的觀點。零增長理論是建立在人口增長、糧食短缺、環境污染和資源枯竭的基礎上的。為了避免世界末日的來臨,他們斷言,出路在於使全球保持均衡,使人出生與死亡人數相等。人口零增長理論是出於對世界前途的悲觀估計。但是,50年代以後,已開發國家人口增長率都在下降,甚至出現零增長和負增長,並且這樣的國家還在增加,所以從長遠看,存在著人口零增長的趨勢。另外,如從1萬年或10萬年看,任何人口正增長率或負增長率都會造成人口膨脹或人口減少,以至威脅人類生存和發展,人類發展最終目標之一就是實現人口零增長,從這兩個角度看,人口零增長觀點還是有科學依據的。

人口發展戰略

2007年1月中國政府發布《國家人口發展戰略研究報告》,稱中國人口發展戰略目標確定:到2010年,中國人口總量控制在13.6億、2033年將達到峰值15億左右。對於這個國家人口發展戰略目標,時任中國人口學會常務副會長田雪原解讀說,中國人口發展戰略的目標,是鎖定在以人口零增長為主要支撐點上,通過穩定低生育水平使之實現。

中國政府在確定國家人口發展戰略的目標時參照的是“世界上其他國家相同人口年齡結構類型”。這個“世界上其他國家相同人口年齡結構類型”基本上就是西方已開發國家的“人口年齡結構類型”。

在人口再生產類型問題上,學術界一般把人口在生產類型劃分為原始型、傳統型、過渡型、現代型四種類型,這四種人口再生產類型順次轉變。而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長正是這四種類型中的“現代型”。屬於“現代型”人口再生產類型的國家主要是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國家,也包括古巴、俄羅斯這樣的未能列入已開發國家行列的一些特殊國家。

學術界一般把人口再生產類型劃分為原始型、傳統型、過渡型、現代型四種類型首先是對有史以來人類社會人口再生產類型發展的一般性描述,這四種人口再生產類型的劃分和順次轉變,只能說是對學術界以往人類社會人口再生產類型和發展的一個學術性總結,這並不意味著,“現代型”的人口再生產類型是人口再生產終極發展歸宿。具有諷刺意味的,儘管官方在眾多的社會事務發展目標上一再強調不採用西方模式,然而在國家人口發展戰略上卻又一次完全以西方社國家所走過的人口發展道路作參照制定本國的人口發展戰略。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