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後:H埠本土文化志

出版社: 平裝: 開本:

圖書信息

出版社: 江西出版集團,江西教育出版社; 第1版 (2009年5月1日)
外文書名: A Chronicle of Hong Kong Culture Afterwards
平裝: 192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32
ISBN: 7539251840, 9787539251844
條形碼: 9787539251844
尺寸: 21 x 14.8 x 1.2 cm
重量: 281 g

作者簡介

陳冠中,1952年在上海出生,香港長火,現屠北京。就讀香港大學和波士頓大學,修社會學、政治學和傳播學。著有《馬克思主義與文學批評》、《太陽膏的夢》、《總統的故事》、《什麼都沒有發生》、《佛教的見地與修道》(合譯)、《半唐番城市筆記》、《香港未完成的實驗》、《波希米亞中國》(合著)、《香港三部曲》、《我這一代香港人》、《移動的邊界》、《城市九章》、《事後:H埠本土文化志》。
1976年創辦《號外》,被認為是香港波希米亞文化代表。監製或策劃多部香港電影,包括《等待黎明》、《花街時代》、《顛佬正傳》、《聽不到的說話》、《不是冤家不聚頭》、《殺手蝴蝶夢》等,及美國電影Eat a Bowl of Tea、Life is Cheap等。編寫舞台劇本《傾城之戀》及《謫仙記》,電影劇本《等待黎明》、《花街時代》、《不是冤家不聚頭》等及合編的《上海之夜》、《烈火青春》等。參與發起環保及文化團體包括綠色力量綠田園有機農場、香港電影導演會,現為綠色和平際董事。

內容簡介

《事後:H埠本土文化志》內容簡介:七十年代是香港文化脫胎換骨時期。作者所親歷的香港流行文化是個“沒有偏食症”的多義詞,文化創意產業涵蓋了門類繁雜的各種“細藝”:電影、電視、音樂、報紙、圖書、美術、時裝、設計等等,正是這樣一個難以定位的“雜種”,當經濟起飛時,社會轉向繁榮穩定之時,修在了香港本土文化之果。
《事後:H埠本土文化志》為一部活生生的香港“本土文化志”、非物質文化遺產史。

目錄

前志
急進波士頓
到畢業才有頭緒
新聞寫作的學徒
速成記者
急功遠利的好處
沒有值得學習的地方
啟蒙小書店、吊命小書店
自己開書店
左翼青年小圈子
胡菊人與我
作為形容詞的左翼
本地改良主義者
七十年代前的國語片和粵語片
波牛看電影
香港的電影文化基因
七十二家房客的三世書
盡皆過火,儘是癲狂
香港喜劇片:沒有走下去的路
一九八一香港電影全景
那是個好年份
在“後新浪潮”時期寫劇本
新浪潮電視
香港電視亢奮的五年
尋常百姓家
動漫宗師
難為了卡通片
錯過了激動的時機
H埠連環圖教父
不再認真聽音樂
英美流行文化的最後堡壘
什麼是香港流行曲
夜未央,星已隕
電視帶動粵語歌起飛
雜種修成正果
點止廣告瞄簡單
遲來的設計意識
設計的本地化
看,我也會畫毛筆畫
他們都聚在香港了
布萊希特之城
冬粉改編張愛玲
不想記與不想知
中國學生周報
一張小報的誕生
外星人來了
巴西咖啡與海運大廈
蘭桂坊前傳及其他
白開水可以,白麵包不可以
時裝紀元
穿衣記
舞舞舞
遺珠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