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利·卡伯特·洛奇

亨利·卡伯特·洛奇

美國麻薩諸塞州祖孫兩代參議員都叫這個名字,他們都是共和黨人。老洛奇是個歷史學家,信奉馬漢的海軍戰略,他在參議員帶頭否決了伍德羅·威爾遜總統加入國際聯盟的倡議。小洛奇和艾森豪和尼克森是朋友,從30年代孤立主義戰後轉變成擴張主義,在擔任駐聯合國大使期間極力反共,在南越當大使期間策劃了兵變謀殺了吳庭艷總統,是美國介入越南戰爭的關鍵人物。

老亨利·卡伯特·洛奇

老亨利·卡伯特·洛奇HenryCabotLodge(1850年5月12日-1924年11月9日)美國政治領袖,麻薩諸塞州聯邦參議員,在美西戰爭以後的30年裡對美國外交有深刻影響力,在這段時間裡,很少有他不支持的條約的能再參議員通過的,伍德羅·威爾遜總統加入國際聯盟的倡議就是被他否決的。 
小亨利·卡伯特·洛奇小亨利·卡伯特·洛奇
 
生於麻薩諸塞州波士頓顯赫家族,1871年畢業於哈佛大學,1874年獲得法學學士,1876年成為哈佛第一個政治學博士,之後在哈佛教授美國歷史。他的學術聲望建立在1877年的《喬治·卡波特的生平和書信》一書中,該書主要講他祖父身為聯邦黨的一生。1879年他離開校園從政,參加了共和黨,自1884年以後到去世,除了一屆都是麻薩諸塞州的聯邦參議員,他本來極端保守,但迫於現實政治而不時軟化自己的立場。他支持文官制度,外交和諮詢人員專業化和限制移民。
然而,洛奇最感興趣的是國際事務,自1896年他一直是參議員外交委員會成員,由於娶了海軍少將戴維斯的女兒安娜為妻,他自動成為海軍戰略家阿爾弗雷德·賽耶·馬漢的門徒,洛奇和他的朋友西奧多·羅斯福都同意馬漢的主張,相信軍事力量在未來的國際事務方面將扮演決定性因素,他們確信建立一支大規模的海軍艦隊,並在加勒比海和太平洋成為主要力量,將是保障美國本土安全不可缺少的。他們也和馬漢一樣承認英、美間的合作可維持世界秩序,洛奇支持美國對西班牙宣戰,已經美國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等軍事行動。
少數人認為世界和平根植於法律和道德在國家事務上的影響力遠勝於武力的假設,
1951的小洛奇1951的小洛奇
洛奇蔑視這種不切實際的想法。1919年,伍德羅·威爾遜總統將凡爾賽和約和國際聯盟條約交付參議員請求批准。當時擔任共和黨參議員外交委員會主席的洛奇,反對國際聯盟條約內要求保障彼此獨立自主的普遍性要求。他主張只有在涉及某一國家重大利益的狀況下,才會接受上述國際義務。洛奇支持建立英美同盟來限制法國在一戰後的霸權。
洛奇使大多數參議員相信,美國將不會接受在國際聯盟中所規定的任何普遍義務,但威爾遜總統在這一點上始終未能讓步。最後,聯邦參議員否決了美國參加國際聯盟的要求。1924年,老洛奇卒於麻薩諸塞州劍橋。

小亨利·卡伯特·洛奇

小亨利·卡伯特·洛奇(1902年7月5-1985年2月27日)美國政治領袖和外交官,曾擔任13年的聯邦參議員和美國駐聯合國代表。也是1960年共和黨副總統候選人,在美國捲入越南戰爭時扮演主要角色。

生平

生於麻薩諸塞州,父親是詩人喬治·洛奇,祖父是參議員老亨利·卡伯特·洛奇,他在英國密德薩斯大學畢業後,進入哈佛大學就讀,1924年以優異的成績獲羅曼語文學學士。曾在波士頓《電訊晚報》和《先鋒論壇報》擔任記者,,1933年當選麻薩諸塞州參議員,開始政治生涯,1936年又當選為美國聯邦參議員。 
老亨利·卡伯特·洛奇老亨利·卡伯特·洛奇
 
在他的第一次參議員任期內,一直謹遵其祖父仰慕的的密西西根參議員阿瑟·范登堡的教誨,並以孤立主義者的身份投票。美國參加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洛奇對軍事戰備產生興趣。他自1925年開始擔任後備軍官,1941-1942年曾參與戰鬥,1942年連任參議員,但在1944年富蘭克林·羅斯福總統發布民選的參議員不能擔任軍職的命令後,洛奇隨辭去參議員職務而在軍隊呆到歐洲結束,當時他在義大利戰區,軍銜陸軍中校。
1946年他再次當選參議員,放棄了孤立主義,支持杜魯門主義,投票支持援助希臘、土耳其和馬歇爾計畫,贊成組織北約,1952年他被約翰·甘迺迪擊敗,丟了參議員的位置。但靠著他在1941年的軍事演習中和艾森豪中校結下的友誼,他成為當選總統任命的駐聯合國代表(1953-1960),在發生國際危機的那幾年他頻頻出現在電視上,使他成為國際知名人物,在聯合國及其後的外交舞台上,洛奇是一位堅定的反共產主義擴張人士,1960年他和理察·尼克森搭檔進行總體競選,但沒有成功。
1963-1964和1965-1967年他擔任駐南越的大使,他贊成軍事政變推翻吳庭艷總統,1967-1968年擔任巡迴大使,1968-1969年擔任駐西德大使,以及隨後擔任1969年有關越南問題的巴黎會談之尼克森總統的談判代表,1985年卒於家鄉比弗利。

評價

亨利·卡伯特·洛奇是單邊主義的發明者,所謂“單邊主義”,按照2000年《美國傳統英語詞典》第四版的解釋,是“國家依個人主義方式開展外交活動的一種傾向,具體特徵表現為最低限度地與其它國家進行磋商和吸收其它國家參與,即使這些國家是其盟國。” 而按照“世界聯播”(WorldNet)網際網路線上英文詞典的解釋,“單邊主義”是“一種學說,認為國家應以個人主義方式開展外交活動,而無需向其它國家徵求意見或吸收其它國家參與。”洛奇的單邊主義思想的內容是美國要保證其在全世界參與行動的“自由”,即一切以美國國家利益為出發點,在美洲、歐洲和亞洲地區採取靈活的政策。這一外交思想是美國大國崛起時外交選擇的真實再現,直到今天仍深深地影響著美國的外交政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