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子之歌

五子之歌

出自《尚書》,《夏書》。《五子之歌》所體現的先民思想。這是中國最早的詩歌,是對中國最早的帝王亡國的嘆息,體現了中國最早最原始的政治思想,“民惟邦本,本固邦寧”。以人為本,而不是以神為本、唐人同穀子據典故也曾改編過五子之歌。太康處在尊位而不理事,又喜好安樂,喪失君德,眾民都懷著二心;竟至盤樂遊獵沒有節制,到洛水的南面打獵,百天還不回來。其中第二首說:“禹王的教誨這樣昭彰,可你在內迷戀女色,在外遊獵翱翔;喜歡喝酒和愛聽音樂,高高建築大殿又雕飾宮牆。

作品名稱五子之歌創作年代唐朝作品出處《史記.夏本紀》;《尚書》文學體裁詩歌作者同穀子典故

大禹的兒子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國王,開始了父死子繼的帝制時代。然而第一個繼承皇位的兒子太康,就因為沒有德行,導致老百姓反感。太康貪圖享樂,在外打獵長期不歸,國都被后羿侵占。太康的五個弟弟和母親被趕到洛河邊,追述大禹的告誡而作《五子之歌》,表達了五個人的悔意。

夏後太康失國,五位公子作五子之歌以示哀悼。

原文

盤游無度作歌。

其一曰:“皇祖有訓,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寧。予視天下愚夫愚婦,一能勝予,一人三失,怨豈在明,不見是圖。予臨兆民,懍乎若朽索之馭六馬,為人上者,奈何不敬?”

其二曰:“訓有之,內作色荒,外作禽荒。甘酒嗜音,峻宇雕牆。有一於此,未或不亡。”

冀方。今失厥道,亂其紀綱,乃厎滅亡。”

其四曰:“明明我祖,萬邦之君。有典有則,貽厥子孫。關石和鈞,王府則有。荒墜厥緒,復宗

鬱陶乎予心,顏厚有忸怩。弗慎厥德,雖悔可追?”

大概意思

一、大禹說過,老百姓可以親近,而不可輕視。人民為國家之本,本固了國家才能安寧。

二、大禹說過,不要貪圖女色,打獵玩樂,嗜酒,豪華的住宅。只要有此一項,就會導致亡國。

三、陶唐氏部落本來有很廣大的土地,因為失德,敗壞綱常,導致滅亡.

四、大禹為後世楷模,治定了法典,因為太康廢棄了典法,導致宗廟祭祀滅絕。

五、我們被后羿逼到洛河對岸,沒有歸宿,嘆息不謹慎的行為,追悔莫及。

譯文

太康處在尊位而不理事,又喜好安樂,喪失君德,眾民都懷著二心;竟至盤樂遊獵沒有節制,到洛水的南面打獵,百天還不回來。有窮國的君主羿,因人民不能忍受,在河北抵禦太康,不讓他回國。太康的弟弟五人,侍奉他們的母親跟隨太康,在洛水灣等待他。這時五人都埋怨太康,因此敘述大禹的教導而寫了歌。

其中一首說:“偉大的祖先曾有明訓,人民可以親近而不可看輕;人民是國家的根本,根本牢固,國家就安寧。我看天下的人,愚夫愚婦都能對我取勝。一人多次失誤,考察民怨難道要等它顯明?應當考察它還未形成之時。我治理兆民,恐懼得像用壞索子駕著六匹馬;做君主的人怎么能不敬不怕?”

其中第二首說:“禹王的教誨這樣昭彰,可你在內迷戀女色,在外遊獵翱翔;喜歡喝酒和愛聽音樂,高高建築大殿又雕飾宮牆。這些事只要有一樁,就沒有人不滅亡。”

其中第三首說:“那陶唐氏的堯皇帝,曾經據有冀州這地方。現在廢棄他的治道,紊亂他的政綱。就是自己導致滅亡!”

其中第四首說:“我的輝煌的祖父,是萬國的大君。有典章有法度,傳給他的子孫。征賦和計量平均,王家府庫豐殷。現在廢棄他的傳統,就斷絕祭祀又危及宗親!”

其中第五首說:“唉!哪裡可以回歸?我的心情傷悲!萬姓都仇恨我們,我們將依靠誰?我的心思鬱悶,我的顏面慚愧。不願慎行祖德,即使改悔又豈可挽回?”

唐人同穀子據典故改編的詩歌

五子之歌

唐·同穀子

邦惟固本自安寧,臨下常須馭朽驚。

何事十旬游不返,禍胎從此召殷兵。

酒色聲禽號四荒,那堪峻宇又雕牆。

靜思今古為君者,未或因茲不滅亡。

唯彼陶唐有冀方,少年都不解思量。

如今算得當時事,首為盤游亂紀綱。

明明我祖萬邦君,典則貽將示子孫。

惆悵太康荒墜後,復宗絕祀滅其門。

仇讎萬姓遂無依,顏厚何曾解忸怩。(讎讀仇,同仇)

五子既歌邦已失,一場前事悔難追。

現代小說

清華大學建築系周南同學的小說《五子之歌》,獲第三屆朱自清文學獎評審會獎和最佳小說散文獎。

該小說語言精練、內蘊深刻,從獨特的視角審視了“謊言”的意義。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