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創業

二次創業

在微觀企業層次上,二次創業就是用知識運營帶動資本運營,用資本運營帶動資產運營,用資產運營帶動產品運營,用產業結構升級帶動產品更新換代。在巨觀產業層面上,二次創業就是使知識產業成為其他產業的龍頭產業。二次創業的微觀方式是巨觀方式的內涵,巨觀方式是微觀方式的外延展開。作為項目的知識運營,是作為經濟成長方式的知識運營的能動的先導部分。作為民營企業的二次創業是上述二次創業一般規律在民營企業中的具體運用。二次創業的實質,是使第五次產業革命形成的信息產業、第六次產業革命形成的知識產業同傳統產業之間從分離走向以知識產業為中心的統一。

概述

二次創業二次創業
“二次創業”不是可以隨便定義的。隨便定義的、到處可見的“二次創業”的口號,只是一個名詞。作為概念,“二次創業”有著深刻的、豐富的、科學的內涵。必須從邏輯和歷史兩方面揭示其內涵,對其進行科學的定位,使其由名詞轉變為概念。二次創業是知識經濟發展的最高階段。知識產業是龍頭,知識運營是二次創業的核心。知識運營是知識經濟時代的經濟成長方式,通過知識對其他生產要素的滲透和整合,使知識在生產系統中占主導,使知識產業成為其他產業的先導與主導,使人類由一次創業轉變為二次創業,使人類發展成為可持續發展。在微觀企業層次上,二次創業就是用知識運營帶動資本運營,用資本運營帶動資產運營,用資產運營帶動產品運營,用產業結構升級帶動產品更新換代。在巨觀產業層面上,二次創業就是使知識產業成為其他產業的龍頭產業。因此,上述二次創業的微觀方式是巨觀方式的內涵,巨觀方式是微觀方式的外延展開。作為項目的知識運營,是作為經濟成長方式的知識運營的能動的先導部分。作為民營企業的二次創業是上述二次創業一般規律在民營企業中的具體運用。二次創業的實質,是使第五次產業革命形成的信息產業、第六次產業革命形成的知識產業同傳統產業之間從分離走向以知識產業為中心的統一。這種統一是內在的而不是外在的,使傳統產業中的知識、或知識在傳統產業中在質和量兩個方面由從屬轉為主導。只有知識產業的龍頭化,才不但使新的知識產業同傳統產業走向統一,而且使傳統產業走向統一。知識是傳統產業統一的橋樑和紐帶。而只有知識產業龍頭化,才使這種橋樑和紐帶現實地滲透到傳統產業的各個領域中,使它們各自得以升華和超越。這是人類創業史的否定之否定:人類“產業”未分狀態→各個產業的分離→各個產業的重新統一。對於工業上落後的國家來講,這種統一使它們可能不再重複那些污染工業、高耗能工業和剝削性經濟,藉助知識文明儘快直接達到工業文明的繁榮,使之後來居上——既保持回歸自然的特色,又享受工業文明。這就是世界大同——人類重新走向統一,只不過是以人為中心同社會和自然的統一。(以上內容摘自:陳世清《經濟領域的哥白尼革命》,中國時代經濟出版社,2005,1)

二次創業理論

用創業過程來解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理論,由我國著名學者陳世清創立。

第一次創業——生存創業:

以實物和能源為生產的主要要素,人類生活水平只是求生存;這種求生存的生活方式,以實物和能源的大量不可再生性的開採和利用為前提。人類已經發生和正在發生六次產業革命:畜牧業、農業、手工業、工業、信息業、知識業。六次產業革命的過程說明了一個鐵的歷史規律:人類必然自發地從認識和利用物質資源開始,然後及於能量,再及於信息,最後從信息中提升和利用知識。因為,人類的認識總是從具體到抽象,並由此產生相應的實踐過程。這種以實物和能源為生產的主要要素,決定了人類生活水平只是求生存;而這種求生存的生活方式,必然以實物和能源的大量不可再生性的開採和利用為前提。這就造成了原始社會以自然和社會為中心同人的統一、奴隸和封建社會以自然和社會為中心同人的分裂、資本主義社會以人為中心同社會和自然的分裂。

第二次創業——生態創業:

對自然資源作內涵的有效開發,解決的是人類的可持續發展問題。只有信息社會,信息成為生產中的主導要素,人們才能逐步以最少的實物和能量的資源就能求生存。這時人們的生活方式不是求生存而是求生態——可持續發展。如果說,第一次創業,解決的是人類當前的生存問題,必然要對自然資源作掠奪式的“經營”,這時自然科學就是第一生產力,那么第二次創業解決的是人類的可持續發展問題,必然要和自然和平共處,要求對自然資源作內涵的有效開發,這時人文科學(社會科學)、思維科學、哲學等知識的其他方面也就同時成了第一生產力。生態創業、可持續發展,是二次創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第一次創業,是由低層的經營活動向高層的經營活動轉移,第二次創業是用高層的經營活動統馭低層的經營活動。二次創業,就是以知識產業為龍頭,以對人類第一次創業的成果——傳統產業——按生態原則重塑改造為途徑,以人與環境的協同為基礎,以人類可持續發展為目標,以人的全面發展為歸宿。

二次創業的理論基礎:五度空間理論

傳統物理學的空間概念,就是立體三維空間。愛因斯坦相對論認為,空間和時間可以相互轉化,時間是空間的另一種方式,因而傳統的三維空間加上一維時間,成了四維空間。根據系統論,任何系統都是有層次的。這個層次不僅是傳統物理三維空間中的高度,或可用感官把握的不同的物理層面,而且狹義上指事物的不同深度的本質。它雖然只有通過人的抽象思維來把握,然而卻是外界事物的客觀存在。同時,這種不同層次的本質也可以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演變成事物發展的不同階段,成為人們感官可以把握的新的物理三維空間。因此,四維空間還應加上層次一維,任何真正的系統都是五度空間。這五度空間的任何一維都可以和其他四維相互轉化。作為事物本質的反映的人的意識空間或心理空間,本質上就屬於這五度空間中的第五度空間——層次空間,而且是高層次的層次空間(意識本身又分成不同的層次,哲學思維的空間是最高層次的層次空間)。它同物質世界的相互轉化,是五度空間相互轉化的具體表現。人類二次創業理論,突出了人在“社會——自然”統一系統五度空間中的主體地位,用人的主體性重新定位整合人所活動於其中的一切系統的各個要素之間的相互關係,使之符合人的全面發展、人類可持續發展的要求。知識運營學的五度空間方法,就是在知識經濟和經濟全球化時代,以人類二次創業理論和系統論的方法為指導,以主體性和科學性相統一為原則,吸收心理學以及近年獲得諾貝爾獎的行為經濟學、實驗經濟學的科學成果,建立起來的科學、規範、全新的經濟研究和建立經濟學體系的方法。

知識運營是二次創業的核心

二次創業二次創業
二次創業是知識經濟發展的最高階段。知識產業是龍頭,知識運營是二次創業的核心。知識運營是知識經濟時代的經濟成長方式,通過知識對其他生產要素的滲透和整合,使知識在生產系統中占主導,使知識產業成為其他產業的先導與主導,使人類由一次創業轉變為二次創業,使人類發展成為可持續發展。作為項目的知識運營,是作為經濟成長方式的知識運營的能動的先導部分。在微觀企業層次上,知識運營就是用知識運營帶動資本運營,用資本運營帶動資產運營,用資產運營帶動產品運營,用產業結構升級帶動產品更新換代。在巨觀產業層面上,知識運營就是使知識產業成為其他產業的龍頭產業。因此,上述知識運營的微觀方式是巨觀方式的內涵,巨觀方式是微觀方式的外延展開。知識經濟並非通常所理解的,僅僅指知識的商品化、產業化。正好像工業化並沒有也不可能代替和取消農業一樣,知識產業化也不能代替和取消傳統產業。知識經濟的生命力,不僅在於知識的產業化,更重要的,在於知識產業的主導化和龍頭化——用知識和知識產業來統馭和改造傳統產業。二次創業的實質,是使第五次產業革命形成的信息產業、第六次產業革命形成的知識產業同傳統產業之間從分離走向以知識產業為中心的統一。這種統一是內在的而不是外在的,使傳統產業中的知識、或知識在傳統產業中在質和量兩個方面由從屬轉為主導。只有知識產業的龍頭化,才不但使新的知識產業同傳統產業走向統一,而且使傳統產業走向統一。知識是傳統產業統一的橋樑和紐帶。而只有知識產業龍頭化,才使這種橋樑和紐帶現實地滲透到傳統產業的各個領域中,使它們各自得以升華和超越。這是人類創業史的否定之否定:人類“產業”未分狀態→各個產業的分離→各個產業的重新統一。對於工業上落後的國家來講,這種統一使它們可能不再重複那些污染工業、高耗能工業和剝削性經濟,藉助知識文明儘快直接達到工業文明的繁榮,使之後來居上——既保持回歸自然的特色,又享受工業文明。這就是世界大同——人類重新走向統一,只不過是以人為中心同社會和自然的統一。

二次創業是知識經濟的核心

知識運營,就是在知識經濟時代運用市場手段和現代信息手段(主要為信息高速公路),開發知識這一精神資源,促使知識成為生產力要素的“整合器”、“粘合劑”和充分發揮作用`的“催化劑”,促使知識由潛在的生產力要素轉化為現實的生產力要素,由生產力中非主導要素轉變為主導要素,從而帶來社會效益和給運營者帶來經濟效益的高科技項目與經濟成長方式。知識運營是人類迄今最高層次的項目、最新形態的經濟成長方式,是知識經濟的核心。知識經濟與知識運營的最高形式是知識產業的龍頭化。

知識運營是用先進的理論規範經濟活動

以往的經濟活動都是從經濟實踐活動中形成經驗,再從經驗上升為理論;而知識運營則一開始就是用最先進的理論指導經濟活動。理論先行是知識運營的第一特徵。知識運營的第二個特徵是用科學規律規範經濟活動。我們現在用得越來越頻繁的諸如“規範經營”、“規範競爭”、“與國際慣例接軌”等字眼,其中的“規範”、“國際慣例”等都是經濟活動的“遊戲規則”或人類長期經濟實踐活動中總結出來的經濟活動的科學規律。這些規律雖然都以規則、法律等觀念形式存在,然而卻是客觀規律的反映。知識運營就是幫助人們自覺地發現、制定、運用科學規律指導人們的經濟活動,以最大限度地取得經濟活動的效益。

知識運營是企業“軟體”的運營

企業“軟體”有兩層含義:①企業客觀的關係,包括生產要素之間的關係,要素與產品之間的關係,產品之間的關係;②企業主觀的關係,即反映和處理企業客觀關係的理論(含理念)、制度、管理。知識運營,就是通過建立科學、先進的企業的主觀關係,來建立科學、先進的企業的客觀關係,以取得企業最大限度的效益。

知識運營是智力運作方式的綜合和升華

企業智力運作方式有三種:點子→策劃→創造。這是知識運營從低級到高級、從自發到自覺的過程。實際上,點子、策劃也都包含了創造,只是自發、膚淺、低層次的創造。創造就是通過質變,達到舊事物的滅亡、新事物的產生。量變達到質變,必須通過序(結構)變。知識運營就是通過對生產各要素的最佳化組合,達到資源的最佳化配置(序變)產生巨大的生產力。

知識運營是自上而下的運營

人類以往的經濟活動發展是從產品運營,上升到資產運營,爾後上升到資本運營,最後上升到知識運營;而知識經濟時代,則是以知識運營帶動資本運營,以資本運營帶動資產運營,以資產運營帶動產品運營。前者呈自下而上發展,後者呈自上而下提升。我們把前者稱為人類經濟活動的第一次創業,後者稱為人類經濟活動的第二次創業。

知識運營是經濟的無投資增長

傳統觀點認為,資本積累是擴大再生產的前提。這是片面的。資本積累只是外延擴大再生產的前提;而內涵擴大再生產,靠的不是資本積累而是知識積累——知識運營。如果說,原子核裂變釋放的能量大於增加幾噸炸藥釋放的能量,那么,靠知識運營帶來的企業的序變(理論創新、企業文化創新→制度創新→管理創新→產業創新)而產生的能量,也必然大於簡單的投資增長而產生的能量。實際上,通過投資的量的增加也必須通過序變(結構的變化)才能達到經濟總量的增長。知識運營是把這種序變自發上升為自覺,從而產生相對於投資增長的“無投資增長”效益。

知識運營是生產力互相轉化的中介

知識運營促使現代科技轉化為生產力;在把精神生產力轉變為物質生產力的同時,也促使物質生產力轉變為精神生產力,促使知識經濟由低級向高級發展,推動知識產業成為主導產業。

創立者簡介

陳世清:把管理學與成功學相結合、創立管理成功學成功管理學的開山鼻祖。他擁有自己的哲學範式、經濟學范式和中國人第一個自己原創的經濟學體系、管理學體系、擅長跨學科研究而在學術上自成一家,曾出版《經濟領域的哥白尼革命》等四十多部著作,並公開發表數十篇經濟學、管理學、哲學論文,論文多次轉載並多次獲獎。他是縱深科學、五度空間理論、對稱哲學、對稱邏輯對稱經濟學、再生經濟學、和諧經濟學、幸福經濟學、中國經濟學、對稱管理學、人類二次創業理論、知識運營學、創業經濟學、名牌經濟學、共有制理論等經濟理論的創始人,致力於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設理論和實踐兩方面做出創新性成果,被稱為“中國的愛因斯坦”、真正的經濟學家。其創立的對稱經濟學被認為結束了人類經濟學的史前史,是人類經濟學範式的革命。

企業實踐案例簡介

(圖)二次創業創業

企業要發展就必須進行二次創業,在企業已有的基礎上,進行管理的科學化,不斷挖掘內部潛力,以求得進一步的發展。根據前面對企業所面臨的問題的分析,可以看到:二次創業首先要解決的是拋棄過去的曾經使企業取得一次創業成功的做法,推陳出新,用新的管理模式替代舊的模式。進行二次創業的企業要想獲得成功,關鍵是要告別過去憑藉個人素質來贏得並把握機會的時代,重新建立起一個依靠企業整體素質來實現持續發展的管理體系,這場變革對企業每個人來說都是一個脫胎換骨的過程。
二次創業一般是一種由企業領導者認識到,並發起的自上而下的企業變革活動。其核心內容是,企業領導者要求企業成員的工作狀態調整到當初創業之時的工作狀態。此外,企業領導者一般會為自己企業制定一個宏偉的中期目標,並希望企業成員能像當初創業者從無到有那樣,將企業建設的更強。

內涵

(圖)二次創業二次創業

總體說來,二次創業的深刻內涵有如下幾點:

1、二次創業是集團生產力發展的一次大飛躍。大家都知道,事物的發展是一個由低到高,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事物發展到一定的階段,條件具備時,就會產生質的飛躍。二次創業是在一次創業的基礎上搭建企業發展更高的平台和框架,是一個超常規、跨越式發展的過程。因此在二次創業中,要搶抓一切可以利用的機遇,加快速度,全面發展,使經營規模在量上和經濟效益在質上都有一個大的飛躍。比如,要在三至五年內,使年銷售收入達到50億元以上,年創利潤達到6億元以上,年自營出口創匯達到3億美元以上,綜合實力在全國同行業中始終保持在前五名,達到這個水平,可以說就是一次大飛躍。

2、二次創業是一次全面創新。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也是企業發展的不竭動力。二次創業就是一個不斷創

(圖)二次創業二次創業

新、全面創新的過程。要完成二次創業的宏偉目標,要抓住創新不放,在觀念創新、機制創新、管理創新、技術創新上大做文章。因此必須強化創新意識,作到與時俱進,創造性地開展工作,敢於否定那些不符合時代要求和企業發展的東西,敢於否定那些不符合市場經濟要求的老規矩、老經驗、老標準、老辦法等,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建立和完善適應市場經濟的運作機制、組織體制管理模式經營方式,重新確立調整產量、質量、成本、效益等生產要素的辨證關係,以次建立和完善新的管理標準和管理體系,運用更加科學、先進、高效的新技術、新工藝等,做到全面創新。

3、二次創業是一次全面調整。二次創業要解決的是集團發展的活力、動力和實力問題,事關企業全局,涉及生產經營的各個方面,必須強調全面調整,要以改革的精神,全面調整資產結構、組織結構、產品結構和經營結構。調整資產結構,就是建立多元化的產權結構,進行資產重組和最佳化配置;調整組織結構,就是調整集團和子公司的組織形式,改革管理體制和勞動制度,建立適應市場經濟的運行機制;調整產品結構,就是大力開發高附加值、高技術含量、高市場占有率的新產品,最佳化產品結構;調整經營結構,就是要做到自產自銷與聯產代銷相結合,內貿外貿相結合,主業經營與其他經營相結合,逐步實現多元化經營。

共同點

二次創業與一次創業的共同點:

根據對這些有二次創業訴求企業的觀察,發現這些它們具有某些共同的特徵:

企業壽命平均在10年以上;

企業中高層管理團隊已經趨於穩定;

企業在既有市場中已經獲得一定分額,但距離領先者的差距仍然很大,這個差距正是企業領導者的夢想所在;

企業領導者堅信自己的實力,認為企業的未來仍然需要自己的指引;

企業都有精彩的從無到有的創業史;

企業具有強烈的個人色彩的企業文化

區別

(圖)二次創業二次創業

二次創業與一次創業的區別:

企業的發展是一個複雜的系統工程,具有連續性和階段性,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一步一個腳印的前進,二次創業就是集團發展史上的一個新階段,是一次創業的延續,這是二者的聯繫。但二者又有本質的區別:二次創業絕不是一次創業簡單的延續,而是在一次創業的基礎上搭建企業發展更高的平台和框架,目標是實現集團的發展規劃,其內涵更加深刻,任務也更加艱巨繁重。它不僅包含完成生產經營任務,提高經濟效益,加快技術進步,擴大生產規模等物質層面,還包括徹底改革體制機制、調整結構、創新管理模式、確立新的理念等深層次方面的任務,所產生的深刻變革將是前所未有的。
不但如此,二者的背景也大不相同。一次創業基本上是在計畫經濟體制下進行的,而二次創業是在中國加入WT0、市場經濟和改革開放面臨嶄新形勢下進行的,其難度比一次創業大得多。計畫經濟體制下,決定企業命運的是政府,市場經濟體制下,決定 企業命運的是市場,是企業的市場競爭力。所以二次創業成功與否,直接決定集團的命運,只能成功,不能失敗。提出二次創業,並不是心血來潮,而是深思熟慮的結果,來自於面臨的形勢,新的經濟格局以及企業現狀的深刻分析。

本質要求

二次創業本質上是一場革命。無論是從生產力的發展、觀念的創新還是深化改革、進行機制和體制的創新方面,都是一場革命。它是通過三個戰略性措施,即飛躍、創新、調整,解決關係集團發展的三個深層次的根本問題,即實力、動力和活力問題,最終達到提高集團適應市場的能力,提高遇到危機時的再生能力的目的。它是對現有的機制和體制,包括所有制形式、運作機制、管理模式、經營機制、分配機制和用人機制等進行脫胎換骨的改造,而不是修修補補,不是改良,所以說它是一場革命。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