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新文化運動

五四運動是1919年5月4日在北京爆發的中國人民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的愛國運動。

五四運動是1919年5月4日在北京爆發的中國人民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的愛國運動。
背景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日本藉口對德宣戰,攻占青島和膠濟鐵路全線,控制了山東省,奪去德國在山東強占的各種權益。1918年大戰結束,德國戰敗。1919年1月18日,戰勝國在巴黎召開“和平會議”。北京政府和廣州軍政府聯合組成中國代表團,以戰勝國身分參加和會,提出取消列強在華的各項特權,取消日本帝國主義與袁世凱訂立的二十一條不平等條約,歸還大戰期間日本從德國手中奪去的山東各項權利等要求。巴黎和會在帝國主義列強操縱下,不但拒絕中國的要求,而且在對德和約上,明文規定把德國在山東的特權,全部轉讓給日本。北京政府竟準備在“和約”上籤字,從而激起了中國人民的強烈反對。
過程
5月1日,北京大學的一些學生獲悉和會拒絕中國要求的訊息。當天,學生代表就在北大西齋飯廳召開緊急會議,決定5月3日在北大法科大禮堂舉行全體學生臨時大會。
5月3日晚,北京大學學生舉行大會,高師、法政專門、高等工業等學校也有代表參加。學生代表發言,情緒激昂,號召大家奮起救國。最後定出四條辦法,其中就有第二天齊集天安門示威的計畫。
5月4日,北京三所高校的3000多名學生代表衝破軍警阻撓,雲集天安門,他們打出「還我青島」、「收回山東權利」、「拒絕在巴黎和會上籤字」、「廢除二十一條」、「抵制日貨」、「寧肯玉碎,勿為瓦全」等口號,並且要求承辦交通總長曹汝霖、貨幣局總裁陸宗輿、駐日公使章宗祥,學生遊行隊伍移至曹宅,痛打了章宗祥,並火燒曹宅,引發「火燒趙家樓」事件。隨後,軍警給予鎮壓,並逮捕了學生代表32人。
被學生燒掉的趙家樓學生遊行活動受到廣泛關注,各界人士給予關注和支持,抗議逮捕學生,北京軍閥政府頒佈嚴禁抗議公告,大總統徐世昌下令鎮壓。但是,學生團體和社會團體紛紛支持。11日,上海成立學生聯合會。14日,天津學生聯合會成立。廣州,南京,杭州,武漢,濟南的學生和工人也給予支持。5月19日,北京各校學生同時宣告罷課,並向各省的省議會、教育會、工會、商會、農會、學校、報館發出罷課宣言。天津、上海、南京、杭州、重慶、南昌、武漢、長沙、廈門、濟南、開封、太原等地學生,在北京各校學生罷課以後,先後宣告罷課,支持北京學生的鬥爭。
6月,由於學生影響不斷擴大,《五七日刊》和學生組織宣傳,學生抗議不斷遭到鎮壓。3日,北京數以千計的學生湧向街道,開展大規模的宣傳活動,被軍警逮捕170多人。學校附近駐紮著大批軍警,戒備森嚴。4日,逮捕學生800餘人,此間引發了新一輪的大規模抗議活動。
6月5日,上海工人開始大規模罷工,以回響學生。上海日商的內外棉第三、第四、第五紗廠、日華紗廠、上海紗廠和商務印書館的工人全體罷工,參加罷工的有兩萬人以上。6日、7日、9日,上海的電車工人、船塢工人、清潔工人、輪船水手,也相繼罷工,總數前後約有六、七萬人。上海工人罷工波及各地,京漢鐵路長辛店工人,京奉鐵路工人及九江工人都舉行罷工和示威遊行。
6日,上海各界聯合會成立,反對開課、開市,並且聯合其他地區,告知上海罷工主張。通過上海的三罷運動,全國22個省150多個城市都有不同程度的反映。6月11日,陳獨秀、高一涵等人到北京前門外鬧市區散發《北京市民宣言》,聲明如政府不接受市民要求,「我等學生商人勞工軍人等,惟有直接行動以圖根本之改造」。陳獨秀因此被捕。各地學生團體和社會知名人士紛紛通電,抗議政府的這一暴行。面對犟大壓力,曹、陸、章相繼被免職,總統徐世昌提出辭職。6月12日以後,工人相繼復工,學生停止罷課。6月28日,中國代表沒有在和約上籤字。
意義 五四運動也是新文化運動的繼續和發展。1915年陳獨秀創辦《青年雜誌》,次年改稱《新青年》,舉起“民主”和“科學”兩面旗幟,猛烈抨擊封建主義舊文化,提倡新文化。隨後,還提倡白話文代替文言文,並在“文學革命”的口號下,提倡新文學。1917年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的勝利,在中國人民中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中國的先進分子開始用無產階級的宇宙觀作為觀察國家命運的工具。1918年11月李大釗發表的《庶民的勝利》、《布爾什維主義的勝利》等文,代表了中國先進分子的新覺醒。新文化運動不僅為五四愛國運動作了思想準備,同時隨著這次運動而更加深入發展,使社會主義思潮逐漸代替資產階級思潮而成為運動的主流,並在思想上和幹部上為中國共產黨的建立作了準備。
五四運動是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的結束和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中國革命從此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於1949年12月正式宣布以5月4日為中國青年節。
過程
揚州民眾火燒日貨支援學生
大事記
4月24日,梁啓超致電國民外交協會,發佈歸還青島通電。
4月29-30日,巴黎和會代表參加會議,凡爾賽和約關於山東問題條款【第156、157、158條】,德國在山東權益讓與日本。
5月1日,中國談判代表、外交總長陸征祥將此事電告北京政府,並稱如不簽約,則對撤廢領事裁判權、取消庚子賠款、關稅自主及賠償損失等等有所不利。北京政府外交委員會(總統府智囊機構)召開緊急會議,決定不簽約。上海《大陸報》"北京通訊":"政府接巴黎中國代表團來電,謂關於索還膠州租借之對日外交戰爭,業已失敗。"
5月2日,北京政府密電中國代表可以簽約。外交委員會事務長林長民在《晨報》、《國民公報》撰文:"山東亡矣,國將不國矣,願合四萬萬眾誓死圖之。"蔡元培將外交失敗轉報學生。
5月3日,北京各界緊急磋商對策。當晚北大學生在北河沿北大法科禮堂召開學生大會,並約請北京13所中等以上學校代表參加,大會決定於4日(星期天)天安門舉行示威遊行。
5月4日上午10時,各校學生召開碰頭會,商定遊行路線。下午1時,北京學生3000餘人從匯集天安門,現場懸掛北大學生"還我青島"血書。隊伍向使館區進發,受到巡捕阻攔,學生代表求會見四國公使,僅美國使館人員接受了學生的陳詞書,英法意使館均拒絕接受。隨後發生學生大規模遊行。
5月5日,北京各大專學校總罷課。清華學生宣佈"從今日起與各校一致行動"。蔡元培為首的校長團斡鏇,被捕學生返校,學生複課。
5月7日,上海60多個團體舉行國民大會。
5月9日,蔡元培出走。上海各學校全部罷課。
5月11日,上海學生聯合會成立。 北京各大專學校教職聯合會成立。
5月13日,北京各大專校長遞交辭呈。
5月19日,北京25000名學生再次總罷課,之後開展演講、抵制日貨、發行愛國日刊等活動,組織"護魯義勇隊"。
6月1日,政府查禁聯合會。
6月3日,北京學生因政府為曹、章、陸辯護,舉行大規模街頭演講,當日170多名學生被捕。
6月4日,北京學生出動比3日多一倍的人數上街演講,當日700多名學生被捕。
6月5日,全國各大城市罷課、罷工、罷市,聲援北京學生的愛國運動。被監禁的學生獲釋。
6月6-8日,罷工規模擴大。
6月9日,南京路工人示威。
6月10日,北京政府撤銷曹、章、陸職務。
6月11日,總統提出辭職。
6月12日,商人開市。
6月17日,北京政府致電專使在和約上籤字。
6月23日,徐世昌會見山東各界代表,表示政府已電令陸征祥從緩簽字。
6月27日,京津學生,留日留美學生請願。
6月28日,北京商學界代表再次請願,中國全權代表陸征祥拒絕在和約上籤字。
學生代表
羅家倫(1896-1969),《北京學界全體宣言》起草人、五四遊行總指揮。浙江紹興人,字志希。倡導新文化運動、白話文運動。前國立中央大學校長、清華大學首任校長。逝世於臺北。
傅斯年(1896-1950),山東聊城人,字孟真。研究歷史語言。逝世於臺北。
段錫鵬(1897-1948),北京大學學生會會長、北京中等以上學校學生聯合會會長、全國學生聯合會會會長。江西永新人,字書貽。逝世於上海。
許德珩(1890-1990),江西省九江市人。創立九三學社,任主席。曾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病逝於北京。
於方舟 (1900-1928),於方舟,原名蘭渚,又名芳洲,生於河北省寧河縣(現為天津寧河縣)。五四運動天津領導者之一,1928年去世。
鄭振鐸
聞一多
陳潭秋
張國燾(1897-1979),北京學生聯合會講演部部長。江西萍鄉人,中國共產黨的創建者之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