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安泥林

乾安泥林

乾安泥林位於吉林省長春市西北中部的乾安縣,八百里荒漠上有一處奇妙獨特的地方,人稱“狼牙壩泥林”。這風沙磨蝕的千奇百怪的造型藝術,再現著大自然力的神奇和魔力。美麗的泥林腳下有煙波浩淼的平靜湖面;浩瀚的泥林四周,有童話般的草原風光;像魔宮般的泥林,流傳著無數的神話傳說;古老的泥林已經出土多種化石。

基本信息

景區簡介

乾安泥林乾安泥林
乾安泥林又稱“狼牙壩”,位於松原市乾安縣西部距縣城35公里,西臨大布蘇湖,北靠大布蘇鎮。東觀“狼牙壩”,鋸齒狼牙,奇峰林立,氣勢磅礴,像一座森嚴古城堡。垛口連綿,影若將士扶望守城,嚴陣以待。

“狼牙壩”高出湖面50米,南北長15公里,面積為58平方公里,溝壑縱橫,疊巒起伏,泥柱如林,連峰接嶺,土壁陡峭,形狀各異,陣陣寒氣逼人,大有幽谷深淵之感,猶如置身於原始公園之中。土柱泥林,其形似鋸齒,狀如狼牙,脈脈相連,橫臥南北,故當地人稱為“狼牙壩”。來此觀光的人說:“南有桂林,北有泥林。”

泥林像一條起伏蜿蜒的長龍,那些土台、土傘、土蘑菇猶如巨龍身上的金鱗。置身泥林中,目不暇接的奇景讓人仿佛置身夢幻世界。遠眺泥林像刀削斧劈的山巒,巍巍聳立;近看泥林又像各種形態的動物,活靈活現。據泥林博物館內的解說人員介紹,數萬年前,大布蘇湖東南岸數十米落差的兩階台地,經過千萬年的雨水沖刷和侵蝕,把高低幾十米的階地鬼斧神工般地“切”成幢幢泥林——形態各異的土柱、土台和塹溝,神奇的泥林完全是大自然藝術家的傑作。

形成原因

乾安泥林從地質成因看,屬於松遼沖積高原平台典型的“潛蝕”地貌帶,雨水剝蝕、風蝕、冰雪溶蝕,站在高原平

乾安泥林乾安泥林
台極目遠望,大布蘇湖密密蒙蒙寬廣無邊,湖畔泥林區綿延狹長而不見首尾。當地沙質土壤與鹼在“三蝕”作用下不斷沖刷、溶蝕、分離,日積月累,潛移默化,才形成了典型的松嫩沖積平原“潛蝕”區。其實泥林的地表土嚴格說應該是鹽鹼的結晶體和沙礫的結合體,由於沒有植被所以雨後很快地表就乾涸皸裂。隨著泥林知名度的不斷提高,國內外的遊人和地質考古工作者蜂擁而至,儘管取得了大量的數據和歷史佐證,但泥林仍有許多謎團有待科學家們進一步考察和探索。

數萬年前,大布蘇湖東南岸就形成了數十米落差的兩階台地,千萬年的雨水沖刷侵蝕,把高低幾十米的階地鬼斧神工班地切成幢幢泥林,土柱、土台和塹溝。自然界就像神奇的藝術家,施展著全部的才華,把泥林雕塑各無比動人。昨天的土柱象亭亭玉立的少女,今天就變成風韻由存的少婦,明天就可能變成滄桑睿智的老人。今年的土堡、土塔、土蘑菇,明年就可能變成土龜、土蛙、土駱駝,真可謂日日夜夜增新姿,歲歲年年不相同。

考古發現

2000年,當地老百姓、科考工作者和幾個文化人在泥林徜徉時,在又名北泉溝的地方,發現了大量脊椎動物化石群,在面積只有92平方米的方位之內,披毛犀、野牛、野馬、野驢、駱駝……20多種古脊椎動物化石,計600餘件。古脊椎動物學家胡長康稱乾安泥林為“披毛犀之鄉”。這證明2萬年前,這裡是水土十分肥美的地方,另外,狼牙壩密集的文物層告訴我們,三千年前狼牙壩這裡便有人類活動了,一千餘年前,鮮卑人、契丹人來到這裡開闢荒坡,修築房屋,依山面湖而居。由於燒荒從事農耕,大面積植被遭到破壞,裸露的泥土受雨水沖刷,年深日久終於形成溝壑,形成泥林。

泥林神水

乾安泥林乾安泥林

泥林中流水潺潺,別有一番韻味沁心頭。在那裡可品嘗到冰泉里的潔白冰塊,感到北國寒冬的獨特風韻。還有自流泉井,水質清澈,富含對人體有益的礦物質,能治多種疾病,可謂天然寶水,天下一絕。

這裡沒有高大的山區和茂密的森林,但處處山崖陡峭,奇峰聳立;泥林下常見小溪,隨山勢曲折蜿蜒流淌著清澈的山泉,涌流不斷;泥林土坡上植被完整,雜草叢生,喬木生長旺盛,枝葉如蓋,加之泥林環抱,形成多姿多彩的自然風光,在泥林深處,你可以盡情觀賞那大自然美麗的景致,叫人流連忘返。

古老的湖泊

乾安泥林大布蘇湖
狼牙壩歷經數年風雨滄桑,但是,高大泥林景觀在漫長的歷史變遷中仍完好地保存下來,不失其故有的風采。中外考古學家發掘的十三種脊椎動物化石證明,這裡幾萬年前生存著大批猛獁象披毛犀動物群。從相繼發掘出的許多古代石器陶器青銅器兵器古錢化石裝飾等可以證明,數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就有人聚居這裡,並從事生產活動。

狼牙壩這座古城後來由於地殼變遷,河流中斷,塌陷於地下。學者認為大布蘇湖是霍林河下游遺留下來的湖泊。湖中碧波蕩漾,魚類繁多。湖區草木茂密,棲息著大量野生動物,是狩獵、捕撈、放牧的好地方。後來由於江河改道,中斷水流,砂化加固,靠地表水徑流,從四周鹼地匯入很多鈉、鎂等,使淡水湖變成濃度較大的鹽鹼湖

景區評論

置身泥林中,有陣陣微風撲面,目不暇接的奇景讓人仿佛置身於夢幻世界。遠眺像刀削斧劈的山巒,巍巍聳立;近看像各種形態的動物,活靈活現。側視,有似原始森林的幽靜。驚嘆之餘,探奇之心促使你必入泥林深處尋覽一番。

秋冬時分,泥林中有股暗暗的暖流涌動,一掃滴水成凍的寒衣。為了找到更好的拍攝角度,爬上爬下,偶爾會驚飛鳥群,幾聲鳴叫過後,溝塹上風化的碎土紛紛滾落,眼前的景致也因此面目全非,要等上好長一段時間才能恢復。

後續建設

乾安泥林乾安泥林博物館
1994年3月,大布蘇“狼牙壩”被吉林省政府批准為“松原市大布蘇狼牙壩自然保護區”。2004年1月吉林省政府撥專款建立了中國乾安泥林博物館,省委書記王雲坤親筆題詞“中國乾安泥林”和“中國乾安泥林博物館”。乾安泥林的奇特景觀和地貌,吸引了重多的地質專家和遊客來此考察觀光。

山門的左側是鐘樓式的建築,題有中共吉林省委書記王雲坤同志親筆的“中國乾安泥林”。右側的新式建築上是原省級老領導谷長春同志所書的“大布蘇狼牙壩”。十幾個金黃色的大字在朝陽的輝映下顯得愈發的蒼勁有力。整個建築構造即有古韻又有新風,呈現出一種流暢的美感,顯示了設計者的獨具匠心。

鐘樓式建築旁邊的大院兒就是“中國乾安泥林博物館”。館名亦由吉林省委書記王雲坤同志所題。館內藏有當地出土的古披毛犀和猛獁象的化石,還有幾百種鳥類的化石標本和近代的鐵鍋以及各式生產工具。一對完整的披毛犀標本似乎從遠古時代款款而來,更加的激發起人類探索大自然的決心和毅力。酹月亭邊蔭蔭的柳林掩映之下的四合院就是吉林省作家協會大布蘇文學創作基地,天井裡五棵大樹遮天蔽日,迴廊上攝影作品一覽無遺。這具有明代建築特色的院落,無時不在散發著文化的底蘊和氣息。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