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不起的蓋茨比曲線

了不起的蓋茨比曲線(The Great Gatsby Curve),由加拿大渥太華大學經濟學家邁爾斯·克拉克提出的理論。它說明了這樣一種社會經濟現象:高度不平等的國家具有較低的代際流動性——社會越不平等,個人的經濟地位就越由其父母的地位決定,子女處於父輩的經濟階層的可能性就越高。

名稱由來

“了不起的蓋茨比曲線”的名稱來源於小說《了不起的蓋茨比》。《了不起的蓋茨比》是美國作家菲茨傑拉德的小說,小說主人公蓋茨比用現在的話來說,曾經是一枚屌絲,有一個屌絲女友黛西。黛西後來嫁入豪門,蓋茨比則發奮成為富翁,以為她當年為了金錢背叛自己,也能為了金錢重回自己身邊,結果卻被她利用,最後連命也搭上了。

經濟理論

“了不起的蓋茨比曲線”“了不起的蓋茨比曲線”
“了不起的蓋茨比曲線”由加拿大渥太華大學經濟學家邁爾斯·克拉克提出。“了不起的蓋茨比曲線”,是一根向右上方傾斜的曲線。圖像的橫軸是以各國基尼係數表示的社會不公平程度,其中基尼係數越大,表示社會越不公平;縱軸為“代際收入彈性”,即父輩的收入水平對下一代收入水平的影響,該數值越大,表示收入的代際流動性越低,子女處於父輩的經濟階層的可能性就越高。

闡述

從圖中21個國家的數據可以看出,“社會不公平程度”與“代際收入彈性”基本成正相關關係(一條直線),即一個國家的社會不公平程度越高,其“代際收入彈性”越高,代際流動性越低。

社會現象

200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普林斯頓大學教授保羅·克魯格曼亦贊同“了不起的蓋茨比曲線”的存在。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美國社會階層的收入不均現象日益加劇,收入較低的階層對收入的悲觀程度也隨之增加。

克魯格曼認為,美國社會正趨於階級化,其中一個突出特點是出身變得至關重要,來自社會底層的人幾乎沒有機會升入社會中產階層,更不用說爬進上層社會。也就是說,個人出生時的階級地位,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其未來的經濟前景。

韓劇中灰姑娘小職員被大公司的富二代愛上,歷經波折牽手步入豪門的劇情,在現實中並不常有。有報告顯示,約有63%的基層打工者處於單身狀態,經濟收入有限、缺乏人際交往的渠道和機會,使得這部分人成為被愛情遺忘的角落。

網路點評

尚思傳媒:所以有個好爹或者好“乾爹”成了某些人的追求。

興業全球基金:社會越不平等,個人的經濟地位就越由其父母的地位決定,子女處於父輩的經濟階層的可能性就越高。在美國,這條曲線更多地用來討論“美國夢”的幻滅與否;在當代中國,或許論證了所謂的“屌絲逆襲”到頭來或只是一場黃粱美夢。

米讀網:連老外都知道,我們處於一個“拼爹”的時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