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歷山大·波普

亞歷山大·波普

亞歷山大·波普(Alexander Pope,1688-1744年),全名亞歷山大·蒲柏。出生於倫敦,英國詩人。主要作品有《田園詩》、《秀髮劫》。是18世紀英國最偉大的詩人。

基本信息

生平簡介

亞歷山大·波普Alexander Pope,1688-1744年),英國詩人。他那些充滿才氣的諷刺詩嘲笑了安妮女王時期的民眾和當時的風尚及信仰;而他的哲理和道德詩是各個時代的思想的匯集。波普的詩歌和其他新古典主義詩人的作品一樣,正規而缺乏想像力,但是其精緻、優雅和簡潔的特色頗受稱讚。
波普在英雄雙韻體的創作上成就非凡,無人可以超越。這種詩歌形式很適合新古典主義時期的正規的風範。它由兩行詩句組成,每句五個重音節拍,另附押尾韻。一對偶句清楚準確地表達一個完整的思想,實質上每對偶句都是獨立的。文學史上最著名的英雄雙韻體之一,即波普所作的《論人文粹》:
認識你自己,不是去靠上帝,人類最適宜研究的是人類自己。
波普是個小個子,身高只有四英尺6英寸(1米37),兒時的一場病令他駝了背。他脾氣急噪易怒,最終和多數朋友反目,經常假想別人冒犯了自己。波普很怕冷,外出時要穿三雙襪子和好幾件大衣。他的身體狀況總是不好,心情也總處於低落之中。他稱他的人生是“一場漫長的疾病”。

早期生平

亞歷山大·波普出生於倫敦。他的父母是天主教徒。那時英國法律禁止天主教徒上學,所以他在家接受私塾教育。不過,他的大部分知識都得自於閱讀。他自學多種語言,並通過抄書培養自己的寫作能力。
《田園詩》發表於1709年,是波普發表的第一首詩,是他16歲時寫的。他的第一部重要作品《論批評》(1711年)是用極其優美的韻文寫成的批評文選。(Essay<散文>這個辭彙在18世紀指任何形式的說明文、詩歌或散文。)其中很多詩句後來都成了人們耳熟能詳的習語,如“天使都不敢涉足的地方,蠢材會衝進去”。
《秀髮劫》(1712年)是一部模仿英雄史詩,據一次宮廷事變而作。詩中描寫一個年輕的貴族從一位宮廷美女頭上剪下一綹頭髮;其次要情節涉及土地神和空氣精靈。用尊貴華美的史詩描述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波普因此製造出諷刺文學的典範之作。撒母耳·詹森將之譽為“波普所有作品中最簡潔、最精巧、最令人愉快的一部”。

後期生平及作品

從1712年到1724年波普致力於翻譯荷馬的《奧德賽》和《伊利亞特》。用這筆豐厚收入他在泰晤士河邊的特威克納姆買了一棟別墅。此後的大部分時間他就和他母親住在這裡。波普曾經回到倫敦享受作為文學名流的風光,但這並不適合他。所以他又回到他的別墅,終其一生投身於詩歌創作,照料生病的母親,打理他那精巧的花園。
《群愚史詩》(1728年)寫于波普加入名為“Scriblerus Club”的英國文學俱樂部時,這是一個非正式的文學社團,喬納森·斯威夫特也是其中成員。在斯威夫特的鼓勵下,波普創作出這部尖銳諷刺當時文壇愚人的作品。這首詩諷刺語言極惡毒,以至讓波普樹敵眾多。
波普的詩最為後人引用的是《論人》,發表於1733年。其目的據波普說是“為上帝拯救人的方法辯護”。它用英雄雙韻體的形式總結了當時英格蘭大部分哲學思想。人們最常引用的詩句是“希望永遠在人們心中跳動”。
越到生命的盡頭波普變得越是刻薄。《道德論》(1720-35年)的詩中滿是對其敵人的尖銳而不公正的諷刺。不過,其精美的風格卻令人欽敬。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