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縣八景

乾縣八景為唐陵戴帽、漢宮流泉、五峰疊翠、雙乳凌煙、石馬開道、金龍鎖關、龍巖古寺、響石名譚。

唐陵戴帽

此為“乾縣八景”之首,唐陵即唐高宗李治與女皇武則天的合葬墓——乾陵,位於海拔1047米的梁山主鋒,鑿山為穴,以山為陵,孤聳四絕,蘇世獨立,天將雨時,雲纏霧繞,遠遠望去,猶如給乾陵戴上了一頂綿軟的白帽,煞是好看。這一自然景觀很早就被當地人發現,有“乾陵戴帽,長工睡覺”之諺語,蘇東坡亦有“嶺上晴雲披絮帽”之佳句。

漢宮流泉

漢宮即甘泉宮,位於縣境注泔鄉,距縣城17公里,相傳注泔西溝,曾有一泉水味甘甜,水色清亮,水質純良,水量充沛。飲之,神清志旺;洗之,膚美目明。後秦始皇巡幸於此,建甘泉宮。據司馬遷《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始皇九年,迎太后於雍,而入鹹陽,復居甘泉宮。”後每逢盛夏,又必來此避署,飲泉思政。秦朝以後,漢朝皇親國戚,文武大臣曾在此或巡遊,或避暑,或狩獵,或沐浴,漢宮流泉,名盛一時。星移斗轉,歷史變遷,漢宮頹傾,甘泉涸竭,如今只剩瓦礫殘片。

五峰疊翠

五峰,即五峰山,距縣城23公里,位於乾縣東北界,北扼永壽,東鄰禮泉,以五峰並峙而得名。此山佳木繁茂,綠水淙秀,層林翠染,蓊蓊鬱郁,山中奇秀,多有勝跡。古志曾云:上有靈湫,禱雨多應。今有寶泉寺、洋人房、石炕、鳳凰窩等十二處景觀,是旅遊、觀光、登山、狩獵、休閒、避暑的佳境,據《民國.乾縣新志》記載“外國人伏天多避暑於此”。

雙乳凌煙

梁山有三峰,北峰最高,即乾陵,南二峰較低,稱東、西乳峰,為乾陵之天然門戶。整個山勢,遠遠望去宛若一位仰臥於天地之間,頭枕梁山,腳蹬渭河,雙乳豐隆,體態優美的睡美人。古之帝王陵前,均有乳台,唯乾陵依託山勢,築台建梯,形如奶頭,逼真宛然,故當地又叫“奶頭山”。若拾階登乳峰,可盡收關中秀色於眼底;南望渭水如帶,北看群嶺疊翠,東眺川原平地,西窮漠谷雲煙,凝目臨風,飄飄然有凌雲之感。著名詩人郭沫若1960年來乾陵遊覽時;曾留下了“南對乳丘思大業,下臨后土望長安”之佳句。

石馬開道

此景距縣城6公里,與乾陵渾然一體,乾陵朱雀門南面從兩乳峰之間通向獻殿的御道兩側,豎有華表,石馬(翼馬)、駝馬、翁仲、述聖紀碑、無字碑、石獅、六十一賓王等大型精細石雕,120多尊依次排列。石馬在前,雙翅高振,凌空欲飛,栩栩如生,其他石雕左右配置,緊隨其後,魁梧奇偉,氣象萬千,被史學界譽為“唐代露天石雕藝術博物館”。近年來,國家文物旅遊局又投巨資,對34尊石雕扶直加固,對御道鋪石美化,使此景更加恢宏壯觀。

金龍鎖關

位於縣城西北25公里龍塘溝。北關兩岸突攏,左右峭壁,據險夷之界限,扼山谷之咽喉。漆水河流至此關,如金龍拱掌,咆哮水濤,巨龍般從峪谷噴出,跳躍關外,而後平緩,一瀉千里,逶迤向南。關險水急,盤龍鎖隘,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

龍巖古寺

位於乾縣臨平鎮西北6.5公里處,座北向南,依山傍水,松石幽秀,境地頗佳。相傳該寺為唐德宗所建。寺西北和溝坡相連,東北有耬山環繞,東臨陡峭的龍塘口,南面橫跨漆水河的大渡槽。寺腳下漆水河細流之旁,明萬曆年間已涸的溫泉,今又複流。溫泉水質富有礦物質,水溫34度左右,可沐浴、可療疾病。近年寺中香火甚旺,來者絡繹不絕,是修心養性,治療疾病,觀光旅遊,休閒度假的好去處。

響石名潭

潭有二,一在縣東注泔鄉東泔谷,人稱東潭,東潭主要有:龍潭、神潭、鬼潭、白馬分鬃、一線天等十多處;一在縣西漠谷,人稱西潭。二潭皆深不可測,其上於亂石罅中,高懸瀑布,曲折極奇險,雪浪銀濤,衝激流響,訇然之聲,數里可聞,故名響石潭,西潭在修乾陵水庫時埋於壩下,故此景又稱“東響石潭”。亦是旅遊佳境,休閒勝地,若能臨潭把酒,頓覺別有天地非人間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