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俑燈

在漢代燈具中占有相當的比重,其造型均作人物持燈狀。燈的人俑形象多為奴婢或胡人,大小高低不一。人俑持燈的方式也各式各樣,絕少雷同。人俑持燈盤從一個至三個不等。

基本特徵

古代銅燈具。起自戰國中晚期,歷秦、西漢,直至東漢。大多為銅製,亦有陶製品。在漢代燈具中占有相當的比重,其造型均作人物持燈狀。燈的人俑形象有男有女,持燈的方式也各式各樣,絕少雷同。以“長信宮燈”最典型,作宮女跽坐持燈狀;有的是少數民族的形象,以“當戶燈”最為突出,作胡人半跪擎燈狀,燈上刻銘曰“當戶錠”,指明人俑是象徵匈奴官吏(匈奴官號有左右大當戶)。人俑持燈有多種形式。有的站立,兩臂張開,舉燈過頂;有的跽坐,兩手前伸,托燈在前;有的左手持燈,右臂側舉,袖口下垂成燈蓋;有的半跪,左手按膝,右手擎燈,有的匍伏,雙手托燈;有的騎於駝背,雙手舉燈;有的頭頂燈具。千姿百態,各各不同。一俑所持燈盤,一至三個不等。燈盤有圓環凹槽形,盤形和帶鋬盤形等,盤中一般都有燭釺。燈的大小懸殊,高戶燈僅12厘米,銀首人俑燈高達66.4厘米。

銀首人傭燈

銀首人傭燈,其製作年代為戰國中期。高66.4厘米,寬55.2厘米,重11.6公斤,1977年中山國王墓出土。該器由人俑座、蟠離桿和燈盤級組成為三盤九鍾燈。在獸紋方座上立一青年男子,身著雲紋右袵袖錦袍,腰間系帶並掛有帶鉤,頭部銀制。精緻的頭髮,黑寶石鑲嵌的眼睛,十分傳神。兩支手臂平伸,左手握一蛇尾,蛇頭上挺,吻頂一燈盤,下一燈盤內沿環盤一蛇,吻頂上一蛇之中腰,使之穩定。右手持一蛇吻頂燈柱,燈柱上有變龍戲猴。燈燃後上下通明,光照俑目,寶石閃閃發光,呈現出雜技藝人玩蛇耍猴的景象。此燈造型奇特,充分體現了戰國時期工藝技術的高超水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