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府山國家森林公園

五府山國家森林公園

五府山森林公園位於“華東屋脊”—五夷山脈東北端。東西寬約2.6㎞、南北長約7.7㎞,面積1715公頃,主峰海拔高1910.2米。距上饒市70公里,距福建武夷山市130公里。

基本信息

簡介

五府山國家森林公園五府山國家森林公園
五府山森林公園位於江西省上饒縣南部“華東屋脊”——武夷山脈北端,面積1715公頃,主峰海拔1910.2米。森林公園以天然林為主,物種多,林成垂直帶狀分布海拔1780—1900米,約40公頃的高山草甸;海拔1700—1780米呈帶狀的高山矮林;550公頃的原始森林及海拔1500米以下的天然次生林。毛竹林為主森林植被景觀特色。
地質地貌為一崗二谷三脊,山谷多呈“V”型,一崗即為五府崗(武夷山脈);二谷:天龍谷,玉女溪都融幽、峻、奇、險、趣、野於一體,行至其中,感受谷深潭幽,盡賞蜂飛蝶舞,聆聽鳥叫蟬鳴,仰望兩邊峰巒疊翠、連綿起伏,一步一景美不勝收。谷里十八跌瀑布群,雙龍瀑、垂簾瀑等瀑布成群,形態各異、蔚為壯觀。
美妙的五府日出日落,五府雲灣、五府佛光等天象景觀,還有極具特色的農副產品:筍製品、蜂蜜葛粉茶葉為基本特色。

沿革

五府山國家森林公園五府山國家森林公園

五府山早在漢代就有人定居耕作,迄今已有二千多年歷史,留下了較多的人文歷史景觀,歷史遺址保存完好的主要有聖塘廟紅軍宿營地舊址。聖塘廟位於漆樹坪,相傳在明朝天順年間,為紀念老 江公,在江公登仙之地建廟一座,並求得江公仙骨和香土,塑成神像,供後人朝拜;紅軍宿營舊址位於上坪溪,
1941年3月,中共福建省委書記曾鏡水率省委機關及游擊隊200人駐紮於此,活動近一年,開展了游擊、聯絡、救援工作。此外,還有一和尚石、靈鼠斗龜蛙等動人的歷史傳說。
1957年,12月18日,原上饒地委宣布成立五府山時,屬四十八區公所管轄,1958年3月地委行署宣布成立中共五府山綜合墾殖場委員會和國營上饒地區綜合墾殖場。
1968年10月五府山墾殖場改制成立五府山人民公社,實行場、社並行。
1972年11月23日,撤除五府山人民公社,恢復國營江西省上饒地區五府山綜合墾殖場,劃歸上饒地區行署直屬(正縣級)。
1998年五府山墾殖場撤場設鎮(林場),劃為上饒縣管轄。

自然資源

五府山國家森林公園五府山國家森林公園

一、自然條件:五府山林場位於上饒縣南部,武夷山北麓,素有“八山一水半分田、半分道路與莊園”之稱,土地總面積436平方公里,人口2.2萬人;距上饒縣城50公里,建制為鎮場合一,下轄7個林業分場。東臨廣豐縣、南接福建省、西毗鉛山縣、北靠本縣上瀘鎮、四十八鎮,地勢南高北低;地處中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區、氣候溫暖、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土壤肥沃;年平均氣溫在14—18℃之間,年平均雨量1880毫米,相對濕度為84%,年無霜期235天。
江西五府山國家森林公園位於五府山林場境內的“華東屋脊”——武夷山脈北端,地理坐標為東徑117°59′—118°01′,北緯27°57′—28°01′,東西寬約2.6公里,南北長約7.7公里;園區面積1715公頃,森林覆蓋率達95.3%,位於弋陽—玉山台陷之中,屬於揚子準台地的一部分,有懷玉山穹斷來和信江凹陷兩個四級構造單元,褶皺和斷裂構造較為發育,地質地貌為一崗二谷三脊。地質構造由燕山期花崗岩和部分寒武紀碎屑岩組成,屬侵蝕構造地貌類型。
交通:五府山林場距上饒縣50公里,多為縣泊油二級公路,公園內部交通現均為碎石公路和步行土道。

基礎建設

五府山國家森林公園五府山國家森林公園
1、交通:林場場部至森林公園18公里,有三分之一的公路已水泥硬化,其餘的均為4米寬的砂石路,可正常通車。
2、水電:林場山溝縱橫,水資源豐富,林場建有11萬伏變電站一所,大小水電站20餘座,電力已聯網使用,電力供應正常,能滿足森林公園旅遊開發及生產、生活的需要。
3、通訊:五府山林場計算機網際網路已全面開通,公園內無線通訊網路覆蓋全園。但移動通訊網路尚未覆蓋,行動電話在公園內大部分區域沒信號對外聯繫不便。
4、食宿、醫療、商業條件等:緊臨公園的楓澤湖旅遊區設有賓館、酒家,可同時接待300人用餐,有200個床位可方便使用。園區所在分場設有村級衛生所,林場場部設有衛生院,園內有代銷店2家,經營日常用品及副產品。林場場部所在處有小型商業街,可為遊客提供日常用品、副食品及旅遊土特產品。

資源條件

五府山國家森林公園五府山國家森林公園
優勢與劣勢:
優勢:1、具有豐富資源優勢。五府山森林公園森林覆蓋率達95.3%,高等植物有1500多種(其中種子植物有152科1013種),擁有3萬平米的高山草甸古老的原始次生林,融“野、幽、峻、險、趣”於一體的神秘大峽谷。品種多是珍貴的野生動物,神奇的大象景觀、氣候宜人、空氣清新、空氣負離子含量高,還有極具本土特色的筍製品、茶葉、葛粉、中華蜜蜂之鄉的蜂蜜,以及便利的水電資源優勢,是附近的旅遊景區所沒有的,其優美的自然景觀和優雅的生態環境形成了旅遊開發的資源對比優勢。
2、具有優越的地緣優勢。五府山國家級森林公園處於三省交接處,旅遊網路的中間位置,地緣條件優越,可較好的融入旅遊大網路,與福建武夷山旅遊區、廣豐銅鈸山國家森林公園同屬武夷山脈系。縣內有楓澤湖景區、靈山風景名勝區;縣外有銅拔山風景區、三清山風景區、龜峰風景區及武夷山風景區,與武夷山市僅一崗之隔。
3、具有國有林場的整合優勢。五府山國家森林公園的林木權屬為國有,在今後不存在與當地民眾的權屬糾紛和補償等問題。
劣勢:基礎設施非常薄弱,道路交通及不完善。五府山旅遊事業剛剛起步,開發建設資金投入不足,園區目前基礎設施、旅遊服務建設比較滯後。

特色景觀

五府山國家森林公園五府山國家森林公園

五府山森林公園自然景觀豐富,由玉女溪、五指峰、五府崗、天龍谷、聖塘廟五大景區構成。玉女溪發源於五府崗的原始森林處,以秀、靈、奇見長;五指峰險、峻、雄;五府崗高、曠、神,極具一覽眾山小的風範;天龍谷好似一條“山水畫廊”,融“野、幽、峻、險、趣、休閒”於一體,保持了原生態的山清水秀;聖唐廟幽、古、靜。景區內 山巍、水澈、峰奇、石怪、瀑壯泉清,森林茂密、植被原始、奇峰林立、古木參天,森林覆蓋率達95%,主要有針闊混交林、常綠闊葉林、毛竹林、針葉林、高山灌木林、高山草地等6大類。植物種類約有3、4千種,如紅豆杉、銀杏、鵝掌秋、南方鐵杉紫杉、三尖杉、半楓荷銀種樹水松等,素有“天然植物園”之稱。動物種類約有200餘種,如黑熊金貓、狍、野豬、獐、山羊、蛇、及各種野雞等,還有多種類的昆蟲,如蝶類,真可謂是動物的“王國”。

臨其上觀五府日出、五府雲海,有勝泰山之感受。五府迎客松與黃山迎客松相媲美。3萬平方米高山草甸區,形成天然的南方小牧場。

五府崗華東第三高峰——五府尖,海拔1910.2米,由8座海拔1800米以上高峰相依形成,為華東第一屏障。在主峰可眺望舊制的“浙江衢州府,江西廣信、饒州府,福建南平、建陽府。”亦可臨其上觀五府日出、五府雲海,有勝泰山之感。
百米長灘位於距溪口2250米處,平躺在河床上的一整塊石板,長約100餘米,寬4-12米,像一巨龍俯在谷中休息,清澈的溪水從上面緩緩流過,兩岸綠樹成蔭,青草鮮嫩。
五指峰位於玉女溪深處高200米的險峰,形似一張開的手掌,五指向上,聳立於玉女溪上,捍衛著玉女溪的秀美山川。怪石間,頂峰上,棵棵形態怪異的迎客松,千姿百態,妙不可言。在峰上,玉女溪盡收眼底,有一覽眾山小的感受。
靈鼠斗龜蛙位於五府崗頂,在綿綿的高山草甸區,有一組巨石,形似一隻大鼠在警覺地注視著蛙和龜形象逼真。“靈鼠斗龜蛙”的傳說就是因此石而得名。
一線天位於五指峰左側,兩崖形成一條寬5米,長100米高差約60米的狹窄的通道,攀岩而上,真可謂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傳說為紅軍戰時的戰略通道。

傳承意義

五府山國家森林公園五府山國家森林公園

五府山森林公園萬畝原始森林,幽靜而神密,為天然氧吧,令人神往。在這裡,生長著萬群中華蜜蜂,經考證為中華蜜蜂的原產地。

這裡是一塊紅色的土地,粟裕劉英等曾率部在此休整,游擊隊曾在此安營紮寨,為戰時由贛入閩的戰略要道之一,在這裡留下了一個個可歌可泣的革命故事。

多姿多彩的森林生態景觀、綺麗迷人的水文景觀及變化萬千的天象景觀,源於自然,又融於,可謂生態與自然和諧統一。

保護狀況

五府山國家森林公園五府山國家森林公園

五府山森林公園面徑為1715公頃,在維護生態平衡的同時,努力促進動植物物種資源的多樣性繁衍。各項資源得到全面的保護,①已全面實施天然林禁伐,加大生態公益林工程建設力度;②全面禁止狩獵活動,促使野生動物資源得到了保護;③對園區內的植物景觀、植被景觀、水文景觀、人文景觀等旅遊資源進行全面保護,對古樹名木進行了掛牌登記;④加大森林防火宣傳力度,加強森林防火措施及責任的落實,有效減少森林火災;⑤加強森林病害蟲的預防工作,積極做好了森林病害蟲的監防,一旦發現病蟲,及時上報並採取有效防治措施。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