亘姓

《通志·氏族略》載,唐代上元時有桓姓者改為祖宗的姜姓。 (《通志·氏族略》載:“亘庭昌唐上元中準制改為姜氏。 亘氏後改作姜氏(《通志·氏族略》所載:“亘庭昌唐上元中準制改為姜氏。

歷史來源
出自姜姓, 據《通志·氏族略》記載,春秋時,齊國國君齊襄公的弟弟有一個兒子叫小白,在齊襄公被殺害以後,他從莒國進入齊國,成為齊國(姜姓)的君主,後來他成為春秋五霸之一,死後得到諡號為“桓”,歷史上稱為齊桓公。他的這一支子孫於是以桓作為自己的姓氏。
桓公的支庶有以謚為氏的,遂為桓氏。
《通志·氏族略》載,唐代上元時有桓姓者改為祖宗的姜姓。(《通志·氏族略》載:“亘庭昌唐上元中準制改為姜氏。”亘即桓)
桓氏因避仇與避諱(清張澍《姓氏尋源•先韻》:“澍按:亘姓因避桓字而改也。”(宋欽宗名趙桓))改作亘(Huán)氏、旦氏(但氏)。亘(gèn)亘(xuān)二字,古形不同:“亘”為亘(gèn)的本字,“亘”中間是“月”字,則“亘”應是“如月之恆”之“恆”的本字;兩橫夾一囘字為亘(xuān)的本字,兩橫表示水的兩岸,囘象迴旋之水,亘(xuān)應是“鏇”的本字。兩字因字形相近而混為一字。亘氏後改作姜氏(《通志·氏族略》所載:“亘庭昌唐上元中準制改為姜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