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彩瓷

京彩瓷

辛亥革命後,京彩鑑賞瓷工藝逐漸豐富,製作群體進一步擴大,在民間的認知度也不斷提高,京彩鑑賞瓷行業逐漸形成。 辛亥革命後,京彩鑑賞瓷工藝逐漸豐富,製作群體進一步擴大,在民間的認知度也不斷提高,京彩鑑賞瓷行業逐漸形成。 例如同是搞仿古瓷,景德鎮的仿古瓷就與京彩瓷的仿古瓷在色彩、工藝等方面有很大不同。

簡介

京彩鑑賞瓷至今已有100多年的歷史,20世紀初,隨著官窯瓷器逐步流入市場,古玩店開始燒制出各種逼真的官窯精瓷,這種瓷器胎質、釉色、畫面精細質優,比肩官窯,京彩鑑賞瓷的雛形就此出現。辛亥革命後,京彩鑑賞瓷工藝逐漸豐富,製作群體進一步擴大,在民間的認知度也不斷提高,京彩鑑賞瓷行業逐漸形成。
雍容華貴的京彩瓷

工藝特色

靚麗繁複的圖案、活靈活現的造型、凸凹有致的填彩、華貴典雅的花式、精緻細膩的勾描……站立在一件件精美絕倫的京彩瓷作品叢中,不禁為大師們獨具匠心的設計、精彩絕倫的手藝而驚嘆;小心翼翼地輕撫把玩間,想像著古代帝王將相坐擁絕世精品,每日端詳玩味時的賞心悅目、怡然自得。
如今,現代工藝美術大師們繼承前人傳統,博採眾長、不斷創新,使京彩瓷這項非物質文化遺產顯現出了更具時代特色的魅力。
| 比肩官窯 |
京彩瓷技藝盡顯皇家風範
“京彩鑑賞瓷”曾經被稱做“北京仿古瓷”。作為北京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項目之一,“京彩鑑賞瓷”專指延續前朝名瓷而燒造出來的瓷器品種,目前主要仿製品種則集中在明代及清代康、雍、乾三朝,清末至民國時期以及20世紀50年代至今。其以粉彩、古彩、墨彩、鬥彩和新彩為主,作品種類繁多,風格獨特,恢宏大氣,有著帝王之都的風度,不僅滿足了人們好古賞舊、日用或其他需要,也在我國陶瓷行業史上占有很重要的位置。
京彩鑑賞瓷至今已有100多年的歷史,20世紀初,隨著官窯瓷器逐步流入市場,古玩店開始燒制出各種逼真的官窯精瓷,這種瓷器胎質、釉色、畫面精細質優,比肩官窯,京彩鑑賞瓷的雛形就此出現。辛亥革命後,京彩鑑賞瓷工藝逐漸豐富,製作群體進一步擴大,在民間的認知度也不斷提高,京彩鑑賞瓷行業逐漸形成。
主辦方北京華盛文化藝術有限公司經理籍華表示,從器型來說,京彩鑑賞瓷器型多樣,涵蓋瓶、罐、盒、碗、盤、花盆、魚缸、箭筒、涼墩、瓷珠、文房四寶、人物、鳥獸、各種小擺件等諸多種類。而從工藝流程來講,其生產有著一整套非常嚴格而複雜的過程,設計階段要經歷查閱資料、選胎、繪圖設計、定稿、勾圖幾個步驟。生產工藝經歷描圖、拍圖、研磨配色、彩畫、填色、自檢、互檢、入窯燒制、燒成出窯和成品檢驗等階段。從技法來講,京彩瓷主要以摹仿前人古瓷的裝飾手法,以古彩和粉彩技法為主。其中,古彩作品線條剛勁有力,色彩對比強烈,形象概括誇張、裝飾性強、極具民間藝術風格;粉彩則是在古彩基礎上運用國畫技法發展而來,顏色粉潤柔和,色彩豐富絢麗,畫工細膩工整,形象生動逼真。
而經四代名家傳承,京彩瓷得以形成一種特別韻味。其仿古意而不拘於形,承古法而不囿於器,釉色飽滿亮麗,畫工精緻大方,呈現出淺浮雕的實體感,擁有皇城氣概。

歷史傳承

京彩瓷幾十年“坎坷”發展路
新中國成立以後,京彩瓷在統一管理下規範發展起來。1973年初,在原來小規模製作的基礎上,建起了較大規模的專業生產廠家。
京彩瓷的第四代傳承人——北京市陶瓷工藝大師白莉和王立,從十幾歲就進廠學習京彩瓷技藝。當時廠子才剛辦起來,她們這一乾就是幾十年,見證了本廠三起三落的發展歷程。
據她們介紹,1975年工廠發展規模非常大,分幾個車間,僅畫瓷人員就有好幾百人。上世紀80年代,京彩瓷產銷非常紅火,那時候基本上走外貿,一個品種走貨就要一兩百件。後來由於市場疲軟,在上世紀80年代末,京彩瓷的產銷便隨之下滑。上世紀90年代,由於經營活躍,京彩瓷產銷量又有所回升,陶瓷、彩繪、仿古畫等品種也日趨豐富,工作人員也有幾百名,規模大,技術力量強。而到上世紀90年代中後期,由於當時市場整體狀況不好,而人們對京彩瓷產品的認知度也有限,使其產銷量再度下滑,車間進行合併,幾百人的規模就縮減為二三十人,而且僅保留了仿古瓷的項目。進入21世紀,工廠進行了重組,領導下大力氣發展京彩瓷項目,其產銷再度紅火起來。而幾年以後,由於各種各樣的原因,京彩瓷產銷又逐漸面臨收縮態勢,當時車間僅剩下6位老師傅和一些學員,設計、生產人員總共不到20人。
目前,京彩瓷也和北京民間其他眾多工藝品種一樣,存在著發展上的種種困境。例如,工作室、創作環境與其大器的工藝、精湛的技術不甚相襯。同時由於京彩瓷技藝環節專業含量高,製作工藝複雜,傳承難度也比較大。此外,由於京彩瓷製作技藝專業性強,傳承人才的選拔難度大,加之工藝大師逐漸進入老年,新生力量又未跟上,處於青黃不接的境地,亟待得到完善的保護與傳承。
| 多方助力 |
京彩瓷再度振興蓄勢待發
京彩瓷這項精湛的百年傳統技藝在傳承、發展中的困境,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政府、企業、工藝大師、專家學者、藝術界知名人士等各方力量共同助力,為其發展出謀劃策;熱愛這項事業的人們紛紛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到繼承傳統、重振市場的工作中來。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2008年、2009年,京彩瓷接連申報區級、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成功,2010年又開始申報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政府也對這個項目給予了重視和扶持,例如在多種重要的展覽、展示中,都力推京彩瓷;其中部分產品,已被獲準作為北京市的代表產品贈送給國外友人。
鼎盛陶琦(北京)藝術品有限公司副經理史琴表示,這項事業的發展需要政府的扶持、社會的關注,同時企業自身也在全力以赴,調配了全公司最精英的力量,來共同推動這項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的再度振興。目前公司正在重新裝修車間、擴大生產面積,並準備建立大師工作室。同時,還在摸索京彩瓷產業化運作的道路。但現在還需要很多的投入,需要條件的具備與改善。
白莉介紹說,隨著知名度的提升,目前京彩瓷的銷售局面也在打開,產品質量也越來越好,不但繼承了傳統技藝的精髓,而且在不斷創新。據了解,現在京彩瓷的主打產品粉彩百鹿尊和粉彩九桃天球瓶等,都是被排隊訂購的,而且大部分是回頭客。為了保證拳頭產品的稀有性,每年生產數量也是有所限制,例如百鹿尊,每年只生產20件。
不僅仿古瓷是拳頭產品,精品瓷也是首屈一指。工藝大師們根據年代特色進行製作,具有獨特的觀賞價值與韻味,受到各界人士的認可,並且在國家級傳統工藝美術精品大展中屢獲大獎。有精品,有拳頭產品,再迎合市場的需要製作一些符合大眾收藏取向的產品,同時開發一些日用瓷、禮品瓷、瓷板畫產品等等,京彩瓷在生產方面日益豐富,產量也不斷提高。
而總結這么多年堅持下來的經驗,白莉坦言,關鍵還是要有自己的特色。例如同是搞仿古瓷,景德鎮的仿古瓷就與京彩瓷的仿古瓷在色彩、工藝等方面有很大不同。總體說來,景德鎮仿古瓷比較清秀,但細膩不足,而且缺少宮廷藏品的韻味。而京彩瓷的仿古瓷就比較厚重飽滿,有皇家霸氣的感覺,這是其他地方無法仿製的。京彩瓷的工筆花鳥、人物,每一個細處往往都要經過繁複的精描細刻。哪怕一件小器皿,都能獨放異彩。

相關資料

仿古瓷彩繪車間中,藝人們正在心無旁騖地工作。在這裡,工作是一件寂靜甚至有些寂寞的事,但其中又有著某種忘我投入的沉醉狀態。
因為需要用到不同的色彩,藝人們手中一般至少有兩支筆來回替換。
這款仿乾隆御製品瓷器典型地代表了北京仿古瓷的皇城氣概。

架著瓷瓶的這個鐵架子叫做“馬”,瓷胎繪畫就在輕輕移動間逐漸完成。
手工藝溯源
仿古瓷,是後世模仿前朝的明瓷品種燒制出來的瓷器,萌芽於兩宋,繁榮於清代前期。康熙、乾隆時期,是瓷器發展的一個高峰,也伴隨著仿古瓷的興盛。之後,隨著清政權的衰落,統治者對制瓷業管制的放鬆卻使得民間仿古瓷獲得了生存空間。北京仿古瓷的歷史也是從那個時候開始的。另外,過去有“南有廣彩,北有京彩”的說法,“北京仿古瓷”之稱就是“京彩瓷”或“京彩宮瓷”衍化而來。一般來說,北京仿古瓷主要仿製清代乾隆和乾隆以前的彩瓷,以皇家御用官窯的古彩、粉彩等釉上彩製品為主,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琺瑯彩瓷。
內廷秘玩流入民間成為仿製範本
廣安門橋西南側的二環路邊,新落成的北京仿古瓷藝術館緊挨著濱河公園,公園裡有“薊城紀念柱”——薊城,也被視為北京建城史的開端。
“南有廣彩,北有京彩”,“北京仿古瓷”就是由“京彩瓷”或“京彩宮瓷”衍化而來。歷史上,京彩瓷最顯著的特徵,一是其瓷胎均精選自江西景德鎮御窯的質地瑩白、光潤細膩的瓷胎;二是在內務府造辦處由如意館宮廷畫師繪製;三是用琺瑯顏料精工彩繪紋飾;第四、清代的所有瓷品幾乎都在景德鎮官窯燒制,唯有琺瑯彩瓷在造辦處設窯低溫燒制,可以說是皇家“官窯”,宮廷良工巧匠雲集,製作不惜工本,製成品專供帝王賞玩,人稱“內廷秘玩”或“宮瓷”。
隨著清王朝的衰落,造辦處解體了,京彩瓷優質瓷胎的供應鏈斷裂了,京彩宮瓷失去了賴以生存的土壤,御用畫師流落民間。隨著無數古董書畫文玩瓷器從曾經的皇家禁地流入民間,廠肆、國門大開,海外市場需求量大增,使得極具中國宮廷特色的北京手工藝品受到熱捧。宮中御用品相對而言數量有限,各種各樣的仿製工藝品,包括曾經為清宮廷所壟斷的京彩瓷器開始在民間生產。景德鎮御窯廠停燒,但高檔瓷胎產品的製作並未中斷,還有不少遺存的官窯瓷胎,流落民間的宮廷畫師和燒窯工匠配合,以雍正、乾隆時期的京彩瓷為範本生產瓷器,盛行於市,人們稱之為“仿古瓷”。
1900年,在北京琉璃廠地區,一些未上彩的官窯瓷胎的發現,和一個名叫詹遠廣的江西景德鎮制瓷高手的到來,真正開啟了北京仿古瓷的製作歷史。清朝衰落後,官窯瓷器逐漸走入市場公開買賣。清廷內務府管理的北城瓷窯廠被琉璃廠的古玩商發現,那裡面存放著歷朝選剩下的未上釉彩的瓷胎。此前,他們接受的瓷器都是完成的器物,沒有修改的餘地,最多只是粘修一下,或請首飾樓鑲個銀口,瓷器的畫面是無法改變的。發現了這批瓷胎後,就可以在素瓷胎上畫上各種精美的圖案,燒出仿古窯的精瓷。
“說到北京仿古瓷,往往有人從字面上一瞟,就認為這是在造假,在製作贗品,甚至認定仿古瓷就是以仿充真,是擾亂古董文玩收藏市場的產物。其實這是一種誤解,它片面、孤立地理解了仿古瓷這一優秀傳統藝術品。”高級工藝美術師李蒼彥稱。
高仿,或者承古法而不囿於器
北京市級非遺項目仿古瓷第四代傳承人白莉,和仿古瓷打了40年交道。她還記得1973年,自己被派到景德鎮跟隨黃金山大師學習:“那時候很怕師傅,把作品拿給師傅看,他一般也不說話,我只能觀察他的表情,有時候他看了好久,最後說一句,‘拿去,擦了重新畫’。”
景德鎮也有仿古瓷,白莉能夠分辨出兩者的區別:“南方和北京水土不同。北京仿古瓷繼承對象主要是明清皇宮所使用的瓷器,有一種特別的韻味,釉色飽滿亮麗,畫工精緻大方,呈現出淺浮雕的實體感,有皇城氣概。”
目前京彩瓷的發展注重繼承古法,“一種是高仿品,圖案紋飾都仿古代,例如仿清乾隆‘粉彩百鹿尊’,這在乾隆年間是三品以上的官員才能瞻仰到的”。色彩飽滿豐盈,畫工極盡精細,模仿纖細入微,畫面上的蒼松翠柏、山石流泉,無不勾畫,線條清晰流轉,鹿的種種動態,奔跑跳躍,低鳴覓食,毛髮的顫動仿佛都在指間復活了。
另一種是在繼承的基礎上,根據器形的不同而在技法、畫面創作上有所選擇,仿古意而不拘於形,承古法而不囿於器。白莉現在主要設計仿古瓷作品,她創作的“西城勝境”,白塔、天寧寺等西城風物都在方寸之間的陶壺上了,小小一個弧面的世界裡,還是那個雋永的老北京城。
仿古瓷繪畫不僅需要有工筆美術功底,在紙上畫和在瓷上畫的感覺是不一樣的,在瓷上一筆一筆地繪好之後,才能去燒制。“我喜歡很多東西,喜歡去中山音樂堂聽音樂會、崑曲,別人都睡著了,我聽得很有味道。”在仿古瓷和其他藝術門類之間,白莉覺得都有隱秘的通道相連。
北京仿古瓷第五代傳承人徐立賓也是如此。2009年,他從景德鎮陶瓷藝術學院畢業來到北京,“北京的各大博物館,我去得都很多,光是故宮,現在算起來去了有十多次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