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店鎮

井店鎮

井店鎮位於內黃縣城西南25公里。東鄰六村鄉,西鄰二安鄉,南臨濬縣善堂鎮,北連亳城鄉。面積47.73平方公里。轄35個行政村,40個自然村,144個村民小組,10820戶,41003口人,其中農業人口39470人,占總人口的96%。非農業人口1560人,占總人口4%。耕地面積4.6萬畝,有效灌溉面積4.1萬畝,農民人均耕地1.18畝。2004年,工農業總產值31798萬元,其中農業占70%。

基本信息

河北省涉縣井店鎮(JingdianZhen)位於涉縣中部,距縣城8.5千米。面積108平方千米,人口3.82萬人(2002年)。轄28個行政村,鎮政府駐井店村。邯(鄲)長(治)鐵路、公路過境。古蹟有宋代成湯王廟、戰國遺蹟簡子城
沿革1953年設井店鄉,1958年改公社,1984年改鎮。1996年王金莊鄉併入。1997年,面積108.6平方千米,人口3.8萬,轄井店一街、井店二街、井店三街、井店四街、下莊、台東、台西、台南、台北、前池耳、後池耳、廟家、玉林井、石井溝、南峧、北峧、老爺廟、禪房、劉家、西坡、東坡、拐里、王金莊一街、王金莊二街、王金莊三街、王金莊四街、王金莊五街、曹家安28個行政村。
2井店鎮
位於內黃縣城西南25公里。東鄰六村鄉,西鄰二安鄉,南臨濬縣善堂鎮,北連亳城鄉。面積47.73平方公里。轄35個行政村,40個自然村,144個村民小組,10820戶,41003口人,其中農業人口39470人,占總人口的96%。非農業人口1560人,占總人口4%。耕地面積4.6萬畝,有效灌溉面積4.1萬畝,農民人均耕地1.18畝。2004年,工農業總產值31798萬元,其中農業占70%。
井店,因隋唐之間形成居民點之前,有一井姓人家在這裡開設一個商旅客店,號稱“井家老店”而得名。舊有“滅了陳村集,興起井店集”之說,陳村集原在今六村鄉千口村南龍王廟故址,據傳隋末有“史大奈大鬧陳村集”之說,加上黃河泛濫、風沙襲擊,陳姓人家遷居北六村、井店。井店集逐漸興盛起來。
井店,隋屬臨河縣、唐屬內黃縣平原里,宋屬澶洲(今濮陽),明清間地處濮內滑三縣毗連之隅。隸屬關係犬牙交錯,東門外、南門外屬滑縣,北六外屬內黃,西門外和鎮內屬開州濮陽縣,因而有“兩省三縣加一洲”之稱號。清鹹豐十一年(1961年)築寨圍,周長9華里,四門的門額大字是:“東望澶洲”(古澶洲今濮陽),“西瞻行翠”(太行山)“南向白馬”(舊有白馬縣、白馬坡、今屬滑縣),“北臨黃池”(內黃別稱)。1938年,賽牆、門額尚存。
井店因地處三縣交界,便於開展革命活動,1927年以平傑三喻屏為首在此建立中共黨支部,1928年中共地下濮陽縣委曾遷井店完小。1940年,以井店為中心建立高陵縣抗日人民政府,被譽為冀魯豫沙區革命根據地的“小延安”。1949年高陵縣撤銷,井店為內黃縣第六區區公所駐地。1951年,王從吾率中央老區慰問團回到井店,批准在井店建立老區中學、老區人民醫院和老區人民文化館。1957年撤銷井店區,建立區級建制的井店鄉,1958年改為井店人民公社,1984年恢復井店鄉,1987年撤鄉建鎮,鎮人民政府駐南街路東原區公所舊址。1994年7月,鎮政府遷至鎮西南湯濮鐵路和內浚公路交匯處西北現址。
小城鎮規劃建設
新中國成立後,特別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實行改革開放以來,各級政府十分重視城鎮建設,並從1985年起就著手制定了城鎮規劃,並先後由安陽市規劃設計院、濮陽市規劃設計院對城鎮規划進行了修編。1988年至2000年,按照規劃加寬改造了鎮內四條主要老街道。新開四條環鎮大街,臨街工業品、百貨、日用品、食品等批發市場初具規模,鎮政府、郵電、金融、保險、電業、石油等單位大樓相繼竣工。鎮北教育區,區內有縣三中、鎮一中、鎮小等標準化學校。鎮西新開發區街道寬闊,商店林立,市場繁榮。鎮東工企區,建有二帝酒廠、水泥廠、化工廠、棉花廠、木器加工廠、水泥予制廠、國家糧食儲備庫等。南大街建有老區人民文化館、革命烈士紀念廳、廳內有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時期烈士紀念碑。俯視井店全貌,一個綜合型現代化小城鎮已初具雛形。1998年被河南省建設廳命名為“中州名鎮”。
交通電力
境內湯(陰)濮(陽)鐵路和內(黃)浚(縣)公路在鎮政府東側交匯,濮陽至湯陰公路穿鎮而過,井店集成了東、西、南、北交通要衝,機動車日流量約4000餘車次。通往新鄉、鄭州、洛陽、北京、天津、濮陽、范縣、清豐、南樂、內黃、安陽、湯陰、鶴壁的長途客車日達30餘班次。日往反於內黃的公共汽車和個體客車30餘車輛。柏油路實現了村村通,交通非常便利。
電力設備齊全,電力已成為全鎮生產和生活的主要動力,2004年全鎮年用電量923萬千瓦時。
商業貿易
井店距縣城較遠,歷以古集名鎮著稱,特別是開放以來,改建後的四條主要街道和新開四條街道四通八達,寬敞潔淨,批零商店林立,商品琳琅滿目.
文化
鎮境內有鎮西南明代陳邵墳;南街現代衛河支隊烈士紀念碑;北馮村清代螞蚱碑(遺失)等三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和唐代理固塔,清代小集荒年志碑二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鎮中心建有老區人民文化館(1952年建),設有圖書館、閱覽室、遊藝室等。有容納1400人的影劇院,多家投影廳、錄像廳和四個民間藝術團體。鎮南火車站北人民民眾文化活動中心,占地6670平方米
該鎮境內有縣屬第三中學一所。鎮辦初級中學3所,國小10所.
農林牧業
該鎮除西北片有少量沙地、東南片有少量鹽鹼地外,其餘80%是兩合土和沙壤地,適宜種糧食等多種農作物.
衛生、防疫
該鎮有鄉鎮衛生院1處,有病床80張和心腦電圖、X光機、B超機、CT等醫療設備,醫護人員76餘人。另有農村診所72個,村醫及防疫人員110餘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