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中橋鎮

亮中橋鎮

亮中橋鎮位於遼寧省鐵嶺市昌圖縣城西22公里,全鎮區域面積157.84平方公里,耕地總面積159065畝。亮中橋鎮屬中溫帶亞濕季風大陸性氣候,日照充足,四季分明,雨熱同季。全年日照時數2775.5小時,作物生長期有效日照時數1749.2小時,年平均降雨607.5毫米,年平均氣溫7.0℃,無霜期147.8天。

基本信息

區劃人口

全鎮轄21個行政村,1個居民委員會,203個村民小組,鎮政府駐永豐,人口3.66萬人,面積167平方千米,轄28個村委會:四家子村楊木村、永豐村、亮中橋村、十間房村、興隆山村、亮河村、泊林子村劉荒村、二道河子村、朝陽堡村、大房身村、仁合村、八段村、西湖村、八棵村、萬安村、南台子村、黑台廟村、東興村、武勝村、五道溝村高原村、前四方台村邢家屯村東太村、藺家村、黑山村。總戶數11170戶,其中農業戶10418戶,總人口36685人,其中農業人口35467人,勞動力13071人。

主要資源

主要農作物有水稻玉米、高粱、大豆蔬菜。水果主要有葡萄山楂等。礦產資源有低納偏矽酸型礦泉水,黑煤儲量豐富。

基礎設施

亮中橋鎮有7個村接通有線電視,1100戶家庭安裝閉路電視。亮中橋鎮有固定電話2300門,手機通訊塔2座。完善農業基礎設施投入,八段村、劉荒村、朝陽村西湖村1.2萬畝中低產田改造項目,共打機電井320眼,配套設備齊全。

名稱由來

亮中橋之名,源於北宋年間。據傳:宋徽宗(趙佶)和宋欽宗(趙恆)二帝,被金國完顏兀朮擄往五國城(今吉林農安縣),路經此橋(亮中河橋),或路遇此河架橋而過,後人為了紀念此事,稱為“兩宗橋”。清嘉慶年間形成村落即轉音習稱“亮中橋”。亮中橋鎮於2002年由原亮中橋鎮和原萬安鄉合併組建而成。

經濟建設

亮中橋鎮亮中橋鎮
亮中橋鎮地區生產總值(GDP)實現40000萬元,完成全年任務(39900萬元)的100.25%,比2006年同期(34186萬元)增加5814萬元。人均地區生產總值(GDP)實現10810元,比去年同期(9318.8元)增加1491.2元,增幅16%。

截止2007年6月末全鎮完成總產值19000萬元,完成全年任務(135321萬元)的140%,比去年同期(185000萬元)增加5000萬元,增幅2.7%。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產值實現53750萬元,完成全年任務(43000萬元)的125%,比去年同期(37335萬元)增加16415萬元,增幅44%。新增規模企業2個(昌圖縣粒天豆業有限責任公司和鐵嶺市鄭祥飲品有限責任公司)。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實現14100萬元,完成全年任務(14100萬元)的100%,比去年同期(11250萬元)增加12850萬元,增幅25%。規模以上工業實繳稅金227萬元,完成全年任務(147萬元)的154.4%,比去年同期(216萬元)增加11萬元,增幅5%。

民營經濟增加值實現15350萬元,完成全年任務(15350萬元)的100%,比去年同期(12303萬元)增加3047萬元,增幅25%。民營經濟實繳稅金342萬元,完成全年任務(342萬元)的100%。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實現12999萬元,完成全年任務(12999萬元)的100%,比2006年同期(7327萬元)增加5672萬元,增幅77%。

特色產業

亮中橋鎮黃牛飼養業
2007年播種高油大豆10000畝,是昌圖縣首家被省檢測中心確認的首家無公害大豆產品,由此原料生產的豆製品是當之無愧的綠色豆製品。亮中橋鎮黃牛飼養業在全市一直處於領先地位,2003年被鐵嶺市評為“遼北肉牛飼養第一鎮”。亮中橋鎮黃牛飼養業的發展有其資源優勢和市場優勢。一方面地廣糧多、秸棵多,酒廠多酒糟多,飼草飼料來源廣泛,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另一方面亮中有聞名關內外的北方黃牛交易市場。市場配套設施齊全,服務功能完備,已發展成為東北最大、最活的黃牛交易市場。這些有利條件,促進了亮中黃牛養殖業的發展。目前,全鎮10500戶農戶中有80%以上的戶養牛,年黃牛飼養量達5.3萬頭,年出欄量可達3.5萬頭,存欄1.8萬頭。到2008年底,肉牛飼養量可望達到5.3萬頭、出欄3.5萬頭的昌圖縣亮中橋鎮,肉牛產業基本實現了“四帶動”“三個增收”。
亮中橋鎮黃牛飼養業
“四個帶動”一是帶動了農民養牛,到8月末統計,全鎮肉牛飼養量已達5.1萬頭,出欄3.3萬頭,有千頭以上大戶2戶,500頭以上的大戶有15戶,百頭以上的大戶有有150戶,預計到今年年底,全鎮肉牛飼養量可達6.3萬頭,比上年增長10%,出欄3.5萬頭,比上年增長12%。戶均養牛實現5頭,人均養牛可實現1.5頭。二是帶動了酒業的發展。養牛業的發展,使酒糟變廢為寶,一窖價格由2000年的100元漲到150元,僅酒糟一項一家酒廠一天可增收900元。新啟動酒廠10家,白酒企業發展到16家。三是帶動民營經濟的發展。近兩年,圍繞黃牛市場新發展商、飲、服、修個體工商業戶達到1200家。四是帶動了小城鎮的發展。養牛業的發展,使農村閒人少了,走向鎮區內人多了,鎮內從事酒業、運輸、養殖等與牛業有關的達5000多人,人均4000收入元以上。

“三增收”一是農民增加了收入。2007年,亮中橋鎮肉牛業產值實現1.5億元,人均養牛收入850元。預計2008年人均養牛收入可達950元,比去年增長12%。二是市場增加了收入。黃牛市場隔日開集,集日上市量2000頭左右,成交量在300-500頭之間,年交易額在2億左右,市場占地費用收入60萬元,工商費10萬元,動檢費20萬元,市場有30多名經濟人,人均收入萬元以上。三是財政增加了收入。市場年直接稅收6萬元,餐飲服務行業等間接收入45萬元,總稅收達50萬元。

名優特產

亮中橋鎮亮中橋鎮
亮中白酒:亮中白酒有“純糧佳釀,礦泉玉液”之美譽,產銷量居遼北首位,深受消費者青睞。亮中白酒以東北玉米、高梁為主要原料,採用天然優質礦泉水,用傳統發酵工藝配製而成,實屬純糧礦泉白酒。目前,亮中白酒生產廠家已達30餘戶,年可向社會提供優質純糧礦泉白酒二萬八千噸,產品十分暢銷,供不應求,深受廣大消費者喜歡。為充分發掘白酒資源,亮中橋鎮組建了亮中酒業集團,酒業集團座落在美麗的亮子河畔,集團總資產達5000萬元,年產值1億元以上,傳統的釀造工藝和現代的淨化技術使亮中白酒以獨特的風味自立一門,產品暢銷全國,是國家白酒百強企業。

亮中橋乾豆腐:亮中橋乾豆腐聞名遐邇,從清朝光緒十四年到今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亮中橋乾豆腐具有豆質純正,香味宜人,色澤光亮,薄如紙張,韌性極強等特點。鋪在書上可透字,十公斤秤砣壓不壞,無論生熟都是餐桌上的佳品,1996年被省政府命名為“遼寧省十大土特產品”之一。全鎮有常年加工點480餘家,從業人員達1200多人,日產乾豆腐7000公斤。

亮中橋礦泉水:亮中橋鎮永豐村地下水,經地礦部遼寧測試中心鑑定為低鈉偏矽酸型礦泉水。經全面檢驗、測定表明:偏矽酸含量42.64毫克/升,含量0.15毫克/升,鋅含量0.012毫克/升,鈉含量低於9.86毫克/升,同時還有游離二氧化碳、鈣、鎂離子等多種對人體有益元素,上述指標均達到並超過飲用天然礦泉水標準。目前,全鎮礦泉水和天然飲用水生產廠各一家,品牌有“望梅”、“雪地甘露”。

所轄村屯

亮中橋鎮楊木村
鐵嶺市昌圖縣亮中橋鎮楊木村位於昌圖縣西南,距縣城25公里處,位於亮中橋鎮政府東8華里,是鐵嶺市市級社會主義新農村試點村。所轄12個村民組,共557戶,2526口人,現有耕地面積10,090畝,楊木村有黨員57人。人均純收入3,500元,從事二、三產業人數1500人。主導產業是畜牧養、養,畜牧年存欄數:禽55000隻,豬6000頭,其它3200頭。2006年該村農業收入2374,930元,占總收入的27%,畜牧收入4810,534元,占總收入的55%其它收入1641,567元,占總收入的18%。從業戶數335戶。招商引資工作取得顯著成效。加大產業結構調整力度,千方百計促進農民增收。戶均收入:4100元,人均養殖收入1904元,已經形成具有規模的養殖區,並已申請資金組建畜牧協會,使楊木村的養殖有更快更好的發展。楊木村截止到07年已開發水田500畝,食用菌生產棚增加到200戶,300多個棚,僅此兩項全村每戶增收300元以上,每人增收100元。新建文化廣場1個,投資10萬多元,占地近10000平方米,現已完成基礎工程。擬建高標準豬舍50棟,每棟占地面積1400平方米,以保證年青有為的或老當益壯的新型農民想乾無場所的用戶有“用武”之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