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歷山大·皮丘什金

亞歷山大·皮丘什金

”僅2001年,皮丘什金就殺死了11人,其中6人死於同一個月。 皮丘什金的第一宗謀殺在皮丘什金看來,弗里切娃是極其幸運的一個。 法官在莫斯科一家法院內宣讀了皮丘什金“有罪”的判決書。

個人介紹

亞歷山大·皮丘什金 受審照片亞歷山大·皮丘什金 受審照片
亞歷山大·皮丘什金生於1974年,他只活了33年。
他看上去只是一個普通的超市工作人員,沒有什麼特別的驚人之處,但就是這樣一個看似普通的人,竟然是一個喪心病狂的殺人魔。皮丘什金一心想著要當俄羅斯最著名的連環殺手。酷愛西洋棋的他還想將每個受害人當作一個棋子 ,填滿整個西洋棋的棋盤,因此也被俄羅斯媒體稱作“棋盤殺手”。
1992年夏天第一次殺人。
皮丘什金的慣用作案手法是以飲酒為誘惑吸引無家可歸者到莫斯科南部一處公園內,等到後者喝醉後將其殺死。在被捕後,皮丘什金曾經對媒體說:“第一次殺人時,感覺就像初戀,我永遠也忘不了這種感覺。”僅2001年,皮丘什金就殺死了11人,其中6人死於同一個月。
2005年開始,皮丘什金的謀殺手段愈發殘忍,涉嫌用榔頭多次猛擊受害者頭部,部分案例中甚至用酒瓶插入死者顱骨中。
2007年 8月13日,亞歷山大·皮丘什金(前)被警察帶入俄羅斯首都莫斯科的一家法院。
2007年10月24日被判有罪。
2007年10月29日被判終身監禁。

相關事件

倖存者瑪麗娜· 弗里切娃

雖然事情已經過去6年了,但瑪麗娜· 弗里切娃依然對2001年初的那個夜晚心有餘悸。那時,她年僅19歲,剛從外地來到莫斯科不久,生活拮据且懷有6個月的身孕。那天,在位於莫斯科南郊的卡霍夫斯卡亞捷運站附近,弗里切娃遇到了亞歷山大·皮丘什金。這個捷運站是當地酒鬼們的“聖地”,因此,皮丘什金熱情地邀請弗里切娃跟他“喝一杯”。“隨我來,我有一些走私過來的好東西藏在樹林里。”皮丘什金說。看著眼前這個擁有一頭褐色頭髮、衣著整潔得體的陌生男士,弗里切娃稍微躊躇了一下,然後跟隨他向附近的比茨維斯基公園走去。
比茨維斯基公園是許多莫斯科人鍾愛的地方。它距離這座城市的中心區域並不遠,卻擁有大片的野生森林, 從而成了莫斯科人野餐、釣魚、漫步的好去處。然而,與幾乎所有大城市的森林公園一樣,比茨維斯基公園也被日益增多的犯罪問題困擾。夜幕之下,密林之中,時不時地發生搶劫、謀殺等刑事案件。
弗里切娃沒有想到的是,剛走進森林,外表看似溫文爾雅的皮丘什金便成了一個“惡魔”:他一把揪住弗里切娃的頭髮,狠狠地打她,最後把她推進了附近的一口污水井中。那口污水井深約6米,弗里切娃拚命掙扎了一個多小時,才僥倖從井裡爬出來。在森林中艱難地捱過一夜後,她被數名早起晨練的婦女發現並解救。由於對皮丘什金過於恐懼,在此後很長一段時間裡,弗里切娃都不敢對人們講述她的真實遭遇,只是稱,自己不小心落入了污水井中。

皮丘什金的第一宗謀殺

在皮丘什金看來,弗里切娃是極其幸運的一個。2001年至2006年間,他自稱共對63個目標“下手”,其中絕大多數受害者都被他殺死,屍體也被推入那口污水井中。
皮丘什金出生於1974年。他的童年並不幸福:在一個單親家庭中長大,並且長時間被母親放置於一所主要接收窮人孩子的寄宿學校中。後來,他與祖父生活在一起,總算得到了一些關愛。祖父去世後,皮丘什金似乎一下子失去了精神依託。雖然回到了母親身邊,但他對母親並沒有什麼感情。在學習和工作之餘,他將絕大部分時間都花在了離家不遠的比茨維斯基公園中,帶著一條寵物狗在那裡散步。那條狗死後,他將它的屍體“隆重”地安葬於公園內的一處森林中。
70歲的斯韋特蘭娜·莫特耶科娃與皮丘什金同住在一座公寓樓中。在她眼中,皮丘什金是一個“懂禮貌”、有點兒“多愁善感”的人。“他總是叫我斯韋塔阿姨,”莫特耶科娃說,“他非常愛動物。如果一隻寵物不幸死了,他會非常傷心。”
然而,絕大多數熟悉皮丘什金的人都沒有意識到,這個年輕人有一個極為狂暴和衝動的內心世界。1992年,18歲的皮丘什金第一次殺了人:由於視一位同學為情敵,他將對方從公寓樓的高層推下,導致對方死亡。警方對他進行了審問,最後卻認定,那名同學是“自殺身亡”,從而使他逃過一劫。這個結果讓皮丘什金以為自己受到了上帝的眷顧,於是,從2001年起正式開始實施恐怖的殺人計畫。

渴望成為“俄羅斯第一連環殺手”

皮丘什金酷愛西洋棋。他計畫每殺死一人,便在家中棋盤的格子上放上一枚硬幣,直至填滿全部64個格子。這樣,他就能“輕鬆”超越俄羅斯最臭名昭著的連環殺手安德烈·奇卡季洛創下的“紀錄”。此人在1992年——正是皮丘什金犯下第一宗謀殺案的那年——被控謀殺了52人,其中以妓女和兒童居多。奇卡季洛極為殘忍,通常在殺人後將受害者的屍體肢解,有時甚至將肢解後的屍體煮食。負責對“比茨維斯基公園連環謀殺案”進行調查的檢察官尤里·肖明表示,皮丘什金一直“夢想超越奇卡季洛”,從而“在歷史上留下自己的印記”。
與奇卡季洛不同,皮丘什金的謀殺對象主要是中老年男子。他往往假裝邀請對方喝酒,將他們騙至比茨維斯基公園的森林,趁其不備,使用大錘或鐵管從背後猛擊他們的頭部,直至將他們打死。行兇的地點大多位於他那條寵物狗的墓地附近。
從2001年初至2006年6月,皮丘什金用類似的手法,至少殺害了49名無辜者,另有弗里切娃等3名受害者僥倖逃生。 10多具遇害者的屍體被他留在作案現場,其餘屍體都被拋入附近的一口污水井中。
比茨維斯基公園內的連環謀殺案,引起了莫斯科警方的高度關注。他們曾經出動數百名警察,對總面積約17平方公里的森林公園進行地毯式搜尋,希望找到更多遇害者的屍體,並抓獲犯罪嫌疑人。一些警員曾數次與皮丘什金相遇並查驗過他的身份證件,但從未對他產生懷疑?!

與警方玩“貓鼠遊戲”

2006年2月20日,莫斯科警方接到舉報稱,連環殺手又在比茨維斯基公園內出現。警方迅速趕赴現場,並逮捕了一名年輕人。但在此後的一周內,公園內又接連發生了兩起謀殺案——很顯然,那名年輕人並非真兇。皮丘什金後來說,他時刻關注著警方的行動,之所以在警方逮捕一名嫌疑人後連續作案,就是公開向警方表明:在這場“貓鼠遊戲”中,他仍然占據著上風。
2006年6月,皮丘什金鎖定了一個新目標——和他在同一家超市工作的女同事瑪麗娜·莫斯卡爾約娃。他邀請莫斯卡爾約娃外出散步,最後在比茨維斯基公園內將其殺害。不知是出於什麼考慮,莫斯卡爾約娃離開家前給兒子留下了一張紙條,上面寫明自己和皮丘什金一同外出,還草草寫下了他的手機號碼。這成為警方偵破工作的一個突破口。警方還在莫斯卡爾約娃屍體所穿外套的口袋中找到了一張捷運車票,依據票面上的日期和時刻,他們調閱了捷運站的監控錄像,發現當時皮丘什金和莫斯卡爾約娃的確在一起。
警方據此認定,皮丘什金有重大作案嫌疑。2006年6月16日,在救火車警報聲的掩蓋下,大批警察悄悄包圍了皮丘什金居住的公寓。為了防止他跳窗自殺,身繫繩索的突擊隊員首先從樓頂滑下,在視窗外嚴陣以待。隨後,警察以察看火情為名騙開了房門,一擁而上將皮丘什金抓獲。
對於自己犯下的累累罪行,皮丘什金並沒有否認。警方從其家中查抄了一張手繪的西洋棋棋盤草圖,其中的63個格子內標有不同的日期,這表明,他共作案63起。然而,在對比茨維斯基公園進行仔細搜尋後,警方只找到了49具屍體。

“我賦予了他們新的生命”

2006年7月,俄羅斯獨立電視台播放了一段皮丘什金接受俄羅斯警方訊問的錄像。在被問及為何殺人時,皮丘什金回答道:“我的生活里如果沒有殺人,就如同沒有食物一樣。那(殺人)是一種必需品,你能理解嗎?我感覺我是這些人的父親,我為他們打開了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門,我賦予了他們新的生命!”
在談及殺死莫斯卡爾約娃時,皮丘什金說:“我知道她給她的兒子留下了一張紙條,上面有我的手機號碼,這樣警察就可能查到我……最終,我還是決定冒險(殺掉她),畢竟,當時我已經處於殺人的情緒中了。”
皮丘什金的母親表示,他在4歲時曾經跌落鞦韆,頭部受傷,因此,連環殺人極可能是精神疾病所致。但俄羅斯著名的謝爾布斯基心理學研究所對皮丘什金進行檢查後認定,這名連環殺手神智清醒,沒有任何精神疾病。犯罪心理學家米哈伊爾·維諾格拉多夫,在分析皮丘什金的殺人動機時認為:皮丘什金自小缺乏關愛,曾經把祖父視為惟一可依賴的親人;祖父的去世導致年幼的皮丘什金產生了一種“被拋棄”的感覺,於是產生了對祖父的仇恨,這可以解釋,為什麼絕大多數受害者都是中老年男子。
維諾格拉多夫還指出,所有的連環殺手都有“從謀殺中獲得性快感”的強烈欲望,皮丘什金也不例外。事實上,皮丘什金在對警方談及謀殺過程的時候的確稱,他從中獲得了一種類似“持久性高潮”的快感。
9月13日,莫斯科一家法庭開始對“比茨維斯基公園連環謀殺案”進行審理。法庭採取陪審團定罪的方式,並向公眾開放審理過程,這在俄羅斯的刑事審判中是極為少見的。由於受害者人數眾多,預計此案的審理將持續較長時間。俄羅斯目前執行暫緩死刑的規定,如果皮丘什金系列謀殺的罪名成立,他將面臨終身監禁的命運。

審判

2007年8月13日,莫斯科一家法庭開始對“比茨維斯基公園連環謀殺案”進行審理。法庭採取陪審團定罪的方式,並向公眾開放審理過程,這在俄羅斯的刑事審判中是極為少見的。由於受害者人數眾多,預計此案的審理將持續較長時間。
2007年10月24日,俄羅斯的“棋盤殺手”皮丘什金被法官宣布有罪
法官在莫斯科一家法院內宣讀了皮丘什金“有罪”的判決書。法官宣布:“皮丘什金在任何一方面看來都是有罪的。”這一判決為終審判決,不得抗訴。檢察官表示,鑒於皮丘什金“罪行的嚴重程度”,要求法官判皮丘什金終身監禁。法官沒有當庭宣判,但對皮丘什金的判決將在幾天內做出。
2007年10月29日皮丘什金被判終身監禁

犯罪心理

2006年7月,俄羅斯獨立電視台播放了一段皮丘什金接受俄羅斯警方訊問的錄像。在被問及為何殺人時,皮丘什金回答道:“我的生活里如果沒有殺人,就如同沒有食物一樣。那(殺人)是一種必需品,你能理解嗎?我感覺我是這些人的父親,我為他們打開了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門,我賦予了他們新的生命!”
在談及殺死莫斯卡爾約娃時,皮丘什金說:“我知道她給她的兒子留下了一張紙條,上面有我的手機號碼,這樣警察就可能查到我……最終,我還是決定冒險(殺掉她),畢竟,當時我已經處於殺人的情緒中了。”
皮丘什金的母親表示,他在4歲時曾經跌落鞦韆,頭部受傷,因此,連環殺人極可能是精神疾病所致。但俄羅斯著名的謝爾布斯基心理學研究所對皮丘什金進行檢查後認定,這名連環殺手神智清醒,沒有任何精神疾病。犯罪心理學家米哈伊爾·維諾格拉多夫,在分析皮丘什金的殺人動機時認為:皮丘什金自小缺乏關愛,曾經把祖父視為惟一可依賴的親人;祖父的去世導致年幼的皮丘什金產生了一種“被拋棄”的感覺,於是產生了對祖父的仇恨,這可以解釋,為什麼絕大多數受害者都是中老年男子。
維諾格拉多夫還指出,所有的連環殺手都有“從謀殺中獲得性快感”的強烈欲望,皮丘什金也不例外。事實上,皮丘什金在對警方談及謀殺過程的時候的確稱,他從中獲得了一種類似“持久性高潮”的快感。
“消滅地球上的那些社會邊緣分子,是我天賦的使命!”被捕之後,皮丘什金曾如此公開表示。這位“自承天命”的殺手特別喜歡一種名為“金維列斯”的伏特加酒——多名受害人的傷口中都曾發現這種伏特加酒酒瓶的碎片。“維列斯”是古羅斯的“畜牧活動保護神”,也被認為是森林的神主,能給人類帶來富足的生活。顯然,皮丘什金在潛意識中已將自己當作了“維列斯神”的化身。當然,他也確實主宰過比特采夫公園的森林,不過,他並沒有帶給其臆想出來的“臣民”幸福,反而是剝奪了他們最寶貴的東西:每次殺害受害人之前,皮丘什金都會詳細地詢問對方的出生日期、生活現狀、人生計畫及願望,以便在剎那間讓對方失去這一切。
為了享受犯罪給其帶來的樂趣,殺害了20多人之後,皮丘什金就再沒有在下水道中藏匿過屍體:“竟然沒人發現我的罪行,這讓我很難受。因此,我開始直接將屍體留在林間小徑上,以便引起轟動效應。”結果,在29人成為比特采夫森林公園的“下水道遊魂”後,一名流浪漢被他從16樓的陽台上推下、兩人被其用自來水筆式手槍擊斃、兩人索性直接被其扼死。但這些殘酷的殺人方法最終還是讓殺人狂失去了快感,他開始利用斧子和榔頭來行兇,之後,則用到了酒瓶。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