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年[詞語]

五百年[詞語]
五百年[詞語]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年代詞,形容一個朝代更迭。出自《孟子》等各類書籍。

基本信息

典故

三教真傳三教真傳
《孟子·盡心下》
孟子曰:“由堯舜至於湯,五百餘歲;若禹、皋陶,則見而知之;若湯,則聞而知之。由湯至於文王,五百有餘歲,若伊尹、萊朱,則見而知之;若文王,則聞而知之。由文王至於孔子,五百有餘歲,若太公望、散宜生,則見而知之;若孔子,則聞而知之。”
這是《孟子》一書的最後一章,孟子在此對儒學的歷史源頭作了追溯,也對儒學的未來作了自己的預測。
三教真傳》:“五百年世道一更”。
《大方等大集月藏經》:於我滅後五百年中,諸比丘等,猶於我法解脫堅固;次五百年,我之正法禪定三昧得住堅固;次五百年,讀誦多聞得住堅固;次五百年,於我法中多造塔寺得住堅固;次五百年,於我法中斗諍言頌,白法隱沒損減堅固。
《西遊記》孫悟空自封為齊天大聖,大鬧天宮,被如來佛祖壓制於五行山(五指山)下,無法行動。五百年後唐僧西天取經,路過五行山,揭去符咒,救下孫悟空。

俗語

俗語五百年前是一家
“五百年前一家”是句婦孺皆知的俗語,但很少有人知道它的出處。有關專家在正在舉行的“中國·洪洞大槐樹尋根祭祖節”上指出,這句話源自六百多年前的“洪洞大槐樹移民”。
史料記載,元末明初,戰亂頻繁,災害頻發,全國許多地方十室九空。而山西因東有太行山作屏障,社會穩定,呈現出另外一番富庶的景象。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全國人口不足六千萬,當時,河南人口為189.1萬,河北人口為189.3萬,而山西卻達403.4萬人,比冀豫兩省的總和還要多。為發展農耕,充實國力,鞏固政權,從明洪武三年(1370年)至永樂年十五年(1417年),明政府在山西洪洞縣城以北的廣濟寺旁,在“樹身數圍,蔭遮數畝"的漢代大槐樹下,設局駐員,告示洪洞及周邊萬民於此,編排隊伍,發放"憑照川資”,遣赴各地。洪洞大槐樹下有據可查的移民活動,歷明朝三帝共50年,較大規模的移民達18次,外遷省份遍及北京、河北、安徽等18個省市、500多個縣,涉及漢、滿、回、蒙四大民族,800餘姓氏,遷民總數達100餘萬。
大槐樹移民是中國古代範圍最廣、規模最大、歷時最長的一次移民,被稱為"世界移民之最"。如今,古槐後裔已遍布海內外。據山西洪洞縣委副書記孫延林介紹,世界古槐後裔數以億計,約每十個華人之中就有一個古槐子孫。
有關專家表示,洪洞大槐樹移民不僅對當時社會生產力的恢復產生了巨大的作用,還對中華民族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五百年前是一家"這句俗語的出現、流傳,就是此次大移民的一個“副產品”。
據考證,從明初到清末民初,時間為500多年。那時,大槐樹後裔已遍及全國。人們初次見面互問老家,會說:“啊!原來是洪洞老鄉。”若再問“老鄉貴姓”,若回答為同姓,問者就會說:“啊!五百年前是一家。”逐漸,同姓之間“五百年前是一家”這句俗語也就這樣一直延續至今。

五百年前是一家的來源

明代大移民究竟有無其事?移民的範圍都有哪些省份?是什麼原因造成山西人口稠密而山東、河南等省人口稀少?移民從什麼年代開始,又到什麼年代結束?是通過哪些方式進行的?明代大移民在歷史上的作用何在?近讀華文出版社出版的《大槐樹尋根》(鄭守來、黃澤嶺主編)一書,方找到了一個較為完整的答案。
樹有根,水有源。追根溯源,認祖歸宗,是中華民族的天性。本書洋洋灑灑40多萬字,博採史籍、方誌、碑刻、譜牒、傳說等,就國人傳頌的洪洞遷民,作了最嚴謹的考證和最詳盡的敘述。明朝在洪洞大槐樹處遷民是我國歷史上規模最大、時間最長、範圍最廣的有組織、有計畫的移民。元末戰亂之後,歷經20餘年,朱元璋統一了天下,但是,此時的江山已是遍地瘡痍,布滿了戰爭的創傷;山東、河南、河北一帶多是無人之地。為了恢復農業生產、發展經濟,為了使人口均衡、天下太平,鞏固明王朝的統治,明初的統治者採取了移民政策,按“四家之口留一、六家之口留二、八家之口留三”的比例遷移。據證,從明初至永樂十五年的五十年間,疏散山西府五十一縣之民,遣送北京、河北、河南、山東、安徽、江蘇、湖北、陝甘……遍及大半個神州。而山西洪洞廣濟寺的大槐樹處,則是民眾辦理遷徙手續的地方。傳說,官府曾採用了欺騙的形式:官府預先張貼告示說,除大槐樹底下的人不遷,所有地方的人都遷。結果,當成千上萬的民眾聚在大槐樹下的時候,官兵四面合圍,不分男女老幼全部遷移。當他們在官兵的催逼下踏上征程時,一邊走,一邊回首,最後看到的就只有遠處的這棵大槐樹和樹上的老鴰窩了。因此,大槐樹和老鴰窩就成為山西移民惜別故鄉的一個標誌。
如今,古大槐樹處遷民後裔已遍及海內外。千百萬人民懷鄉思土,尋根問祖,古大槐樹處已成為人們祭祖勝地。洪洞縣每年四月一日至十日舉辦的“尋根祭祖節”,吸引了十多萬前來祭祀和觀光旅遊的海內外華人,將大槐樹遷民這段歷史比較完整地加以收集、整理並出版,是一件利國利民的大好事。本書的出版,對於探究我國歷史文化淵源,增進海內外炎黃子孫對祖國的向心力、凝聚力,實現祖國和平統一大業都會起到積極作用。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