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當斯的挫折理論

挫折理論是由美國的亞當斯提出的,挫折是指人類個體在從事有目的的活動過程中,指向目標的行為受到障礙或干擾,致使其動機不能實現,需要無法滿足時所產生的情緒狀態。

什麼是挫折理論

挫折理論是由美國的亞當斯提出的,挫折是指人類個體在從事有目的的活動過程中,指向目標的行為受到障礙或干擾,致使其動機不能實現,需要無法滿足時所產生的情緒狀態。挫折理論主要揭示人的動機行為受阻而未能滿足需要時的心理狀態,並由此而導致的行為表現,力求採取措施將消極性行為轉化為積極性、建設性行為。

動機受到阻礙或干擾的四種情況

個體受到挫折與其動機實現密切相關。人的動機導向目標時,受到阻礙或干擾可有四種情況:

①雖然受到干擾,但主觀和客觀條件仍可使其達到目標;

②受到干擾後只能部分達到目標或使達到目標的效益變差;

③由於兩種並存的動機發生衝突,暫時放棄一種動機,而優先滿足另一種動機,即修正目標;

④由於主觀因素和客觀條件影響很大,動機的結局完全受阻,個體無法達到目標。

第四種情況下人的挫折感最大,第二和第三種情況次之。挫折是一種普遍存在的心理現象,在人類現實生活中,不但個體動機及其動機結構複雜,而且影響動機行為滿足的因素也極其複雜,因此,挫折的產生是不以人們的主觀意志為轉移的。

挫折產生的原因

引起挫折的原因既有主觀的,也有客觀的。

主觀原因主要是個人因素,如身體素質不佳、個人能力有限、認識事物有偏差、性格缺陷、個人動機衝突等;

客觀原因主要是社會因素,如企業組織管理方式引起的衝突、人際關係不協調、工作條件不良、工作安排不當等。人是否受到挫折與許多隨機因素有關,也因人而異。歸根結底,挫折的形成是由於人的認知與外界刺激因素相互作用失調所致。

挫折心理的種種表現

對於同樣的挫折情境,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感受;引起某一個人挫折的情境,不一定是引起其他人挫折的情境。挫折的感受因人而異的原因主要是由於人的挫折容忍力不同。

所謂挫折容忍力,是指人受到挫折時免於行為失常的能力,也就是經得起挫折的能力,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應了人對環境的適應能力。對於同一個人來說,對不同的挫折,其容忍力也不相同,如有的人能容忍生活上的挫折,卻不能容忍工作中的挫折,有的人則恰恰相反。挫折容忍力與人的生理、社會經驗、抱負水準、對目標的期望以及個性特徵等有關。

例如:企業中有的職工有嬌驕二氣,眼高手低,其挫折容忍力一般較低;再如:企業職工對安全生產的價值觀不同,追求達到目標的自我標準不同,即使客觀上挫折情境相似,每個人對挫折的感受也會不同,所致的打擊程度也就不同。

挫折對人的影響

挫折對人的影響具有兩面性:一方面,挫折可增加個體的心理承受能力,使人猛醒,汲取教訓,改變目標或策略,從逆境中重新奮起;

另一方面,挫折也可使人們處於不良的心理狀態中,出現負向情緒反應,並採取消極的防衛方式來對付挫折情境,從而導致不安全的行為反應,如不安、焦慮、憤怒、攻擊、幻想、偏執等。

在企業管理中,有的人由於安全生產中的某些失誤,受到領導批評或扣發獎金,由於其挫折容忍力小,可能就會發泄不滿情緒,甚至採取攻擊性行動,在攻擊無效時,又可能暫時將憤怒情緒壓抑,對安全生產採取冷漠的態度,得過且過。人受挫折後可產生一些遠期影響,如喪失自尊心、自信心,自暴自棄,精神頹廢,一蹶不振等。

挫折的採取措施

在企業安全生產活動中,職工受到挫折後,所產生的不良情緒狀態及相伴隨的消極性行為,不僅對職工的身心健康不利,而且也會影響企業的安全生產,甚至易於導致事故的發生。因此,應該重視管理中職工的挫折問題,採取措施防止挫折心理給職工本人和企業安全生產帶來的不利影響。對此,可以採取的措施包括:

①幫助職工用積極的行為適應挫折,如合理調整無法實現的行動目標;

②改變受挫折職工對挫折情境的認識和估價,以減輕挫折感;

③通過培訓提高職工工作能力和技術水平,增加個人目標實現的可能性,減少挫折的主觀因素;

④改變或消除易於引起職工挫折的工作環境,如改進工作中的人際關係、實行民主管理、合理安排工作和崗位、改善勞動條件等,以減少挫折的客觀因素;

⑤開展心理保健和諮詢,消除或減弱挫折心理壓力。

本條目在以下條目中被提及

關鍵字

亞當斯的挫折理論,挫折理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