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梁冠

一品冠、七梁。 三品冠、五梁。 四品冠、四梁。

基本信息

出處

出處:《後漢書·法雄傳》:“伯路冠五梁冠,佩印綬,黨眾浸盛。”
《晉書·輿服志》:“進賢冠,古緇布遺象也,斯蓋文儒者之服。前高七寸,後高三寸,長八寸,有五梁、三梁、二梁、一梁。人主元服,始加緇布,則冠五梁進賢。”
《宋史·輿服志四》:“一品、二品冠五梁,中書門下加籠巾貂蟬。”
明王世貞《觚不觚錄》:“見上由東階上,而大璫四人皆五梁冠祭服以從。竊疑之。”

沿革

進賢冠,也叫梁冠。進賢冠也是中華服飾藝術史上重要的冠式,在漢代已頗流行,上自公侯、下至小吏都戴進賢冠,魏晉南北朝繼之,在唐宋法服中仍保有重要地位,但其形式也在變化之中,到明朝演變為梁冠。

體制

明代文武官朝服:
梁冠:冠體為金黃色,承梁部分為黑色,系帶垂纓為青色,打結虛懸於頜下,用金簪。
公冠、八梁。加籠巾貂蟬,立筆五折,四柱,香草五墒,前後用玉為蟬(四翅張開,頭朝下)。
侯冠、七梁。加籠巾貂蟬,立筆四折,四柱,香草四墒,前後用金為蟬。
伯冠、七梁。加籠巾貂蟬,立筆二折,四柱,香草二墒,前後玳瑁為蟬,以上俱左插雉尾。
駙馬冠、與侯同,不用雉尾。
一品冠、七梁。二品冠、六梁。三品冠、五梁。四品冠、四梁。五品冠、三梁。六品七品冠、二梁。八品九品冠、一梁。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