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英使覲見記

乾隆英使覲見記

出版社: 出版時間: 版次:1

1圖書信息

書 名: 乾隆英使覲見記‍
作 者:馬戛爾尼
出版社百花文藝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10年10月1日
ISBN: 9787530656051
開本: 16開
定價: 16.00元

內容簡介

《乾隆英使覲見記(插圖本)》內容簡介:追溯中西關係史,乾隆末年(1793年)英使馬戛爾尼組團使華,無疑是最具影響的外交活動。這是一支龐大的外交使團,正使馬戛爾尼是英國著名的外交家,曾任駐俄國公使及英國殖民地印度馬德拉斯總督,並贏得了多種榮譽;副使斯當東是醫學和法學雙料博士。使團成員有物理學家、天文學家、美術學家、哲學家、醫師、樂師、技師、翻譯以及艦隊官員、水手、跟役等近七百人。

2圖書信息

書目:《乾隆英使覲見記》
作 者:(英)馬戛爾尼 原著;劉半農 
出 版 社:重慶出版社
出版時間:2008-11-1
版 次:1
印刷時間:2008-11-1
開 本:16開
定 價:¥39.00

內容簡介

1793年,中國無大事。
但是就在這一年,中國發生了一件令研究清史和讀歷史的人怎么也繞不過去的事件--大英帝國派遣以馬戛爾尼為首的龐大代表團,以給乾隆祝壽的名義出使中國。
這是“天朝上國”和大英帝國的第一次正式接觸。然而,英國的目的是為了通商貿易,而清政府一開始卻以為是弱國的進貢與朝拜,這就造成了歷史進程中的矛盾與衝突。
本書為馬戛爾尼本人所寫的日記,詳細記錄了此次事件。當西方的天文、地理儀器、樂器、鐘錶、武器傳入中國時,當中、西禮儀發生衝突時……正當盛世的乾隆朝,會以怎樣的態度,面對來自陌生帝國的〔異物〕,中國的大門最早打開的那一刻。木府藏書書系,由一系列世名著所構成,是中國歷代文士和官紳之家必備的架上藏書。為適應古籍重讀的當代傾向,我們在嚴格忠實於原文的基礎上,對其進行了專業的譯註,保持了古籍的智慧原貌;同時,對書中的重要內容進行了關聯性圖解,對一些容易誤讀的辭彙也進行了單列詳解,我們希望,這樣的努力能讓文言古籍煥然一新,從而讓當代生活具備中國古代的所有智慧,這也是推出該書系的價值所在。
代表工業文明的西方帝國,在與傳統東方帝國相遇時,兩種不同的文明在衝突中將如何走向融合?
全本乾隆英使覲見記,二百餘幅彩圖全面展示乾隆盛世。

作者介紹

英國18世紀一位賢明的政治家、皇家大臣和傑出的外交家,蘇格蘭人奧青雷克·馬戛爾尼的後裔。

馬戛爾尼來中國

馬戛爾尼有勳爵身份,是位任職很久經驗豐富的外交官,擔任過英國駐俄國聖彼得堡的公使,後來英國政府委任他為孟加拉總督,他辭而未去。1792年英國政府委任他為訪華全權

馬戛爾尼肖像馬戛爾尼肖像
特使,斯當東爵士為副使兼秘書,率領官員兵丁役夫船員700餘人,乘坐獅子號、豺狼號、印度斯坦號等五艘船隻,於1792年9月26日從普利茅斯港出發,通過英吉利海峽,往西朝中國方面航行。
乾隆以為強大的遠夷國王遣使前來,為己祝壽,非常高興,連續下馬戛爾尼進獻的腰刀諭,命令廣東及沿途官員好好接待,優遇使者,其攜來貨物,"免其納稅",供給上等充分食物,"賞給一年米石"。但是,他也強調,貢使必須實行藩國見天朝大皇帝的三跪九叩之禮。英使不願,雙方爭執談判,據英國方面記載,最後議定,英使以謁見英王行單腿下跪的禮節,謁見中國皇帝。而中方文獻中則提到使團正使行禮如儀。

目錄

前言
劉半農序
第一章 北上見聞
一路北上
船抵澳門/清人登船/覓得嚮導/登州府長官拜見
抵北直隸海灣
籌措禮物/分贈華官
友人至
樊、周二大人/船中小酌/裝駁貨物
抵大沽口
中國客船/中國婦女/見梁總督/整頓什物
抵天津
相遇金大人/地方官員及平民
即抵京城
補敘見聞/華官受責/禮節/韃靼與華人/駐藏英軍/敬待與防範/享利病故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